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 发表于 2013-8-16 16:08

忆中国“塑料之父”徐僖



  ■ 傅佳妮
  “2月16日14时01分,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我国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塑料之父’的四川大学徐僖教授,因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93岁。”
  作为负责撰写徐僖院士传记的主创,从去年7月以来,随时上网搜索查询徐老的最新信息已经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2013年2月17日,当我再次“百度”这个令人尊敬的名字时,泪水瞬间模糊了双眼……
  时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温暖的午后——2012年11月3日,我坐在徐僖先生面前与他聊着天。
  记得他穿件黑色大衣,端坐在客厅正中有扶手的椅子上,身体微微前倾接过我递上的名片,顺手从左边小方桌上取过黑框眼镜戴上,就着落地台灯的余光仔细地看着。
  我座位对面墙壁上有一张24寸的黑白照片,镶嵌在淡黄色的木制镜框里,彼时的徐老大概在50岁左右的年纪,也正是文革刚刚结束,老先生开始迈入晚年事业辉煌的起点阶段。历经从精神到肉体的苦痛折磨依然顽强不屈,始终致力于科学研究,或许相片中他嘴角所扬起的那抹乐观而骄傲的浅笑,就是对理想对信念对生命最好的注解。看得出,徐老自己也特别喜欢这张照片,所以不但将之放大,还要高挂,给予特殊“地位”。
  徐老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明确提出要重视力学与高分子化学两个学科的交叉领域,研究高分子材料在应力作用下的化学过程和现象,为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成型和改性开拓了新的途径,当时国外在这一边缘领域的研究亦处于探索阶段。在长期的工作中,徐僖和他的助手采用超声波、振荡磨、高速搅拌等多种手段制得了10余种难以用一般化学方法合成、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论点,研究成果被公认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或许正因为对晚年科研历程的重视,他特意嘱咐我:“可多写写后30年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新型高分子材料做做科普知识。”
  回首往事,谈及自己刚从海外归国之初得到宋庆龄女士给予的特别关照时,徐老有些孩子气地碰碰我手臂说:“这就是一种honor啊!”令人忍俊不已。
  徐老特别叮嘱我将来的文稿千万不要把他写成“高大全”式的模样。“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90岁时**想要为我做个庆贺寿辰的小册子,开始我不同意,但抵不过学校的好意,只好提要求:要做可以,但不能超过这个尺寸,还要删掉那些赞扬的话……”徐老边说边抬起双手,比划着那本画册的大小……
  如今,《理想的狂飙——徐僖传》初稿已经完成。遵徐老嘱咐,我力求客观、公正和完整地写下他的一生。在创作以及后续采访过程中,我又得到了许多前辈们的帮助,这个名单可以列很长,如川大档案馆的老师们、在徐老追悼会上致辞的徐僖学生代表瞿金平院士、以及曾蒙受过徐老指导的南京聚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汾女士……
  我相信,尽管科学家们的严谨性情和乏味生活是传记创作的天生局限,但只要足够耐心、仔细,就会发现它原本璀璨的棱面。

徐晓夫 发表于 2013-8-16 19:37

{:6_134:}令人敬仰的科学家,本应该是党宣传工具的重点宣传对象,可是我们的宣传媒体盯着的对象却是唱歌的、演戏的...要警惕:当人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歌舞升平之中,那是要亡国的。中国改朝换代的历史教训,难道都忘记了吗?

徐玉杰 发表于 2013-8-16 21:28

{:6_167:}真够猛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徐氏宗亲网分享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忆中国“塑料之父”徐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