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内容:一年的时光,倏忽而过;一生的重量,托起惨烈;一国的意志,铸进史册。四川正在规划建设4个地震遗址纪念体系,在北川老县城,在汶川映秀镇,在绵竹东汽汉旺厂区,在都江堰虹口深溪沟。 |
一年的时光,倏忽而过;一生的重量,托起惨烈;一国的意志,铸进史册。
这是2009年5月12日。一年前的这一天,人类地球天崩地裂。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近十万人遇难和失踪、导致上千亿元财产损失。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烈度最强、破坏最大、灾情最重、救援最难、重建最复杂最艰巨的特大地震。
一年前的那个时刻,共和国总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年前的那个时刻,中国报道重大灾难的新闻第一次如此公开透明;一年前的那个时刻,全中国人民的心第一次这般全方位地被灾难凝聚在一起。救援的黄金时间过去,依然不放弃不抛弃;重建的艰难时期到来,灾区人民的意志生生不息。
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暴发瘟疫,没有社会动荡。如果再加上一个更具体的,就是没有发生堰塞湖垮塌导致大面积伤亡的危重次生事故。这是中国抗震救灾历史上空前的奇迹。而共和国的国旗第一次为苍生而降,种种人性人文所创造的奇迹同样让人难忘。
地震一周年前夕,**总理给地震灾区孩子们亲笔回信,信的结尾是一句非常感人的话:“我深深地爱着你们!”稍早,5月12日已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四川省已发布了一系列数字,尤为可贵的是,备受关注的死难学生的数字首次得以公布:全省共计5335名学生在地震中遇难或失踪。有关方面特别强调这一数字“是负责的、可信的”,与此前民间调查了解的数字也基本吻合。全省累计接收社会各界捐赠资金157。5亿元,已安排使用102.2亿元。
在梦想归零的地方,一切重新开始。家园重建、生活重建、心理重建、人文重建、精神重建,一切都在进行中,一切也都任重而道远。“多难兴邦”,是一种期望,是一种鼓舞,是一个努力的方向;“多难”是已有的现实,而“兴邦”离不开重建。以家园的名义,以爱国的名义,我们投身于重建、援建。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精神的力量永远是重要的。“要像峙立于不断拍打的巨浪之前的礁石,它巍然不动,驯服着它周围海浪的狂暴。”这是以《沉思录》名世的古罗马帝王哲学家奥勒留的名言。他还说:“我的本性是理性的和社会的,我的城市与国家是罗马;但就我一个人来说,我的国家就是这个世界。”灾区民众同样可以说:我的家园就是这个世界,重整河山无须等待后生,而从我的手上出发。
在梦想归零的地方,一切重新开始。遗址的保留与建设,就是一种重要的重建。四川正在规划建设4个地震遗址纪念体系,在北川老县城,在汶川映秀镇,在绵竹东汽汉旺厂区,在都江堰虹口深溪沟。北川老县城,将建成世界首座最具完整性的灾难性遗址保护区,整体保存地震遗址原貌。这些纪念体系,将综合体现见证展示、纪念凭吊、训练演习、科普教育的功能。纪念永远是重要的、必需的。
在梦想归零的地方,一切重新开始。从稍长的历史看,地震后的第一年,正是最为艰难的一年。最难的一年都过来了,我们没有理由对日渐好起来的未来失去信心。我在电视新闻中看到,在已经重建的羌寨,人们打起羌鼓,跳起羌舞,欢迎来旅游参观者。这一消息让一些人受不了,说“本该痛哭的你们怎么在欢笑”。谁规定灾区百姓在受灾一年之后还要整天哭丧着脸过日子?祭奠时的哭泣,永远都是一次性、一过性的,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微笑着重新开始生活,这是灾区百姓的基本权利,也是正确姿态。生生不息——笑为什么就不能“重生”、笑为什么就要熄灭?生活需要微笑着重新开始。
灾区重建,也是整个国家的大事。我们高兴地看到,在拉动内需的4万亿投资中,有1万亿被安排用于灾区重建。此前,国务院专门制定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决定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重建的主要任务,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而在今年4月发布的《国家**行动计划(2009—2010年)》中,“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中的**保障”成了其中专门的一章,作出了“高质量地恢复重建中小学校”“尊重遇难者,对地震中遇难和失踪人员登记造册并予以公布”等等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羌笛无须怨杨柳,春风又度我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