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419|回复: 3

徐则臣:“70后”作家的尴尬与优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6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徐则臣:“70后”作家的尴尬与优势
2009年7月6日 09:25


 

    与“50后”和“60后”作家相比,“70后”现在面目还比较模糊。对这一拨年轻作家,最重要或许还不是才华,而是沉静和踏实,勤奋精进,认认真真写好每一篇小说。

    “70后”作家的尴尬之一:这是被忽视的群体。当批评界和媒体的注意力还在“60后”作家那里时,“80后”作家成为耀眼的文化和出版现象吸引了批评和媒体的目光,“70后”被一略而过。若干时候以后,当大家回过神来才发现,中国文坛的代际传承是从“60后”直接到了“80后”,“70后”在哪儿呢?这在很长时间里成为圈内的重要话题,随之而来的是对“70后”的批判,大意是,之所以被忽略,根本原因在于“70后”作家没写出像样的东西。这个批评当然毫无道理,因为从文学质量上,他们拿的是“60后”的文学标准来要求“70后”,从市场效应上,拿的又是“80后”的尺度来丈量“70后”,在双重标准下,“70后”当然乏善可陈。而这个被忽视的身份,恰恰可能是“70后”的优势。

    尴尬之二:“60后”作家已经是“晚生”和“迟到”者了,“70后”作家更是迟至晚矣。1970年出生的作家,“文革”结束时也才六岁,刚刚开始有所记忆,1976年以后出生的作家,根本连“文革”的边都没沾上,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先锋文学思潮”他们又没能赶上,平白错过了两个重大的历史和文学事件。所以和“60后”相比,“70后”被认为是没有“故事”和“历史”的一代人。“60后”还有废墟,还有阴影,还有一个可以策动精神反叛的八十年代,所以他们与生俱来就有颠覆和反叛的目标和冲动,“70后”只能远远地看,感不能同于身受,他们血液中缺少这样的基因。而“80后”,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环境里,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里已经有了全球化和地球村的影子,他们放松、从容、自我的世界与整个世界几乎可以划上等号,所以他们肆无忌惮、出入自由,价值观里崇高的份额越来越少,他们可以真诚坦率地表示对名利和商业时代的认同。这也是他们比上几代作家更擅长与市场打交道的原因。所以,“70后”的焦虑在于,既不能像“80后”那样无所焦虑,又不能像“60后”那样深度焦虑,“70后”的焦虑在于他们的焦虑太过肤浅。这是他们更要命的尴尬。

    但是,对文学而言,所有的尴尬和劣势必将成为优势,只要它是你的最基本也是最独特的困境。困境即是挑战,也是文学得以拓展和进步的唯一动力。前提是你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个困境,然后想方设法解决掉它。沉静思考而后四处出击,就有了无限可能性。文学要的就是这个无限可能性。精神的问题越大,文学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对“70后”的一批作家,只要沉得住气,一切都有可能,因为文学是慢的。

    (此内容为作者参加“世界青年作家最新创作动态国际研讨会”在韩国外国语大学所作演讲,有删节。)

发表于 2009-7-6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7-6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頂一下!支持好文章以及衝衝徐氏人氣
 楼主| 发表于 2009-7-8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家首先要有生活!这是创作的基础!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5-1-10 21:46 , Processed in 0.033910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