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47|回复: 2

[评论] 徐江:意淫诺奖的新境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6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漫画:何立伟

  ●徐江

  作为瑞典文学院资深院士、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欧洲汉学界的重量级人物马悦然教授,恐怕打他年轻时学中文那一天起,都做梦想不到自己会在年逾九十的时候,成为中国内地媒体意淫的对象:先是遭若干报纸“曝光”———收受某位中国“作家”60万美金的“翻译定金”,后是索性被传“去世”……

  因为做过多年媒体,我一开始就对一再转载的“马悦然疑似受贿”这一“新闻”的真实性与来源,表示怀疑——— 所有转载的内容文字都千篇一律,看起来非常像出自于同一个机构或同一个人之手,而马悦然是怎么跟那个张某扯到一起去的,那些文字却没有任何披露,这不是一般的可疑。

  国人有一个习惯,爱用本土经验去读解、猜度和构思外国人,尤其是与中国有关的外国人。十年前足球记者们诋毁当时的中国男足主教练米卢蒂诺维奇,今天的文化记者们传有关马悦然的谣言,都是同一套逻辑。有的人在脏池子里泡久了,愿意相信世上所有人都泡在脏池子里。一个民族有时也一样。60万美金很多吗?在北京(还得是靠近便宜的南城)或天津滨海新区也就能买套100平方米的房子。这绝对是穷棒子才想得出来的数字。

  全民微博的年代,大家傻瓜得连百度都懒得查了。马悦然是谁?一位在欧洲和澳洲中文和翻译中国文化、文学作品达四十年的优秀学者。他译注过《春秋》、辛弃疾,也翻译过沈从文、商禽、北岛和李锐。那个张某又是谁?百度上这样写着———“文曲星;大学未毕业;职业与习惯:擅长用无中生有以及引人不屑的类似无耻的方式进行自我炒作,已达到引人发指的目的。”大学没毕业还出来“文曲星”了,又不是演《钟馗落榜》!

  还有少数媒体借传谣,说“诺贝尔文学奖面临110年来最大信任危机”。别逗了———“最大信任危机”从诺奖诞生的第一年就有了:它被颁给了一位次要诗人普吕多姆,而刻意冷落了举世爱戴的两大文豪——— 左拉和托尔斯泰。从这以后年年都有,今天谣言下的“危机”,实在没有什么想象力。大概也许有人觉得这么沿着“专业”路线炒下去,吸引不了太多眼球,索性一跺脚一发狠,什么组织也没来得及代表,就判了老马这么一位唯一懂中文的诺奖评委“死刑”。

  无论两个谣言的源出点多么不同,可对马悦然这样一位欧洲-中国的文化使者、中国的女婿(马太太是中国人)造这样的谣,都算得上“其心可诛”。

  这几天,有担忧的媒体问我:“中国作家会因马悦然的死离诺奖越来越远吗?”我回答,短时间内这是豪无疑问的。因为在马老先生之后,汉语文学在瑞典确实再也找不到一个同样资深和权威的译者与推手了。而诺奖的评选标准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入围的候选作者必须要有作品被译成瑞典语。可大家还忘了另一点:老马在二十年前,已经属于我们的邻家爷爷辈儿了。而文化交流这种工作,也是讲究年龄和体力的。谁又敢强迫一个邻家老爷子,去扛一百斤粮食上楼?

  马悦然即使能活到一百八十岁,他对当代的、正处于创造前沿的中国文学,也基本上使不上什么力了。这里面,有生理的原因,也有审美的差异性。话说回来,无论马悦然先生是否在世,中国文学离诺奖一直是很远的。往高级层面讲,我们的作家都是匠人,比起诺奖获得者中一些真正伟大的名字,在创造性上和理念上,都有着天与地的差距;往现实层面讲,诺奖是瑞典的中产阶级学者,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表彰或接济外国作家的一个“秀场”。施主掏钱从来是要看心情的,我们总不能指望一帮中国作家天天隔着万水千山,跟几个瑞典教授心心相映吧?那也实在功利得凄惨了些。

  既然这样,有知者和无知者,何苦把自己意淫到五官挪位呢?

发表于 2011-5-26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人虽得诺奖,还真是空有虚名。
发表于 2011-5-27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5 22:03 , Processed in 0.205717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