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徐金英
徐金英和留守儿童一起参加室外运动。http://www.jyb.cn/photo/gnjy/201304/W020130409377052933537.jpg徐金英和丈夫在“留守儿童之家”整理图书。http://www.jyb.cn/photo/gnjy/201304/W020130409377052932482.jpg“爱心妈妈”又给孩子买了件新衣服。http://www.jyb.cn/photo/gnjy/201304/W020130409377052948089.jpg“家”里的宿舍整洁、舒适。http://www.jyb.cn/photo/gnjy/201304/W020130409377052941583.jpg徐金英总是引导孩子们多读些课外书。http://www.jyb.cn/photo/gnjy/201304/W020130409377052952153.jpg周末,徐金英总是挤时间走访留守儿童的家庭。http://www.jyb.cn/photo/gnjy/201304/W020130409377052958434.jpg学生有了心事都会向徐金英倾诉。 “爱心妈妈”徐金英的故事,在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旺清门镇的群众中广为流传。多年前,她自费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义务照顾、关爱身边的留守儿童,成为这些孩子的代理“妈妈”。
3月29日,记者来到旺清门镇,采访“金英留守儿童之家”的当家人徐金英。
1983年,家住旺清门镇南窑村的徐金英考上县重点高中,一年后因病休学,就在她康复后准备重返学校时,村里小学的老师调走了。徐金英在村党支部书记的恳求下当起了代课教师,然而,这课一“代”就是十几年,她也由被动代课到爱上村小的教学工作。1997年,徐金英从抚顺市师范民师班毕业,成为一名正式教师。
2006年,旺清门镇在学校布局调整时撤销了南窑村小学,在镇上成立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当教师的丈夫和徐金英一起调到旺清门镇学校工作。丈夫对徐金英说:“咱们把家搬到镇上去吧,这样上班也能近些。”徐金英却没有同意。看着丈夫不解的神情,徐金英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想在村里办个留守儿童之家。”
早在2003年初,村里部分村民外出务工时委托徐金英帮忙照顾孩子,那时徐金英只觉得帮忙带带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就办了个儿童活动点,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让徐金英认识到“留守儿童”的需求。徐金英生活很简朴,她用布缝制了一个小钱包,别在裤子上。这个细节被2个留守儿童看见了,在“母亲节”那天,他俩凑钱买了一个小钱包作为节日礼物送给徐老师。徐金英说:“让我感动的不是几元钱的钱包,是他们把我当成了‘母亲’。”作为班主任的徐金英看到部分留守儿童出现孤独、逆反、自卑情绪,个别学生甚至逃学。徐金英十分焦虑,决定把这些孩子管起来,让他们得到家庭的温暖。
2007年秋,徐金英与丈夫将自家的3间房装饰一新,购买了图书、杂志、象棋、军棋、足球和画笔,义务办起了“金英留守儿童之家”,每逢双休日和节假日,村里二十几名留守儿童聚到徐金英身边。
为了让孩子们能与外出务工的父母经常“见面”,夫妻俩花了4000多元买了一台电脑,让孩子与父母视频聊天。孩子们每次回“家”,徐金英都组织大家举行升国旗仪式,让他们时时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增强其自信心和使命感。
5年多来,徐金英在孩子们身上倾注了大量精力和财力,为留守儿童购买衣服、学习用品。暑假出资带孩子们外出开展夏令营活动,让他们开阔眼界。
旺清门镇学校党支部书记王立君向记者介绍说:“由于‘金英留守儿童之家’名声在外,临村的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到她家里,因条件有限容不下那么多的孩子。为了让更多的留守孩子得到家的温暖,2011年9月,在当地党委、政府关心下,爱心企业提供了部分资助,旺清门镇学校腾出了宽敞的院落,‘金英留守儿童之家’迁址到镇上,为更多的留守儿童提供帮扶和关爱。”徐金英说:“现在‘家’里有了宿舍和食堂,条件比原来好多了。”
初春的阳光洒在“留守儿童之家”房前的空地上,孩子们正在嬉戏,快乐呈现在大家的脸上,一旁的徐金英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当记者问她为何付出如此大的精力和财力时,徐金英说:“我虽不能把每个孩子都送入大学,但我可以尽最大的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有爱心、有道德、对社会有用的人。(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影报道)
《中国教育报》2013年4月9日第4版
{:6_134:}爱心与真诚的传递。 但愿能少一些离别,多一些亲情! 顶起,支持宗姐! {:6_167:}就算是believe中间也藏了一个lie!
我觉得徐氏宗亲网是注册对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