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61|回复: 0

[人物] 徐合合老师,三十年的守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1 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还没到德兴市黄柏乡,听说我们要去油榨村采访徐合合老师,路边几个老乡争着要做“向导”。开朗的“向导”一路唠叨个不停:多年来她的教学成绩年年名列前茅,却从不向人炫耀;她帮助无数掉队的学生重新找回学习兴趣,却谢绝了一个又一个家长的“心意”;她帮助一个又一个留守儿童找回了家的温暖,却独自忍受着生活的寂寞……

  今年47岁的徐合合个子不高,因为曾患小儿麻痹症,成绩优秀的她没能进大学门。之

后,怀揣梦想的她来到了离家五里多路的油榨小学。没想到困难接踵而来:教室是牛栏改建的,没有食堂,没有住房,四周常有毒蛇出没,每天往返十多里路。

  除了这些,还有更大的困难。上世纪80年代末,学生辍学严重,她不厌其烦地上门讲道理,吃过的闭门羹早已数不清,却实现了100%的入学率。今天面对众多的留守儿童,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给他们撑起一片晴空。在她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留守儿童家长的地址和电话,每个月仅电话费就要上百元。

  其实,她有的是机会离开这个偏远的教学点。上世纪80年代可以进城,后来有机会提拔,再后来可以调到中心小学,她都婉言谢绝了。她说,自己就是一棵树,永远要扎根在这块土地上。

  已为人母的刘兰英清楚地记得,16年前因为贫困被迫辍学。徐老师知道后,毅然给自己垫了170多元的学杂费,这差不多是她一个月的工资。学生方志伟清楚地记得,因为路途遥远,徐老师放心不下,就在学校里做饭给自己吃。每次,她总是说不爱吃荤腥,把好吃的都留给自己。家长余水亮清楚地记得,自己要到上海去打工,儿子余鑫铭放在家里又不放心,是徐老师答应帮忙照看,了解自己的困难却增加了她的负担。

  同事余长明清楚地记得,是徐老师坚定了自己留下来的决心。余长明的三个兄长都拥有上百万的家产,都愿意支持他办厂。 “如果你都走了,谁还会来呢?村里的孩子还有明天吗?”正是徐老师的这句话,坚定了他扎根的决心。

  今年端午节,徐丹、蔡香等10个学生特意从福建赶回来看徐合合。徐丹说,在我们工作没有着落、最无助的时候,徐老师总是默默地支持我们,总是鼓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如果没有徐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也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8岁的董文露眼里,老师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坚强,不管刮风下雨从不迟到,尽管她在路上要耗费近一个多小时。她从不向困难低头,即便是在离异的那段日子里,也总是微笑面对生活。为了教好美术,草稿纸她用了几框。

  在儿子王天骏和女儿王天银的眼里,妈妈是盏灯。在父母离异和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那段时间里,王天骏曾意志消沉,对生活感到迷茫,母亲总是鼓励他好男儿志在四方,应该经得起生活的磨难。最后,儿子在福建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女儿毕业后在宁波有了份稳定的工作。

  徐老师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希望国家和社会多多关心留守儿童,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健康,不要让他们感到孤独,要让社会的阳兴驱散笼罩在他们心头的阴影。(张松和  程雪朝)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7 03:27 , Processed in 0.150199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