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徐家寨远眺。恩新影像传媒网 李永宁 摄 溪水从青石板上流过。恩施新影像传媒网 谢开军摄 劳作的村民。恩施新影像传媒网 谢开军摄 古老的神龛和木盒。恩施新影像传媒网 谢开军摄 人工造的梯田。恩施新影像传媒网 谢开军摄 89岁的徐卓然(左)。恩施新影像传媒网 谢开军摄 从来凤县城出发,往西南方向驱车35公里,抵达大河镇。从大河镇往北驱车12.5公里,抵达杉木塘。沿修建中的环县旅游公路,往西南方向颠簸7公里,便到了徐家寨。哦!雾,那天好浓好大的雾,民居、梯田、山林、溪水、石板……全被这浓雾细雨锁住! 徐氏一族乃是徐达的后代 徐家寨,即来凤县大河镇五道水村二组。徐家寨的民居,坐北朝南。有风水先生云:“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不怕青龙、玄武高万丈,只怕白虎、朱雀抬头望。”寨后一座高山,人称望天龙,是徐家寨民居的玄武山。寨前一座圆形的小山包,形似一颗硕大的珍珠,是徐家寨的朱雀山。左边的青龙山、右边的白虎山是两座小山岭,属望天龙的余脉,从寨后蜿蜒而下,直奔小山包而来,势如二龙抢宝、双龙戏珠。 徐家寨的古民居多为吊脚楼,且均靠近青龙山而远离白虎山。寨子里的村民大都姓徐,他们自称是唐朝徐茂公、三国徐晃、明朝徐达的后代。 据说当年,徐达的孙子徐世秀从贵州迁出,来到来凤大河五道水村,被五道水的青山绿水迷住,遂定居于此。徐氏家谱现已遗失,或毁于大火,或毁于文革,所谓徐家寨几百年的历史,便没有了证据。据徐卓然老先生介绍,徐氏的字辈为“上正通胜秀,启可朝功勋,囯泰天开邦,忠孝自然成”。徐氏排到了“国”字辈,即第十一代人。以平均20年生育一代人计算,徐氏在此定居的时间应为220年前,即乾隆五十六年(1791)左右,徐世秀属徐达(1332—1385)的第21代孙。 在青石板上造梯田、建家园 徐家寨的民居全建在一块巨大而倾斜的青石板上。据说寨子最初的规模比现在宏伟得多,层层叠叠的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从青龙山脚一直延伸到山上,四周有高大的院墙和寨门,规模宏大的古建筑惜毁于三次火灾中。幸存下来的一栋较古老的房屋,堂屋里有徐家寨最古老的神龛,神龛上残存有精美的木刻:最上端从左到右排列着四个精美的小篆“万福来朝”,其下刻有“野鹿含花”等几幅寓意深远的画。徐氏定居此地,5年后开始造田,寨后斜坡上的山梁逐渐被改造为层层梯田,从寨后一直延伸到山巅,颇为壮观。五道水村共有梯田487亩,徐家寨的梯田面积约120亩。田坎用平整的块石砌成。梯田里的泥土,是徐氏后人们从他处一点一点挑上来的。据说梯田最下面垫底的是一层细沙,上面的耕作层则杂糅着贫瘠的黄土与肥沃的黑土。或许这算得上是我国最早的移土培肥工程之一。 有村民把徐家寨三次火灾产生的原因归结于徐家寨五行缺火:徐氏先祖曾东讨西伐、南征北战、金戈铁马,故徐家寨不缺金;“徐家寨”三字含有两个木,且青龙山蜿蜒而下,林木茂盛,故徐家寨不缺木;五道溪水源自山顶的龙洞,汇集于山下的龙眼,终年不竭,故徐家寨不缺水;徐氏十一代人移土培肥,再造了120亩梯田,徐家寨不缺土;徐家寨缺火,故至少要遭受三次火灾。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金、木、水、火、土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不但影响人的命运,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徐家寨的村民们至今仍用五行学说来解释徐家寨发生火灾的原因,实不可信。逢年过节、茶余饭后,将其作为一种谈资,听听倒也无妨。 据说徐家寨进山先祖徐世秀临终前曾留下遗训:不准子孙后代砍伐青龙山上的一草一木。遗训成为寨规民约,徐家寨人誓死保卫青龙山。1958年大办钢铁,青龙山上建了炭窑,徐氏族人却一人抱住一棵树,坚决不让砍伐。那天半夜,砍树的人接到上级的信,说中央刚发了通知,要保护风景林,故这里的树不砍了,转头上白岩山去砍树烧炭。 村民们自觉地保卫青龙山,不让人砍伐林木,原本只是出于对风水的迷信,客观上却保护了徐家寨的植被,起到了预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作用。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徐氏十一代人自发地移土培肥、在青石板上建造120亩梯田,本意不过是为了种出粮食、填饱肚子,却意外地起到了保土蓄水、改良土壤、防治水土流失的功效。 寨子里拥有诸多珍贵的古木 浓雾笼罩的青龙山,古木参天、绿树成阴、翠色欲滴,隐隐约约似一条绿色的巨龙从上到下、从左向右环抱着徐家寨。徐家寨的山林面积有30多亩,绵延约1公里。山林里有数百棵古树,最老的一棵楠木,树龄500年。古树平均树龄200年,最大胸径100多厘米,树高30至50米。山林里有楠木、梓木、红豆杉等珍贵树种。