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规:不可夸大乃至虚构岳飞的战功
原载《岳飞研究》第一辑,作者系历史学者,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岳飞研究会会长等职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岳飞的抗金战功岳飞抗金态度最坚决,战功也很高,郾城之捷,脍炙人口,史有定评;而且德行、文学与治军纪律都胜过其他诸大将;特别是为反对屈辱议和,终于被宋高宗、秦桧所杀害,更赢得后人的同情和尊敬。可是,他的孙子岳珂所撰的《鄂王行实编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即公元1203年成书,后来收载《金佗粹编》中)以及主要根据这个家传系统写的《宋史·岳飞传》,对于记述岳飞的功业却有夸大或失实之处。近人编著的岳飞传记、岳飞战功考证,以至一些中国古代史教材中,也多少存在这个缺陷。事实上,金国对南宋的用兵重点,东面是淮东、淮西(今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北地区),西面是在陕西。淮东防线,宋方的主将是韩世忠;淮西是张俊、刘锜等人。盖南宋初期皇帝的行在所乃在建康府(今江苏南京)或临安府(今浙江杭州),故金人进攻的矛头便指向这里。陕西防线,宋方的主将是吴玠、吴璘兄弟等人。金兵拟由此进人四川,控制长江上游,用大迂回的战略包围南宋。对于研究宋金双方作战的情况,除了宋方记载外,也要留意参考金方著录。我们知道,根据《金实录》等书纂成的《金史》,在元人所修宋、辽、金三部史书之中,要算是较好的一部。该书记及南宋初期(1127一1141)诸将打败金方的战役有三次。兹摘录如下:一、明州(今浙江宁波)城下之战,金方首次失利(金天会八年,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史》卷七七<宗弼传>载:“〔金兵〕去明州二十五里,大破宋兵,追至其城下,城中出兵,战失利。”(此条中华书局点校本句读有误,今改正)按:《宋史》卷二六<高宗纪)载:“〔建炎四年正月〕乙巳,金人犯明州,张俊及守臣刘洪道击却之。”(参阅《宋史,张俊传))二、镇江之战,金方再次失利。《金史》卷三<太宗纪>载:“〔天会八年〕三月,宗弼(即兀术)及宋韩世忠战于镇江,不利。”(参阅《金史·宗弼传))三、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在大散关之东)之役,金方大败(金天会九年,宋绍兴元年)。(金史)卷三(太宗纪>载:“〔天会九年〕十月,宗弼与宋吴玠战于和尚原,败绩。”《金史宗弼传》载:“攻吴玠于和尚原,抵险不可进,乃退军,伏兵起,且战且走,行三十里,将至平地,宋军阵于山口,宗弼大败,将士多战没。”此次金兀术带领十万大军来攻和尚原,被吴玠、吴璘兄弟等击溃,这是宋方的首次大捷,影响深远。绍兴十年(1140),顺昌(今安徽阜阳)战胜后,据俘获的金方降人说:“军中自谓:南侵十五年(1125-1140),未尝少欰,惟和尚原以失地利败于吴玠,今又数败于此。”(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七)《金史》记载金兵于南宋初期战事失利仅止于此,而对和尚原之惨败亦不讳言。绍兴十年九月二十二日,宋廷立定对金的“显著战功”五处:张俊明州城下、吴玠和尚原、吴玠杀金坪(即仙人关,在大散关西南)、韩世忠大仪镇、刘锜顺昌府(《玉海》卷一三五<乾道定十三战功>条引《会要》,参见《续资治通鉴》卷一三九,乾道二年八月甲午条),而未列人岳飞郾城之捷。对岳飞的战功,《金史》又始终不着点墨。盖岳飞在绍兴七年以前的几年中,驻军鄂州(今湖北武昌)、襄阳一带,他交战的主要对手是实力衰弱的傀儡政权——伪齐。绍兴七年,伪齐皇帝刘豫被废后,黄河以南地区才由金国直接统治。这时宋金开始和谈,九年订立盟约。十年五月,金方败盟,兀术等分四道攻宋,是年夏秋之间,岳飞北伐对手才是金兀术统率的军队。然此时金兀术主力军十万多人已在顺昌被宋将刘锜率领的“八字军”击败,退守开封一带。西线的吴璘、东线的韩世忠等部也向北方进军,取得不少战绩。其时间都在岳飞主力部队出发之前。顺昌之战,关系最为重大,它奠定了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据南宋绍兴末、淳熙初的曾敏行(1118一1175)所撰(独醒杂志》卷七记载,顺昌大捷后,金人“遂决意求和矣”。朱熹(1130-1200)说:“刘锜顺昌之捷,……以至寡敌至众,虏人大败,方有怯中国之意,遂从和议,前此皆未肯真个要和。”(《朱子语类》卷一三二<中兴至今日人物下>)淳熙十二年(1185),叶适(1150-1223)也说:“兀术再出(指败盟后的南侵),大败于顺昌、拓皋,始稍惧我,而盟约遂定。”(《水心别集》卷十五(终论四>)拓皋(今安徽巢县西北)之捷,在绍兴十一年(1141)春天,这次战役的宋方将领是刘锜、杨沂中、王德等人。叶适是南宋的抗战派,开禧(1205-1207)北伐失败后,他曾在淮东抗金战场上立过功勋,也是那时进步的思想家与政论家。他的评论是可以信赖的。对于南宋初期抗金诸将的战功,应该实事求是地、全面系统地加以叙述,不宜厚此薄彼,更不可为了尊崇岳飞而虚词溢美,不惜抹煞其他将领的战绩。如岳珂在《鄂王行实编年》里记载岳飞于绍兴十年夏秋之间北伐及七月二十一日班师事,多有不确切的地方,尤其是在宋高宗付岳飞一道诏书(绍兴十年八月上旬发出的诏书)的附语中说:“前诏(指七月下旬发出的诏书)未至,诸大帅各已退师,秦桧复请休兵观衅,函趣先臣退。”《金佗粹编》卷三)这段附语更有严重失实之处。淮西张俊部确在岳飞班师之前已经退兵,但刘锜部迟至九月一日始从顺昌撤回江南,淮东韩世忠部至八月上旬仍奋战于淮阳军(今江苏那县东面)、沂州(今山东临沂)一带。陕西吴璘、杨政等将领直到八、九月间也还在长安西面作战。又殿前副都指挥使杨沂中部于七月二十五日即岳飞班师后的第四天,自临安府起发,进军淮北。八月十六日,从宿州(今属安徽)夜袭柳子镇,军溃,始自寿春府(今寿县一带)渡淮河南归。这些事迹在《三朝北盟会编》卷二O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七和《宋史高宗纪》中,均有记载。岳珂说诸大帅退兵都在岳飞班师以前,显然不符事实。 {:6_134:}历朝历代忠良将的结局,有几个是善终的? {:6_167:}岳飞可重新评价 岳飞是人不是神。 五大集团军主帅(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吴氏兄弟)各有千秋,均有功绩。当然,岳飞、韩世忠和吴氏兄弟功劳最大,张俊和刘光世基本以打酱油为主。但是如果没有这两个人也就衬托不出前三个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