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恩海洋玉髓“布道者”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年7月刊 6月12日,一场有关海洋玉髓文化内涵、收藏投资价值的研讨会,在内蒙古赤峰市新城区隆重召开。
这是继去年7月7日“海洋玉髓收藏投资价值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后又一次关于海洋玉髓的“头脑风暴”。
在内蒙古赤峰市野驰集团董事长、海洋玉髓首席收藏家徐惠恩的龙蒲惠雅会所内,30多位海洋玉髓的收藏、经营、研究者及部分媒体人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讨论。
“海洋玉髓能够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海洋玉髓弥补了市场的空缺”,“海洋玉髓的美学价值还有待于深挖”,“开采海洋玉髓的矿脉,要找准定位,合理开发,尽量追求其天然属性,深挖其内涵……
与此同时,座谈会还一致通过了“海洋玉髓万里行”的市场走访之旅。由徐惠恩带队,组建包括国土资源部主管《宝藏》杂志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环球市场信息导报》主编等媒体领导在内的海洋玉髓考察团。途经赤峰、阜新、沈阳、广州、惠州等多地,对海洋玉髓目前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一番考察调研。
财富“精灵”
6月16日的惠州,湿热的微风拂过脸颊。但海洋玉髓考察团的成员却无心享受南方怡人的天气,他们不顾从沈阳到广州的长途跋涉之累,形色匆匆地赶往惠州港。
在惠州港,这群热衷于海洋玉髓文化宣传的专家们——“海洋玉髓万里行”的队员们,被眼前一片热火朝天、人声鼎沸的场景惊呆了:只见在占地几千平米的石料货场中,人们成群结队,一边手持喷壶喷洒,一边在翻动着形状各异的石块儿;更有光着膀子的“膀爷”,挥汗如雨地在石料堆上一块一块地认真翻找;如果细心侧耳倾听,还不时有诸如“这块儿打磨出来应该能捞一笔”的得意之词。
没错,这些人中不乏借助海洋玉髓大发“横财”的主儿。其中,小光头(圈里人戏称)、马四(代号)、张浩等人被奉为“楷模”。
小光头曾经是一名普通的农民,生活平静地犹如一潭死水,即使是一大块石头扔进里面也起不了几圈涟漪。然而如此境遇的小光头却完成“鸟枪换炮”的华丽转身:在短短三四年间,就买上了轿车,住进两层小洋楼。
“如果不是徐惠恩对海洋玉髓文化进行了大力宣传,这样的生活条件,是我这辈子都不曾想过的。”小光头感慨万分。回想几年前的“鬼市”(注:黎明前的交易市场,天亮后散去)邂逅,至今仍令他回味悠长,正是在那里,他捞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一天,小光头在“鬼市”上遇到一名陌生人前来搭讪,交谈中得知,此人虽是所谓的“石头贩子”,但还是有“货”的。
小光头对他摊位上的一块奇石引起了浓厚的兴趣:石料“开过窗”,透过硬币大小的“窗口”,可以清晰看见里面晶莹圆润的羊脂玉般的物体。
小光头随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即询问价格,“石头贩子”开价2000元。小光头的内心有点慌乱:这个报价接近当地农民年收入的一半,如何是好?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抵制住妻子劝阻的小光头决意“奢侈”一把:狠狠心,咬咬牙,回家取了2000元交给“石头贩子”,自己则小心翼翼地将石料包好,像“请财神一样”,毕恭毕敬地将石头“请”回家。
小光头太想知道石头“窗口”下的全貌了,他于是开始“不务正业”:花费良多买了一些有关雕琢知识的书籍,开始潜心钻研雕琢技艺的同时,也自己动手小心翼翼雕琢起买回来的石料。
终于,石料“惊艳亮相”:质地晶莹白皙、圆润通透,里面还有美轮美奂的草花图案。时隔俩月,出乎小光头意料的是,草花奇石竟被人以15万的价格,从他手中“套走”。
