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05|回复: 2

[人物] 徐思寒:哥写的就是“风”和“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9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五月底,上海世博会将在无锡博物院展出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书画展,无锡籍书法家徐思寒认为,这不仅是一次向世界推广汉字、传播中国书画传统的良机,也是向世界展示无锡城市文化形象的良好契机。他觉得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该是让全世界的人通过书法去理解中国文化中的“风”和“雅”,理解中国人特有的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的时候了。
  “寥寥几笔,区区几个字,就可以将中国人所追求的普遍生活理想表达出来,既可以当作座右铭,又是一件书法艺术品,这是其他外国文字所不可能表达清楚的。”旅居北京的无锡籍书法家徐思寒擅长用他那特有的“徐体”隶书写上四言大字,或表达“文以载道”的传统思想,或抒写人生理想,或为新装修的居室题写点睛之笔。
  这样的书法创作,在他看来就是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的“风”和“雅”,他就用这种方式融入时尚,创造流行。
  中国风——书法不该被时尚淹没
  “今年上海世博会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传播中国文化的热潮,这是传播中国书法的良好时机。”徐思寒认为,五月底将在无锡博物院展出的世博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书画展不仅是一次向世界传播中国书画的良机,也是向世界展示无锡书画传统的良好契机,更是书画家们在目前的形势下探索时尚路线的一个契机。
  作为长期在《中国书法》杂志工作,同时承担书法教育培训工作的徐思寒来说,感触最深的就是他的许多书法作品被有关部门选中,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大使、政要等,就是因为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由文字演变而成的艺术的原因。
  “其实传播的就是中国汉字,它比西方的抽象画更抽象,也更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徐思寒从八岁起学书法,1984年因为那时发表了一些小说,被当时无锡的文联作家协会的领导看中,调入文联工作,进去后又发现他的书法比较好,就让他管无锡书协,做驻会秘书长。从此他就走上了专业书法的道路。
  “在我的印象中,我当时认为当代草书没有人能够超出当时的无锡史克方老先生的,他的草书非常好,只是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没有出大名,他现在已经过世了,他草书境界很高的,还有写楷书的庄瑞安先生、书法家刘铁平等等这些无锡书法家对我影响都挺大的。”
  在书画之乡的无锡,书房、办公室都有放一些书法作品作为室内装潢的传统,“书法家就应该根据主人的兴趣爱好、职业特征、个人气质,专门为他们打造书法艺术作品。”徐思寒非常反对书法家像走马灯一样地到处即兴创作,或者简单地抄录一些古代诗词、毛泽东诗词应付别人。
  “书法作品就要传播中国文化的思想智慧,儒、道、佛的行为准则,优美的意境营造和最新的创新思维。”徐思寒倡导的是将书法艺术的创作与流行时尚同步,散发出中国传统的文化魅力。
 雅——抒写人的内心
  徐思寒在十多年前就在无锡小有名气了,他的文章比他的书法作品名气大。在1997年,他担当《华东旅游报》旗下的《百姓导刊》的主笔,成为一个铁肩担道义的民生记者,当时他向社会发起向希望工程捐款,还亲历办学艰苦的落后地区,向辍学少年伸出援手;他还第一次在城市拆迁现场发出保护钱钟书故居的呼吁,最后促成无锡市政府修复故居,建成无锡文化的地标——钱钟书故居。
  2000年,走出无锡的徐思寒到北京中央美院,上“当代西方艺术思潮”的研究生班。“学习一年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看艺术作品的视角问题,比如说看某人的书法作品好坏,是要站在作品是否对中国书法风格史有所贡献的角度,要站在历史的长河当中看。如果作品没有个人面貌,那就是不值得收藏,没什么大的价值。”
  这些经历使思寒不仅在书法上有着鲜明的个性张扬,而且文学的造诣也令人叫好。无 论中短篇小说,还是美学论文,都让人觉得通达而美丽,给人一种多视角的享受,全方位的感染,可以说他是集文学、书法和美学于一身的书法家。
  “ 现在好多人只知道花钱用书画作品去装点门面,却不知道去理解作品中的灵性,这是书画家的悲哀。”徐思寒告诉记者,其实书法作品放在办公室的墙上,它就同周围的装潢融为一体了,其实书法作品中的文字、诗句、书法创作时的空间营造、墨韵等诸多属于中国文化的精髓元素组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一幅有鉴赏价值的书法作品。
  “细细品味作品中的文化底蕴,才是一种文化的享受,才算是真正的雅兴。”所以,品析徐思寒的书法作品时,总有一种在阳光下散步的感觉,宁静而明媚。宣纸上的艺术如流云,如龙腾。墨的香,气的韵,性格与情感,趣味与素养,思想与精神,全都在眼前升腾。粗犷时,让人想到奔腾的黄河;灵秀时,让人想到碧玉的水乡。
  境界——从有法求无法
  在北京工作后的徐思寒,眼界开阔不少,接触到的都是国内第一流的书法名家,也能经常见到许多故宫和国内各大博物馆馆藏的书法名家作品,他常常感到书法艺术的境界应该是“从有法求无法”。
  “有法”是书法的基本功,“无法”即是“我法”,是书法的创新。徐思寒常称“书法就是戴着镣铐的舞蹈。”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以国画和篆刻为基础的,要敢于尝试,要有观念上的突破。
  说到“徐体”隶书的创新,他觉得过去说写隶书要向篆书靠拢、要写得古朴才算好,那么现在反其道而行之,向楷书靠拢行不行呢?尝试下来的书法作品有篆书的用笔方法、意蕴,字形却向楷书靠拢,有点夸张、变形都是很正常的。
  这样不断尝试,会有许多收获。“像韩美林的画,他的国画开始像‘工艺画’,但这是他的个人风格,是一种探索、追求,后来还是成功了。当然这都是要有高度的扎实的基本功为基础的。”徐思寒觉得京剧、中医、武术等传统文化元素中,有许多可以借鉴吸收的东西。
  徐思寒钟情于中国书法,因为书法这个东西它表现手段很少、很单纯,一支笔,一盒墨,一张纸,但表现的内涵却很多。欣赏书法作品其实考量的是一个人的文化底蕴,一看就能知道这是外行还是内行,是否能读懂汉字?对造型、布局能否理解?是否通过线条看出了书法的意蕴?是灵动的、有变化的,还是比较老辣、沉着的……
  书法讲究的是气韵生动,徐思寒希望自己的书法作品,多一点书卷之气,少一点市侩气、江湖气,岂不是应了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旧句么?
发表于 2010-5-29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列队敬礼
发表于 2010-5-29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就会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9-30 22:23 , Processed in 0.165036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