山林里一棵梓木,树根苍劲古朴,树干高大挺拔,树皮纹理清晰,被村民视为镇寨之宝。不过个人以为,更为珍贵的树木当是山林里的红豆杉。 民谣曰:“千年梓木万年杉(杉树),抵不过红豆一枝丫。”红豆杉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可提炼紫杉醇(国际上公认的防癌抗癌药)。农历4月,村民插秧的时候,红豆杉的果实就成熟了,其外红内艳,状如樱桃而略小,宛如相思豆。山林里跳跃、飞翔、啁啾的小鸟是红豆杉最好的播种者。红艳的果实皮下,有一层薄薄的果肉,其味甜美。果肉之内,有一层坚硬的内壳。小鸟啄食果实后,果实坚硬的内壳被胃液腐蚀,种子随鸟粪排出,扎根土壤中萌?。据说人们用化学的方法腐蚀果实坚硬的内壳,也能够人工繁殖红豆杉。 五道水村最高大、最古老、最珍贵、最具代表性的一棵红豆杉并不在徐家寨青龙山的山林里,而在五道水村一组大湾的地界内。我们从徐家寨出发,向西北方向爬了1.4公里山路,终于见到了这棵神圣的红豆杉。除了红豆杉外,附近还有一棵高大的锥栗(丝栗)和一棵更高大的金丝楠。 有人赞美说:“这棵楠木真美啊!” “美吗?再美还不是一组的!变不成二组的!”大湾一位村民答话说。他似乎有些忿忿不平。五道水村本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如今人们却单独把二组徐家寨从五道水村割裂开来。 耄耋老歌师亮开歌喉唱情歌 从大湾返回徐家寨,路过五道水村三组的张家院子,我们见到了村主任姚如松的父亲姚绪成。老人家88岁了,却仍然能做精细的篾活——脚下放着一个背篼,神情专注地用篾刀剖着南竹条。 斜坡上的山梁间有五道溪水,发源于山顶的龙洞。第五道、第四道溪水流过张家院子,在荒草坪合流。第三道溪水在栗家塘附近与前两道溪水合流,西边为张家院子地界,东边归徐家寨管辖。 第二道、第一道溪水从徐家寨的青石板上缓缓流过,合流后与前三道溪水汇聚于山下的龙眼,流向社坛溪、酉水河。溪水清澈,鱼翔浅底。等天气热了,间或会游出一尾大鲵,跳出数只螃螃,会惊出人一身冷汗。 在张家院子歇了一会,我们去徐家寨拜访89岁的老歌师徐卓然。只见徐老脚穿一双黑棉鞋,手持一根南竹鞭(根)制成的烟杆,长髯及胸,精神矍铄。 徐老说:“我祖上三辈人都会唱歌,我年轻时,常跟二三十个人对歌,一唱就是一整天!” 知道徐老的歌唱得好,我们特请他唱教。徐老没有推辞,接连唱了四首高腔山歌: “红漆朝门(也)大大开(哟), 要把(那)歌师(也)请进来。 (那)红木椅子(也)二面摆(哟), (那)一个一首(也)唱起来…… (那)歌师傅(也)老先生(哟), (那)从前唱歌(也)有源根。 (那)何年何月(也)哥出世(呀), (那)何年何月(也)哥出生…… 歌师唱歌(也)唱得好(呀), 剪张叶子(也)来包到(哟)。 (那)走到路上(也)打开看(呀), (那)文的多来(哟)武的少…… 歌师唱歌(也)莫扯白(哟), 什么出在(也)东洋国? 又在哪里(也)打中伙(呀), 又在哪里(也)才断黑……” 有人要求徐老唱两首风流歌,徐老笑了,说:“全村160余户500多人,二组徐家寨有60余户200多人,除了张、邓、黄、姚各一家,其余全部姓徐,哪好意思唱呢?” “在寨子里唱风流歌是不好,但远道而来的客人在,您教一教是可以的,意义不一样啊。”村主任姚如松说。 于是徐老又唱开了: “(那)这山(也)没得(也)那山高(哟), 那山(也)站的(也)是我娇。 (那)是我娇(也)认得到(哟), (那)灯笼裤脚(哟)花围腰…… (那)情姐(也)当门(也)一口塘, (那)塘中(也)打个(也)万年桩。 (那)万年桩上(也)一把锁(呀), (那)免得(也)犀牛(哟)来打塘……” 徐老遗憾地说:“我记得到几百首山歌,好多年没和人对歌了。你们能不能找个歌师来,陪我对歌呢?” “听说宣恩彭家寨有个女歌师,也记得到几百首山歌,能随口对答、随心所欲地唱歌,还韵,不过也有80多岁了,要不我把那个歌师接过来跟您老对歌?”姚玉松停了一下,接着又说,“要不您老把那些山歌都教给我嘛,我用本子记下来,把您老的绝艺传下去?” “那我还传少了吗?刚才我不又传了这么多吗?”徐老停了片刻之后说,“你们二天(方言,即今后)来了,我再给你们教嘛。” 徐老毕竟89岁了,让老人家一首接一首地唱,怕他吃不消,这才作罢。 青山环抱,五溪合流,山环水绕。浓雾中的徐家寨,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不愿离去。我们返程的时候,从浓雾中蓦然传来一阵粗犷的高腔山歌,这是寨子里一位年轻小伙的声音: “(那)轻轻(地)走到房门口(哟), (那)请问情姐(我)睡哪头? (那)这头那头(啊)我不睡(也), (那)我要睡在你上头…… (那)静静(地)站在房门边(也), (那)想问(我)情姐你睡哪边? (那)这边那边(也)我不睡(哟), (那)我要睡在你身边……” 这歌声充满了男性荷尔蒙的气息,充满了高亢、诙谐、缠绵的野趣,在浓雾里传扬,激荡在徐家寨上空,久久不散。 (网络编辑:成西) (谢开军 恩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