得意之余,小光头也不觉狐疑:是我傻,还是买家傻,竟花15万买一块石头?心思缜密的小光头,决意寻找真正的行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不断的探寻中,小光头结实了马四、张浩等人,并通过他们的引荐,得以结识远在赤峰的徐惠恩。至此,小光头才得知,草花奇石是学名为“海洋玉髓”的“海底精灵”。
通过不断接触,小光头了解到:张浩是海洋玉髓的第一发现人,与徐惠恩的渊源颇深。
正是徐惠恩从张浩手里买走第一块海洋玉髓,才有了张浩在海洋玉髓的经营之路上赚的盆满钵满。如今,十家子镇上60%~70%的人都加入到加工海洋玉髓的大军中。
马四的咸鱼翻身,也得益于徐惠恩。这从他反复提到的一句话中不难看出:“没有海洋玉髓,就没有我的今天,而海洋玉髓能被广泛认可,离不开徐总为宣传推广所做的一番努力。”在赤峰,也已形成了主要出售海洋玉髓,兼售巴林石的海洋玉髓一条街,并且收藏投资队伍已渐成气候。
在惠州,这座已形成由深水港、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相互配套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的城市。在国家一级口岸——惠州港,拥有着上文开头所描述的景象。
至此,小光头意识到,正是徐惠恩的出现,才使得这一大批海洋玉髓上的加工商、批发商、供应商得以“麻雀变凤凰”;才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玉髓产业链。而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领军人物,才坚定了小光头收藏投资海洋玉髓的决心。
文化“布道者”
2012年7月7日上午,由国内珠宝玉石界权威人士参加,主题为“海洋玉髓收藏投资价值”的“骏德·财智大讲堂”,在北京大学正大国际中心顺利召开。
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技术总监王时麒教授,著名书画家、赏石家张原先生,中国地质科学院高级工程师、北京珠宝玉石协会副会长、著名赏石家季荣伦教授,北京珠宝玉石协会秘书长、五寰珠宝商城总经理刘元生,国土资源部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丽霞,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理事王春生,北京电视台高级编辑杨佑民,作为本期大讲堂的特邀专家,围绕海洋玉髓的美学艺术内涵、物理化学属性、投资收藏价值等展开了充分认真的研讨。
“第一次发现海洋玉髓是在一家古玩店里。老板是张浩的朋友,当他拿出一块质地晶莹白皙、圆润通透,画面宛如仙境的‘石头'时,我完全被震惊了: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漂亮的'石头'?”徐惠恩坦言,专家的观点坚定了我投资收藏的信心,经过近四五年的发展,可以肯定的说,海洋玉髓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链。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无法忘掉你的容颜。
此后,徐惠恩拿着藏品多方求教专家得知,这种尚未正式命名的奇石,产于世界第四大岛马达加斯加岛,在亿万年前的海洋深处经过岁月的洗礼和奇特的地壳变化演变形成;它集宝玉石的柔润通透与黄龙玉及巴林石的奇特草花于一身;更重要的是这种宝玉石级的原料在马达加斯加的储存量极为稀少——综合这种奇石产地、材质、图案的特殊性,专家建议将其命名为“海洋玉髓”。 为了海洋玉髓这个“梦中情人”,徐惠恩踏上了近乎“疯狂”的收藏之路。他斥资近亿元收购矿脉、投资建厂、高薪聘请专业技师团队,常年从料石中筛选、研究、打磨海洋玉髓。
徐惠恩还着力打造国内首家海洋玉髓网站(www.hyys.net.cn),就是为了向更多的人传播、推广海洋玉髓,可谓是不遗余力的“布道者”。
徐惠恩展示了几块精品“海洋玉髓”:有的像著名的英国大鼻子导演希区柯克,有的像海南的椰林,有的上面有甲骨文字,其中一块黑白分明的“眼球”命名为“天眼”等……
看着手中如诗如画的石头,徐惠恩感慨:“海洋玉髓的出材率是特别低的,每一块精品都是从上百吨原石中挑选出来!”
