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 发表于 2013-7-8 13:54

徐希博:三代都有戏曲缘


作为戏曲文化的“活化石”,如今的徐希博常被请到各地讲学,或是上电台、电视台接受采访http://i2.hexunimg.cn/2013-07-08/155904123.jpg徐希博祖父与俞振飞、盖叫天等艺术家的合影http://i5.hexunimg.cn/2013-07-08/155904125.jpg徐希博与梅葆玖、张学津、马少波合影http://i0.hexunimg.cn/2013-07-08/155904126.jpg徐希博与刘海粟在一起http://i3.hexunimg.cn/2013-07-08/155904127.jpg天潼路现存的“徐家园”门头  撰文/沈一珠 摄影/任国强
  徐希博老先生今年86岁了,讲起老底子事体像唱冷面滑稽,“祖父让我唱一段给梅先生听听,梅先生听罢:"哎呀,真是黄钟大吕。 "我跟祖父说,明明唱的是"窦尔敦",梅先生怎么说我唱的是"黄忠"? ”
  前两年,徐老先生去天津,特地想回静园看看,结果人家拦着不让进。同去的朋友说,这里本来是他的家……看门的这才让他进去,不过,也只能是在外面兜一圈。 “噱呃,其实我小辰光也没进去过,宣统皇帝借住静园三年,外公带我们全家住在静园隔壁……”
  从天津回到上海祖父家的徐希博才六七岁,祖父徐凌云是徐园的第二代主人。老家人搀着他的手去徐园白相,又被看门人拦住了。老家人忙说,这是孙少爷呀!看门人连忙打招呼,说是前两天有小孩从假山上摔下来,家长来吵了……“看门人连忙拿出一把糖来,哄我开心”。
  天津静园:跟末代皇帝做邻居
  静园,原来是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也就是徐希博外公的宅邸。因为曾租给末代皇帝溥仪住过三年而闻名于世。有人说,静园原来叫“乾园”,溥仪将它改为“静园”,寓意“静以养吾浩然之气”。不过徐老先生讲,“不是的。当年外公顶顶欢喜大女儿,也就是我姆妈,姆妈名字叫"静嫣",造好房子后就取名"静园"。 ”
  徐老先生出生在北京,到天津时,静园已经借给了溥仪。只记得全家住在静园旁边两上两下的5间房子里,有一间的北窗直接连着静园的厨房,所以,外公从来不准家里开北窗。徐老先生算是与末代皇帝做了三年的隔壁邻居。
  徐老先生后来跟着母亲来到上海,在报上看到外公去世的消息。而关于静园,又是另外一段长长的历史了。
  上海徐园:只剩一块水泥门牌
  徐希博先生跟姆妈回到祖父身边。他的曾祖父徐鸿逵当年任怡和洋行副董事长,曾在生意上帮红顶商人胡雪岩解过围,胡雪岩知恩图报,给一大笔银子答谢徐家。曾祖父在如今天潼路上创建的徐园,原是给自家休闲养生,可出生在书香门弟又喜好书画的徐鸿逵成立了“徐园书画会”,当时的海派书画名家朱梦庐、任伯年、虚谷、蒲华等常来此雅聚。《芥子园画谱》中就有徐鸿逵的一幅画。因此,徐园自然成为当时文人雅士的集聚地。
  到了祖父那一辈,徐家在上海的房产至少200幢,专门成立了房产公司管理,而徐园已经重建在康定路了。祖父徐凌云是昆曲大师,虽然不是科班出生,却与溥仪的弟弟溥侗并称为“南徐北溥”,他还与人在苏州创办了最早的昆曲传习所。所以徐园是上海最早有戏园子、最早放电影的,还是南社的雅集之地……1930年,徐凌云用16毫米胶片拍了《游园》、《惊梦》和《梳妆》等昆曲折子。徐园当时还常被用作电影外景地,平常日子里,只要花一角钱,就能入园游览、品茗赏花。
  抗战爆发后,大批难民涌入徐园,徐凌云主动将徐园改为收容所,组织全家募捐,并制作衣物供难民使用。后来,有个汪伪汉奸想将徐园改建为豪华殡仪馆,遭到拒绝后,竟买通个别难民纵火,徐园就此不复存在。天潼路814弄43支弄的门楣上,留有一块刻有“徐家园”三字的石匾,这是如今唯一留存的徐园痕迹。
  三代爱好:总是一脉相承
  因为祖父的关系,徐家的孩子们放寒暑假的时候,都要跟着传字辈昆曲大师学昆曲。而屋里来来去去的,都是戏曲界的腕儿,梅兰芳、俞振飞、言慧珠……
  徐老先生说,“六七岁时,家里演昆曲《刺虎》,我被姆妈抱在腿上看戏。当看到梅兰芳演的费真娥刺杀了祖父演的罗魁时,我一下子冲上舞台,抱着祖父大哭大叫。看戏的人哄堂大笑。 ”长大后的徐希博有一次去梅家,梅先生还问起,“当年那个跳上台的孩子是你哥哥? ”徐希博说,“不才是我,实在不懂事。 ”梅先生倒很客气:“小孩嘛,你爷爷好福气,有你这么个孝顺孙子。 ”祖父却说,“梅先生才不会搞错,他是怕你尴尬,给你留了面子! ”
  初中时,徐希博喜欢上了京剧,唱花脸。抗战爆发那会儿,祖父在苏州组织了一次义演,让徐希博唱开锣戏,答应带他吃当地著名的白肉面。徐希博虽然不愿意,不过为了白肉面也只好上了。
  徐家后代尽管从事不同的职业,但一脉相承的是对戏曲文化的热爱。徐希博的父亲从事过保险(放心保)业,最终去某京剧院当了编剧;徐希博的叔叔天资过人,画画、票戏样样出众,他画的马,连徐悲鸿都要买去收藏,最后在苏州戏曲学校当老师;徐希博的妈妈燕京大学毕业,为梅兰芳写过《穆桂英挂帅》,但她不愿意署名,理由是齐如山为梅兰芳写过那么多戏也从不署名。徐希博东吴大学法律专业毕业,正儿八经的职业律师,却兢兢业业在戏曲界做编导,辗转在上海、苏州等地不同的剧团。作为戏曲文化的 “活化石”,如今的他常被请到各地讲学,或是上电台、电视台接受采访。
  徐老先生跟同样也是学法律出身的太太一起住在东安路一幢高层房子里,耳聪目明的老先生讲话声音依旧有当年“黄钟大吕”的气势:“祖父留下来的书画古董,在祖父去世后全部捐给了苏州博物馆。那时我家康定路的那幢大房子,先后住进16户人家,再后来遇到市政动迁,政府给了两套房子让我挑,我脚不方便,不高兴去看另一套了,就定了这套,一直住到现在。 ”

徐晓夫 发表于 2013-7-8 18:21

{:6_134:}国粹需要继承人。

徐玉杰 发表于 2013-7-8 21:41

{:6_167:}执子之手,方知子丑,泪流满面,子不走我走。
徐氏宗亲网好 才是真的好

徐华柱霍山 发表于 2013-7-14 09:56

梨园世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希博:三代都有戏曲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