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496|回复: 4

[人物] 青报专访徐氏二十三代后人 徐光启小站种稻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7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青报专访徐氏二十三代后人徐光启小站种稻忙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道理不言自明。万历年间(1613年),大科学家徐光启先后4次来天津小站地区,致力于垦田植稻。他亲自沿海河查勘土地,对灌溉技术和治田方法做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他认为:“稻田用水,随时随地,不拘一法,括之以两言,蓄、泄而已”。“灌田者先须以水遍过,收其热气,旋即去之,然后易之新水”。他指出了在整治土地中存

在的“耙者多不求细熟平整,粗块壅泥,凸则曝日光燥,洼则注水过深”等弊病,为改进耕作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与当地老农研究改进了施肥方法,解决了南种北引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罗澍伟教授说,徐光启在天津试种的南方籼米,产量大但口感不好,但在明清时期,农作物产量不高,灾年不断,迫切需要解决人民的口粮问题,也就是先解决温饱。因此,徐光启对于天津的贡献应该是高产作物的引进,解决当时天津人吃饭的要求。也可以说,徐光启是明代的高产作物推广者。

  现居住在上海市的徐福娣是徐光启的第二十三代孙女,据她介绍,徐光启就是上海徐家汇人,原来在徐家汇老房内居住的徐姓人家,十有八九是徐光启的后人。她在现在的徐光启后人当中,辈分还不是最高的,有位老人是徐光启的第二十代,最小的一辈是现在的第26代,可谓7代同堂。徐光启不但精通农业,而且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明崇祯六年(1633年),徐光启在北京去世,次年归葬原籍,择地于上海城山南李纵泾、肇嘉浜等河道汇合处,即现在上海市徐汇区南丹路光启公园内。徐福娣说,每到清明,许多徐光启的后人都要到这个公园来凭吊。


发表于 2009-6-27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氏有人才
发表于 2009-6-27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值得骄傲的前辈名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一定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楼 徐卫 的帖子

自己顶一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5 23:08 , Processed in 0.180959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