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87|回复: 2

[评论] 徐娟:别让“储盐”翻版笑话一再上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8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近日,浙江杭州市民得知因新安江苯酚泄漏,富阳、桐庐相继停水后,纷纷到超市抢购矿泉水。在多个超市里,市民拎起一箱箱的瓶装水往购物车里放。营业员已满头是汗,但搬到货架上的水还是供不应求。(6月7日《浙江日报》)
  “非典”时期,人们抢购板蓝根;前不久日本大地震,人们抢购食盐。但在事后,公众看到了不少“买东西买成杂货铺”,“抢盐抢成小盐商”的笑话。还有一些商贩原以为可以奇货可居,最终落了个连忍痛割肉都割不出去的悲剧结局。现而今,苯酚泄漏不少人又开始抢购瓶装水。笔者可以断言,这次 “储水”必然成为“储盐”的翻版笑话。因为,据新华社发布的权威消息,环保部门最新监测结果分析表明,事发点新安江段、富春江、钱塘江苯酚浓度均呈下降趋势,下游的富阳市、桐庐县等地水厂已恢复取水。这些有保质期的瓶装水大量储藏在家中,或许真会成为“烫手的山芋”。
  为何时隔不久,“储盐”的翻版笑话又一次真实地上演?难道上次“储盐”之后的“退盐”浪潮还不足以让公众警醒?在这其中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人们愿意随大流来共同编织这个笑话?
  现在的不少媒体往往把其中的原因归结到公众个体本身,比如,缺乏科学知识、缺乏冷静分析、盲目从众心理等。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副研究员樊春雷研究了2003年非典时期一些地区对醋、板蓝根等物品的抢购潮,发现几次抢购风潮的共同之处是在恐慌心理下出现的群发性行为,且每次抢购都伴随着各种传言。人们会相信传言、并且发生抢购行为,原因就在于“总要做点心理准备”。在一种恐慌心理下,即使有再多的人说什么也没有用,总会认为“做点什么比什么都不做好。”因此,一旦有抢购风潮,从众心理立刻体现得淋漓尽致,形成非理性冲动。所以说,不管是“储盐”还是“储水”,都是社会心理危机放大的表现,仅靠公民个体的教育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社会心理危机的公共性,决定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依靠行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各级政府。公众信的是政府,一个成熟、理性的政府是传言的终结者。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使谣言无处可传,无人可信,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具体而言,在预警方面,如何提早捕捉到社会恐慌、社会风潮,及时采取行动;在信息发布方面,凡是涉及到社会公众利益时,如何及时有效地进行通报;在公共服务管理方面,发生危机时,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理性和秩序,等等。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心中的一个疑问恐怕难以解开:“储盐”、“储水”后,下一个又会储什么?
发表于 2011-6-8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私心理的展示。
发表于 2011-6-9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疏导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5 22:29 , Processed in 0.206729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