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44|回复: 1

[评论] 徐天晓:既是警钟也是契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3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曾经轰轰烈烈的银信合作业务已叫停一月有余,不管是信托公司,还是各大商业银行,抑或银监会,都已从最开始的观望与踌躇,到现在努力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尤其对于信托公司来说,更是良药苦口,银监会的一剂良方,扎醒了所有信托公司坐待等钱的梦,却也把他们的行业定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记者近日走访数家银行,询问银信合作相关事宜,其中一家银行的理财部门经理明确地向记者表示,他们与信托公司一起进行的项目,其实谈不上银信合作,只是银行方面借用一下信托公司的名号,项目背后的风险控制、资金管理以及责任的承担等都在银行这一方。

  也许这位理财师的话稍有偏激,但也确实反映出当前银信合作这样一个尴尬的现状。大多数信托公司在银信合作中扮演的角色都是表面风光,千亿万亿的计划规模让外人垂涎欲滴,但真正吃进肚子的却只有行业平均3%。的回报率。

  可既然回报率只有3%。,那为什么还要说信托公司坐待等钱呢?

  记者根据用益信托网以及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曾经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今年上半年银信合作项目的规模已经达到2.96万亿,与去年上半年的5.10千亿同比增长了将近6倍,虽然报酬率的偏低使银信合作项目的利润在全行业并不起眼,但是其爆炸般的增长速度却引起了业界的普遍重视,再加之这部分业务需要信托公司投入的人员精力少之又少,所以可以说,今年上半年多数信托公司对其银信合作的项目都是坐待等钱。

  银信合作所暴露的问题虽然是今年的特例,但其所折射出来的问题却已然是信托业的“老病根”了。曾经的信托一度被认为是“坏孩子”,几十年来虽历经整顿,行业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却始终本性难移,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政策法规未能为信托公司树立好准确的市场定位,再加之其横跨资本、货币、实业三大领域的优势,很容易就让其沦为其他行业的工具。

  可以设想,如果监管层不下令叫停这种表外放贷的银信合作业务,那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信托人加入到这次“抢蛋糕”的行列。这种可以谓之“投机”的风气,不仅与监管层的宏观调控政策不符,更不利于信托业的长久发展。

  我们要变“信托制造”为“信托创造”,这次叫停银信合作业务对信托公司来说,可谓既是警钟,也是契机:“跑龙套”不应成为一个信托人所甘心追逐的志气,探索核心竞争力才是各个信托公司真正要琢磨的东西,加强主动管理才能使信托业健康向上发展。
发表于 2010-8-14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圈老百姓的钱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1-6 02:58 , Processed in 0.181474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