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993|回复: 2

[骄傲] 徐玉姬:大爱托起一座新社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2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徐玉姬(右一)和社区干部一起正在指导社区居民从事来料加工业务
徐玉姬(右一)和社区干部一起正在指导社区居民从事来料加工业务
  "一个人活着,总是要多做些对大家有益的事情。我今年已经63岁了,趁自己现在身体还好,要想办法多做点事情。如果大家在这社区里都过得快快乐乐,和和睦睦的,那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 ——徐玉姬

  见到她的时候,有人正在向她反映情况。几个钟头后,她的身影出现在了城建局大楼。自己的事可以暂时撇开,居民的事她却一刻也不能歇下。

  她住的社区曾经是城区的“冷角”,“脏乱差”的典型,居住的多是乡下进城的农民,在她的带领下,如今竟成了首批台州市绿色社区。她的照片就贴在浙江省天台县福溪街道桥南社区办公楼的醒目位置上——徐玉姬,桥南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一个看到苦难镜头都要落泪的女人,为了集体的事情,她无所畏惧。认识徐玉姬的人,都说她是个心地特别善良的人。她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看到苦难镜头,眼泪一把又一把。但为了集体公益,她却是个敢斗争的人。

  8年前,社区的路别提有多差,去菜市场买趟菜,“十个鸡蛋九个碎”。当时,一些邻路的住户占用路基的现象比较多见,造成道路狭窄视线差。徐玉姬当选干部后,社区谋划浇筑水泥路,大多数违规占路的居民主动“让路”,但有个在过道上非法建造了浴室锅炉房的居民就是置若罔闻。

  社区居民都在盯着这个锅炉房,看看这个多次酿成交通事故的非法建筑到底能撑多久,其实大家也当是对社区班子工作能力的一次考验。徐玉姬不厌其烦地上门做思想工作,对方根本听不进耳里。她和社区两委班子研究后,向有关部门递交了报告,然却几个月都不见回音。一些居民不想看到徐玉姬太为难,都劝她:“算了吧,这户人家社会关系很好,我们斗不过他的。”也有人不理解地说:“你跟他有什么仇,什么冤?”那居民见徐玉姬不依不饶,只当是有意跟他过不去,几次三番当面辱骂徐玉姬。徐玉姬还是像往常一样,含笑应对:“你就是打我,我也不会生气。但为了整个社区浇水泥路这件事,我肯定是要做到底的。”

  社区居民纷纷声援她,400多户居民联名向10多个单位申诉。没有答复,徐玉姬就不断地找各级领导。最终,这一违章建筑被依法拆除。现在路好了,当事人也享受到了水泥路的便捷,心中的气也慢慢地消了,如今他还经常称赞徐玉姬!在平整篮球场时,社区居民再度见识了徐玉姬的魄力。有户人家私自安装的打水机井按规定必须拆除。社区居委会通知他,可他依然无动于衷。徐玉姬又主动上门做工作,对方仍是不理不睬。于是,她和两委一商量,带上50多个居民来到现场。对方家里出来一个老太太,倒在机井旁,骂骂咧咧,哭哭啼啼。徐玉姬和几个女居民一起,抬起老太太,把她送回家。然后大家一鼓作气,拆除了机井设施。现在,篮球场建好了,居民们又多了个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1995年,徐玉姬下岗了。当时,处于城区边缘的桥南社区还是个“冷角”,房价只有城区的一半不到,经济上并不宽裕的徐玉姬在这里安了家。入住不久,她勤劳善良的秉性和踏实肯干的作风,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关注。那时的社区居委会一穷二白,连间活动室也没有。当选干部后,徐玉姬便把自己已出租的储藏室收回,因为储藏室层高偏矮,她便请人凿地30公分,并进行适当装修,作为社区办公室。每年台风来临的时候,这间办公室便又成了转移外来民工的临时场所。她自己少了租金收入,却让社区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社区有个叫陈云芳的老人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病,发展到后来两腿不能走路。徐玉姬和居民一起,经常带着奶粉、桂圆等去看望。她还带上陈云芳到台州医院看病。徐玉姬个子一般,看上去也并不健壮,却背着一个非亲非故的病人楼上楼下来回跑。她背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得到的是满满的信任。

