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新华网河南频道7月10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见到徐科科时,她正怀着八九个月的身孕,笨拙地在牛舍里仔细地观察着牛的一举一动。让人很难相信,她就是闻名远近的“牛倌”徐科科。
“我们一直劝她不要来了,可她总是不放心,每天照样往这里跑。”养牛场生产场长宋保灵心疼地说。
“这几天连续高温,必须做好消毒和防疫工作,出不得半点差错。”望着一排排膘肥体壮即将出栏的成牛,徐科科抬手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笑着说。
选准突破口
2006年7月,从河南科技学院毕业的徐科科,通过了安阳市招收大学生“村官”的考试,被安排到龙安区具有饲养传统的郭里西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
郭里西村是个传统的饲养专业村,村里十多位饲养专业户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饲养小区。可由于缺乏技术,管理粗放,限制了饲养业的进一步发展。摸清情况后,徐科科开始忙活起来。她多方收集信息,积极向畜牧专家请教,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撰写了《肉牛饲养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并提出创办肉牛饲养场的计划。很快,村里采纳了她的意见。
项目选好了,资金怎么办?徐科科又提出了建立股份制饲养场的办法,开始时村民们不知前景如何,没人愿意入股。她只好先做通自己家人的工作,率先拿出5万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在她的带领下,10多户村民共拿出35万元参股养牛场。龙安区政府了解情况后,也给予他们30万元的贴息贷款。2007年10月,一座占地6000多平方米、可存栏100余头肉牛的饲养场终于建成了。
赢得信任
2007年11月份,徐科科和村党支部书记宋计林远赴长春,将第一批70头“架子牛”拉了回来。
从此,徐科科又担当起了“牛倌”的重任。她整天泡在养牛场,调整饲料配方、消毒、防疫,甚至打扫牛舍、清除牛粪,什么脏活、累活都干。半年后,150多公斤的“架子牛”长成了500多公斤的膘牛。
出栏那一天,村民们都来了,看到半年时间就赚回了12万元的纯利润,郭里西的老少爷们都欢喜得不得了。很快,饲养规模由100头扩大到150头。
从建场至今,养牛场已先后出栏200头成牛,净利润30余万元。到今年年底,养牛场的规模能扩大到年出栏300头。
更大的追求
目前,徐科科已将养牛场注册为安阳市三奔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正计划继续扩建场房,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养牛场所和牛苗,并提供统一的饲料、防疫、销售等服务,把饲养户集中起来,走“公司+农户”的经营路子。
徐科科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等公司规模大了,我们还想拉长产业链条,发展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业,把饲养业做得更强更大,逐步打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饲养品牌。”
(记者 任国战 通讯员 魏玉修)
[ 本帖最后由 徐卫 于 2009-7-10 09:2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