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康同志介绍
徐少康同志介绍2014年12月24日13:46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1224/MAIN201412241345000567199083148.JPG徐少康在北疆进行野外地质工作空旷的戈壁、苍凉的沙漠、辽阔的草原、磅礴的大山,如果这一切只是一次短暂的旅行,对旅行者来说将是无限的接近大自然,一切都是那么的美不胜收。但对于他而言,这杳无人烟的荒漠戈壁、漫无边际的广袤草原、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就是他的工作地点,他远离城市,不能与家人团聚,过着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生活。他就是优秀地质工作者—徐少康,1955年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市,他参加了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1次高校招生考试,被录入国家重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学习,1982年1月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并由国家统一分配进入化工部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现“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工作,在这30余年间,他一直工作在地质科研和矿产地质勘查一线,现如今已近花甲之年,身为高级工程师的他仍用双脚丈量着祖国每一寸土地。他先后完成国家、省部级等地质科研、矿产地质勘查等项目25项,涉及的矿种包括:钾盐、金红石、硼矿、石墨、磷矿、铁矿、钼矿、萤石等10余种。热爱地质事业 业绩突出徐工长期以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先后完成了《湖北省荆门市放马山磷矿接替资源勘查》、《河北省邢台县谈话石墨矿普查》、《湖北省远安县张家垭矿区磷矿普查》、《湖北省钟祥市胡集矿区莲花山矿段磷矿详查勘探》、《山西代县碾子沟金红石矿床形成条件研究》等20余个勘查项目与科研项目。其中,在国家第一轮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的300余个项目中,他作为骨干技术成员完成的《湖北省荆门市放马山磷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提交磷矿石资源量达109312千吨(333)(达到大型矿床规模),得到国土资源部表扬。《湖北省钟祥市胡集矿区莲花山矿段磷矿详查勘探》是地研院院承担的大型勘查项目,由于受周边矿山抽水的影响,水位深,抽水试验难度大,他作为项目负责迎难而上,通过深入的研究,针对两个含水层设计了3个抽水孔,通过项目组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抽水试验及测井工作顺利实施,抽水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此项成果,不但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本区及地质条件类似地区的抽水试验提供了宝贵经验,该项目估算磷矿石资源量86349千吨。他主持完成的《湖北省远安县张家垭矿区磷矿普查》项目探明资源量达到中型矿床规模,得到有关方面好评。徐工多年来的付出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及表扬。他先后获得国土资源部找矿一等奖1项;中煤总局优质综合地质报告一等奖1项、地质找矿一等奖1项、新发现矿产资源报告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化工部化工地质找矿和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优秀地质工作者荣誉称号。刻苦钻研 勤于探索30余年来,他刻苦专研勤于探索,大山的质朴已融入了他的血液中,他在努力完成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的同时,不断对已有的工作成果进行深入研究,先后在国内外中英文刊物上发表论文68篇,论文中提出的“现代干盐湖晶间卤水分异成因的阶段性淡化”、“察尔汗盐湖察尔汗二级补级系统S3盐层晶间卤水中KCl分异特征富集规律及其成因”“气候变暖导致的阶段性淡化”、“秦岭东段金红石矿床成因类型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中国的榴辉岩”、“金红石高-超高压变质成矿作用的几个问题”、“山西代县碾子沟金红石矿床地球化学特征”、“Magnetite-Fluorite Rock:A New Rock Type of Hot Water Sedimentation(一种新型的热水沉积岩)”、“浙江八面山新型萤石矿床成矿期次及成矿作用”、“浙江八面山新型萤石矿床萤石多期次、多作用的成因观点”、“岩层真厚度计算的新公式”、“陕西商南地区牛耳川组化石的发展”等诸多创新观点,引起同行及有关专家的关注和好评。辛勤工作 不畏艰险有人羡慕地质工作者,说他们可以穿行于大自然中,欣赏着大自然带给他们的美丽景色,但只有身为地质工作者才真正知道在野外工作的艰辛苦楚,那大自然的美景下伴随的各种艰险。与徐工谈及野外工作的艰险时,他那深邃的眼眸眺望向窗外,许久后才有一声深深的叹息从他口中吐出,从这声叹息中我能感受到其中含有一丝丝心忌与后怕。他说:参加工作的第一年,随着项目组一同前往青海开展野外踏勘工作,车行驶至中途,不慎陷入泥潭沼泽中,全体项目组成员在茫茫戈壁上以天为被、地为床,在凛冽刺骨的寒风中度过了两天一夜,他也以此艰辛的经历开始了他的野外地质工作生涯。一次在四川进行磷矿地质工作,在海拔3000米山顶进行槽探编录,由于雨后地面湿滑,只能蹲在地上观察描述,因长期蹲于山顶,突然站起时,大脑缺氧,突然摔倒,头部险些摔在巨石上,下山时,在狭窄的山路上,为躲避老乡的牲畜,曾两次踩空,险些摔进陡峭的山崖。还有一次在北疆进行钼矿调查时,途中冒雨夜宿原始森林,整个夜晚在狼嚎熊吼中艰难的挨到天亮,待天亮雨停返回时,骑马行走在湿滑的山路上,马失后蹄,差一点连人带马掉进湍急的深河中,诸如此类的艰辛历程还有很多,虽然工作艰险非常,但都没有挡住徐工身为地质人的脚步,他说:“既然选择了地质事业,就必须无怨无悔地付出”。此次交谈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野外地质工作,从他身上我体会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叫做“三光荣”精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