  一个陈云芳不要紧,社区里还有不少残疾人,徐玉姬想的更多。她和社区干部一起,对社区3000多居民进行了调查摸底,并争取县残联的支持。现在,社区里的27个残疾人都拥有了一辆残疾车。徐玉姬对社区居民“一往情深”,对外来民工也是爱心倍至。在这个社区里,住着来自十几个省市的1000多名打工者。以收破烂为生的安徽人王国民一谈起徐玉姬,都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他说:“她从不把我们当外人看待,经常给我们送吃的送穿的,有什么活动也让我们参加。”

  去年,住在社区的安徽人薛先辉因为治疗盲肠炎,花去了夫妇俩在天台打工辛辛苦苦积蓄下来的五六千元钱。这个身材魁梧的男人一时想不开,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忧郁症,没法外出劳动,一家三口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徐玉姬得知情况后,帮他家筹措了800元生活费,并多次送去温暖,迷糊了数月后的薛先辉像是有所感触,难以置信地清醒了过来。去年冬天一个凌晨,社区一位82岁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爷爷从家里跑出来,误入水塘中,全家人遍寻不得。薛先辉也参与了寻找,他发现水塘里有个老人后,顾不上脱衣,跳进冰冷彻骨的水塘,把老人救了上来。他说:“大家那么关心我这个可怜人,我也要想办法报答大家。”

  有个打工妹得了皮肤病,大家都不敢接近她。徐玉姬知道后,主动把她送到台州二院皮肤科治疗,帮忙陪护、买饭,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徐玉姬是个“保姆”。“造办公楼没有钱,她就把自己的商品房抵押了。建筑材料运来后,为了省50元一个晚上的小工费,她就自己住到了工地里照管。”“这人的思想实在是太好了,建办公楼那么困难的事,以前只能想想,不晓得到她当主任就变成了现实。她把社区的事情当成她自己的事,我们打心底里佩服。”

  办公楼建成已有三四年时间了,但社区干部许鹏飞、吴英、汤传义说起她们的徐主任,就止不住话头。在同事称赞她的时候,徐玉姬发自内心地说:“我一个人的能耐是有限的,全靠有他们这帮好‘搭子’(天台方言,即好伙伴)!”在办公楼的底楼,每天都有五六个妇女在加工灯饰、穿木珠。为了解决无业居民的就业问题,增加她们的收入,徐玉姬费尽了心思,也吃了不少苦头。

  2007年4月,徐玉姬骑着一辆助动车到天宇灯饰公司去联系来料加工业务。刚出巷口,一辆轿车快速朝她冲来。她措不及防,当下被撞倒不省人事。大家急忙把她送到医院,一查之下,发现她的脊柱骨被撞出了一条裂痕。徐玉姬很不情愿地在医院呆了三个多月。医生建议她半年内不要太劳累,然而,社区的工作一忙,她早就将医生的话抛到了脑后。也真是祸不单行,厄运再次袭向徐玉姬。2008年5月,她组织了11位妇女参加“迎奥运”文艺宣传活动。社区购买的演艺装不知什么缘故少了一件,徐玉姬当晚急匆匆地到服装店去探问究竟,就在快到目的地的时候,一辆轿车又鬼使神差地撞向了她。一记钻心地疼痛,“完了!这下完了!”倒在地上的徐玉姬怎么也爬不起来,她在心里暗暗叫苦。受伤之处是去年的老地方,旧伤加新痛。两次住院期间,她身体动不了,但社区居民有事一准就想到她,躲在病床上的徐玉姬就用手机“遥控指挥”。社区干部吴英说:“那段时间,徐主任每个月的手机费都打到三四百块,我们社区没钱,她就全靠自己那一千元不到的退休金。”

