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16|回复: 1

[对话] 徐泓:媒体是维系国民精神最好平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0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细说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的责任

日本大地震后,日本公共传媒成为超越一切的公共平台,维系了国民的精神和秩序。与此同时,中国记者一批接一批地被派往日本,在日本灾难现场集体亮相,展示了中国媒体的自信形象。

现在,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中国记者已经陆续从日本撤离回国,我们不禁要思考:在应对特大灾难时,传媒应何以自处,如何承担自身责任?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接受了记者专访,畅谈灾难后的媒体责任与记者操守。

谈日本媒体

有资讯 不煽情

记者: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日本广播协会(NHK)发布消息,随后用包括中文在内的5种语言播报灾情。有国内媒体人评价,这是最高职业素养的体现。您怎么看?

徐泓:地震发生后,日本媒体的迅速反应和冷静专业的报道,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可以这么说,在国家重大安危时刻,传媒成为超越一切的公共平台。

记者:“传媒公共平台”该怎么理解?

徐泓:日本法律规定了媒体要承担灾难报道的义不容辞的责任。1961年《灾害对策基本法》将NHK指定为公共机关,NHK则制定了自己的《防灾工作计划》,有报道的独立性。

记者:那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精神”又指的是什么?

徐泓:主播播报新闻特别平静,我觉得无可挑剔,有信息量却不侵犯个人,有数据又不煽情,有各种提示却不造成恐慌。

谈特派记者

要适度 少扎堆

记者:中国各媒体派往日本地震现场的记者不在少数,您怎么看待?

徐泓:从新闻价值来讲,特大灾难确实是新闻富矿,奔赴新闻现场,是记者的责任。这次国内记者的集体亮相,除了证明国内媒体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也能说明国内媒体竞争的激烈,这是打造品牌的一个途径。

记者:对于向日本特派记者,您好像也表示过不同看法?

徐泓:看到一些报社一批又一批地派人,我在微博上表示过一点质疑。结果还被上海的一个媒体副老总(在微博上)“拉黑”了,可能人家对我的说法不太高兴。

记者:您质疑的考虑是什么?

徐泓:灾难现场当然要去,当然要有中国记者的声音。我仅指不要盲目派人。要有准备地去,要适度适量地去,要以专业素质和职业精神进入灾区。这不仅是记者有无勇气的问题,更是要有科学精神的问题。

记者不能给灾区增加负担,而盲目去的结果有可能就是添乱。




谈灾难报道

自带粮 别添乱

记者:在哪些情况下,记者有可能“添乱”呢?

徐泓:灾区资源是高度紧张的。我在微博上提到过,记者进入灾区千万要自带干粮和水,绝对不要去与灾民“分享”。有网友转发上海的一个特派记者的微博,居然从灾民那里分吃的,还拍了照片传上来,我真的有些无语。

记者:此次赴日采访,记者还需要注意什么?

徐泓:新闻报道要注意选择,防止对受灾者第二次伤害。灾难报道涉及许多新闻伦理问题,我有点担心我们的记者做的功课不够。

第一,到了灾区,千万不要去打扰灾民的生活,他们已经很悲惨了,没有义务来回答你生硬的英语或日语提问。第二,不要影响救援活动,不要让日本观众看到,好几个异国记者对着同一个救援场面猛拍照的画面。

谈境外采访

先培训 再出发

记者:对于灾难报道,媒体和记者应该怎样准备?

徐泓:灾难报道是记者的必修课。灾难是有共同规律的,记者必须接受相关专业培训。汶川地震后,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就曾举办记者论坛,全面介绍过“灾难环境及急难救助课程”,看来还要做下去。

记者:对于记者出国进行灾难报道,您有什么具体建议?

徐泓:在我个人看来,跨国采访应该组织联合采访队,在灾难采访中尤为必要。当前,因为媒体间竞争激烈,国内还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媒体共同体。可在特大公共灾难面前,各家媒体的单独利益是次要的,做好公共报道的责任是共同的。(石善伟、李栋、陈翔


发表于 2011-3-20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平台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6 20:50 , Processed in 0.142277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