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60|回复: 2

[纪实] 靖安大墓与徐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3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2010-07-22 10:46:35   [发表评论]
[url=]
  钩  沉
  2006年12月,江西省靖安县发现一座东周时期大型古墓葬。大墓里面安放47口神秘棺材,只有1口主棺,其余都是15岁到25岁女性殉葬的。这等待遇,非诸侯君王莫属。有专家称靖安大墓主可能是末代徐王章禹,而根据笔者的研究,江西靖安大墓不大可能属于章禹。探究靖安大墓,还要先从江苏大地上的徐国说起。
  徐王,即徐国国君;章禹,是公元前512年被吴王阖闾战败的徐国第44任国君。
  史学界对江苏地盘上先秦历史有一种高度概括的说法——南吴北徐。其实,徐国建立比吴国早很多。司马迁《史记》等历史典籍记载,夏启封其父大禹功臣柏翳(也称“伯翳”或“伯益”)次子若木于徐(不是现在徐州,而是大禹封天下九州之一那个古徐州),若木在徐地建立了诸侯王国——徐国,国都长期设在今苏北泗洪沿洪泽湖西岸半城一带,前后传承1600多年,历44世国君。其中最强的是32世徐偃王,最弱的可能就数末代章禹。
  本来徐国和吴国关系不错,但公元前515年,楚国叛逆伍子胥,不仅投奔吴国,而且把后来同荆轲等合称为“中国四大刺客”之一的专诸推荐给吴国公子光。公子光指使专诸用所谓“鱼肠剑”刺死吴王僚,自立为王,改为阖闾。阖闾心狠手辣,杀了吴王僚,还要追杀公子掩余和烛庸。掩余投奔徐国,烛庸投奔钟吾国。阖闾要求徐国和钟吾国把掩余和烛庸捉拿归案。但徐国和钟吾国却帮助掩余和烛庸逃亡吴国劲敌楚国,于是遭到吴国袭击。公元前512年,阖闾和伍子胥残忍地使用筑坝壅水淹没徐国都城的办法,使徐国一蹶不振,国君章禹被迫逃往楚国。
  楚国本来和吴国就战争不断,这下因为保护和重封掩余、烛庸,更是遭到阖闾和伍子胥强烈报复。加之徐国和楚国也并非友好邻邦,而是经常相互袭击。只是为了牵制吴国,楚国才对徐国“示好”。所以,楚国没有真心也不敢过分保护章禹,就把章禹安顿在楚国东北边陲今安徽亳州附近一个曾经叫城父的地方,与位于今南昌附近的靖安相距甚远,因此,章禹死后葬到靖安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章禹毕竟是亡国之君,死后不大可能享受46位美女殉葬的诸侯君王待遇;其次,靖安是楚国重要领地,章禹到楚国寻求“政治避难”,其死后,楚国不大可能隆重安葬他。
  但靖安大墓有可能是徐国另一位国君之墓,1979年4月,靖安水口李家村出土3件带有铭文的徐国青铜器:盥盘、炉盘和炭铲,其中盥盘内底部有12字铭文:“徐王义楚,择其吉金,自做盥盘”。“徐王义楚”之说,《左传》有载,即鲁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徐仪楚聘于楚”。青铜器出土地点和这次发现大型古墓葬的地点,相距只有500米,因而靖安大墓可能葬了徐国的另一位“死于楚”的国君。
  据史料证实,公元前645年到公元前512年的130多年间,徐国和楚国交战,有确切记载的就有10多次,其中目前已经有明确记载的就至少有一位徐国国君死在同楚国交战当中。汉代学者刘向《新序》之《节士第七》在记述季札挂剑留徐典故时就曾说:“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吴国公子季札出使于公元前544年推算,徐国这位“死于楚”的国君,可能战亡于公元前544年到公元前543年之间。而这位“死于楚”的徐国国君,可能在战亡地有墓葬,而且可能就是靖安大墓。
  靖安大墓谜面很多,但令考古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有两个。一是主棺为何没有遗骸,也没有能够与主人诸侯君王身份相符的贵重器物;二是靖安大墓出土大批丝绸纺织品,其密度远远高于下葬比其晚了500多年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同类纺织品。这也就是说,当时的楚国不具备这样高超的丝绸织造技术。其科技含量之高,专家称堪为我国出土丝织品之最。
  笔者以为,靖安大墓可能是一处衣冠冢,是徐国“死于楚”的另一位国君之墓。尽管刘向《新序》称季札“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但此君遗体可能被运回徐国举行国葬,因为刘向《新序》又说:季札“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这也就是说,徐国还是有那位“死于楚”的徐国国君坟墓的。这样,靖安大墓如果是徐国国君之墓,有可能不是一处实体墓葬。靖安大墓主棺内没有发现遗骸,可能就因为是衣冠冢。46个殉葬的年轻女性,装束比较简单,这与战乱中安葬战亡者情形比较吻合,与为衣冠冢殉葬情形,也比较吻合。况且,徐楚两国恩恩怨怨,徐国在战争结束后在阵亡地设衣冠冢,也有一定的可能性。
  徐国丝绸织造技术出类拔萃,《尚书》和《史记》就有详细记载,此外1956年到1970年兴修水利时,在今江苏泗洪出土50多块汉画像石,其中有一块名为《曾母投杼图》表明,当地纺织技术遥遥领先于同一时期全国水平。这也为确定靖安大墓为徐国国君之墓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佐证。                        
[/url]
发表于 2010-7-23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学界考古界又有新文章可做了。
发表于 2010-7-23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新大陆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5-1-1 23:18 , Processed in 0.142422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