  徐玉姬认为那点钱花得值得,她说:“社区里的事能早解决就早解决,拖迟了就可能变成大事。”把小事当大事,正因为如此,十年来,桥南社区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都被解决在了萌芽之中。只有付出,不求回报。徐玉姬已将自己的全部,深深地融入到了社区建设中。 “叭”一声响,楼上又有人往下面扔垃圾了。十年前,刚进城购房的居民还不怎么适应社区的生活。当时,社区里道路坎坎洼洼,各家各户门前杂草丛生,花坛留地被种上了瓜豆蔬菜,到处垃圾臭哄哄。2000年,徐玉姬联合社区居民发出了倡议:从我做起,建设和谐社区,让社区和社区居民“吃香”起来。许多人当时并不相信徐玉姬能有多少能耐,甚至有人说:“住在这里的都是山里人,素质低,搞不出什么名堂来的。”

  时间在推移,文明的力量在蓄积。2001年,巾帼志愿者环境大整治行动在桥南社区打响。徐玉姬带头在先,和居民一起拔草、种树、清垃圾、搬露天粪坑。整个行动中,单垃圾就清运了150车。整个社区如同脱胎换骨一般,大变了样。徐玉姬趁热打铁,在社区广泛开展了文明楼栋、绿色庭院等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她有心让刚刚培养起来的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永久留在社区居民中。变化所带来的好处也深深地影响了全体居民,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甘落后。一时间,社区内文明之风弥漫。

  社区的悄然变样,引起了县房屋开发公司的浓厚兴趣。作为桥南商品房建设方,房屋开发公司开始的时候还有些犹豫,但看到社区文明浪潮一拔高过一拔后,坐不住了。公司负责人说:“这社会上像你这样热心的人太少啦,你这样为大家着想,上帝也会感动的!”在这家公司的资助下,社区居民植树种花,见缝插绿。期间,徐玉姬和两委班子一起费尽心思,多方筹资,进行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用水净化、环境绿化美化,社区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眼下,社区内的706多户家庭,有95%被评为文明五好家庭,有22户被评为社区绿色家庭。社区获得了数十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称号,徐玉姬本人也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6月中旬,笔者走进桥南社区,只见街巷洁净,碧草如茵,垃圾有序堆放。居民于典江朴实地说:“这几年,我们社区的房价涨高了不少,现在这里环境好,邻里关系也好,特别适合住人。”社区是越来越像样了,徐玉姬也越来越忙碌了。她积极寻求文明扎根的“土壤”,组建了一支支志愿者服务队。

  社区里的小朋友组成了护绿小分队,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劝阻不文明行为。老人们组成了文艺宣传队,腰鼓、拳、剑、纸扇等花样齐全,经常参加各种演出。每年“八一”节的时候,宣传队的大妈们都要进军营演出,帮助官兵缝缝缝补补。还有治安巡逻队、计生服务队、青年服务队等,每支队伍多则70多人,少则也有10多人,人员相对稳定,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徐玉姬还积极发挥社区里知识分子的作用。今年70多岁的戴康岩一家全是党员,老戴是个“笔杆子”,儿子在法律事务所工作,他利用这一特长,筹建“法律之家”,专门为老百姓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无偿服务。能书善画的挂上了“书画之家”、庭院绿意盎然的挂上了“绿色之家”,还有“乒乓球之家”、“二胡之家”……一个个特色之“家”,成了桥南社区传播文明的细胞。她还有心培养年轻干部。社区支部副书记许鹏飞是个年轻人,从事家电维修业。在徐玉姬的带动下,他也一心扑在社区工作上。社区一有事情,他就把店门一关,急急跑到社区处理事务。

  “**员常常想,素质是否真优良?创新是否前面走?工作是否比人强?宗旨是否经常讲?全心全意是否忘?正气是否经常讲?腐败是否能提防?当年宣誓怎样讲?党章是否心中装?誓词兑现有多少?本色是否还闪光?**员非寻常,常思自省斗志昂。任重道远自加压,奉献社会自愿当!”——这段社区居民编写的顺口溜,徐玉姬把它写在社区两委办公室里。她时时在提醒自己,她仍在不断地努力。
发表于 2009-8-12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徐家人!
发表于 2009-8-12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啊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9-30 02:24 , Processed in 0.187202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