从海洋玉髓原石产地开采的损耗,再到原石漂洋过海到达国内港口,乃至最为关键的后续加工——这些使得海洋玉髓变得更加珍贵。
而正是它的稀缺性,加上徐惠恩的巨资收购,海洋玉髓的原石价格也一路飙升:从2010年4月的30块钱一公斤,跳涨今天70元一公斤,个别石料甚至达到300元一公斤,并且还有越演越烈的势头。
海洋玉髓受到市场热捧的同时,自然也得到多位权威专家的认可。
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会长、武警部队原副司令员刘红军中将曾题写“海洋玉髓集萃”;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在看到海洋玉髓时,也反复把玩赞不绝口;中国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闫振堂,欣然挥毫泼墨“海洋玉髓,神韵天成”;年近八旬的奇石界泰斗侯康乙更是奋笔疾书“海洋玉髓,稀世奇珍”八个大字;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主席贝尔纳·高美斯,在见到海洋玉髓时,随即诗兴盎然,充满激情的写下了《奇石颂》……
“草根儒商”
2011年11月,一场由中华红丝带基金主办、名为“水墨丹青绘大爱”的公益活动在京举行。
徐惠恩受邀专程赴京参加,当他看到“红丝带在行动”画册中一双双渴望健康、上学的儿童眼睛时,当即决定捐赠6块总价值近百万元的“海洋玉髓”。
2011年11月29日下午2:30,北京万达铂尔曼大饭店五楼多功能厅,“水墨丹青绘大爱·2011世界艾滋病日红丝带慈善竞买活动”正式开始。
首次在北京“闪亮登场”的海洋玉髓,从预展开始就赢得了众多竞买者的追捧。最终体量70X80X33mm题名为“孕育”的海洋玉髓以10万元成交,体量95X75X30mm题名为“长天秋色”的海洋玉髓以15万元成交,体量95X80X30mm,题名为“松雪”的海洋玉髓以17.4万元成交。
慈善拍卖会后,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的黄孟复先生,接见了为红丝带事业做出贡献的徐惠恩及其他企业家代表,并与他们合影留念。
徐惠恩的善行源于他苦难的童年。随父母下放到“塞外边城”赤峰,小时候的徐惠恩贪玩淘气,却唯独喜欢画画,长大后想做一名画家便成为儿时的梦想。但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的第一份工作却是在铁路局做了一名养路工人,工作辛劳枯燥不说,做画家的理想与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正是这种反差坚定了他对绘画的热爱和对改变命运的渴望,促使他内心深处的欲望更加强烈执着。
厌倦了每天跟枕木、石子打交道的徐惠恩同父母商量继续回学校求学,恰在同时,在当地的一次专业特招中,他因美术专业过硬被文化局选定为一名国家文化宣传干部,命运似乎向他露出了笑脸。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政府机关工作曾是无数人的梦想。
然而工作一段时间后,徐惠恩内心的不安分和对绘画艺术的渴望又促使他毅然辞掉工作,重新回到学校,经过不懈地努力,两年后,他如愿考入众多美术学子梦寐以求的艺术殿堂——鲁迅美术学院。
美院的学习似乎让徐惠恩离艺术家的梦想更近了一步,然而造化弄人,大学毕业后的他却被分配到税务局工作。“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机关作风,让他的生活失去了色彩。恰在此时,公交车的一次邂逅,让他与在学校教美术的妻子一见钟情,从此成就了一段夫唱妇随的创业佳话。
1996年,徐惠恩和妻子开始创业,一个小小的装潢门市,为他们插上了翅膀,向着自己的梦想飞翔。之后,徐惠恩一步一个脚印,凭着良好的信誉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短短两年时间就成了同行业的佼佼者。他的公司也慢慢在业界积累起了名气,上门的客户越来越多,业务范围甚至发展到周边的辽宁、河北等省份。
在装饰行业更大发展的同时,徐惠恩开始涉足更多的领域,其中路桥、建筑等又成为他新的拓展行业。
经过十几年商场的摸爬滚打,徐惠恩渐渐摆脱了草根境遇,成为兼具文化、商人于一身的儒商。2012年,徐惠恩相继在北京成立文化传媒、艺术品收藏投资公司,正式进军文化产业。
徐惠恩办公室的座椅后面悬挂着一幅国画,画中栩栩如生的猎豹独行在苍茫的雪原,让人印象深刻,而这幅画正是十几年前他自己的作品,这也是他创业初始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生命的转轴始终在运转。尽管未来也存在诸多变数,但徐惠恩每每站在办公室推窗远望,都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因为在博大精深的文化产业中,海洋玉髓只是其中的一朵奇葩。http://img.hexun.com/home/hx.gif
{:6_134:}致富就在一瞬间。 {:6_167:}挤在北京,给首都添麻烦了……
徐氏宗亲网分享快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