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66|回复: 2

[人物] 农民徐文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0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2009中国合作经济年度十大人物、四川省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四川省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带头人、四川省劳动模范……这些荣誉让徐文科远近闻名。由于徐文科贡献突出,按照四川省优秀人才计划,拟将他纳入事业编制范围,仁寿全县仅两人享受此等待遇。

  近年来,新店乡大力发展清见,目前已形成种植面积1.3万余亩,其中有6000亩开始挂果。6月17日,记者走进新店乡政府,乡长刘龙军高兴地说:“今年新店的清见迎来了大丰收,保守估计,产量有1600万公斤,产值有6000多万元,是历年之最啊!”

  成绩的背后,刘龙军说,有个人绝不能忘记,他就是徐文科。

  仅有初中文化的徐文科,凭着对致富的渴望,通过自学研究、反复试验,历时15年成功破解清见种植六大技术难题,填补了中国柑桔市场淡季的空白。

  他先后建立“优质清见柑桔协会”和“清见果业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清见“九道拐”商标,受到各级政府和国际有关组织机构的广泛关注。

  他是一名靠自身努力而成功的果农,却致富不忘乡亲,通过协会和合作社,辐射带动果农5800余户种植清见4.7万余亩,年产值1.2亿元,无偿扶助当地群众288户,提供扶助资金20余万元。

  他的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总得有人种地吧!”6月17日,徐文科站在新店乡农业示范园里说,这个被中国柑桔研究所陈竹生教授称为“全国标准最高的柑桔示范园”是徐文科目前工作的重心。“清见数量搞上来了,现在要抓质量,用科学的管理创出效益,才能争取更多的年轻人回来。”徐文科说,“除了搞示范园,我现在又在研究一种果子,长得很花哨,味道也很好。研究出来了,一个能卖10块钱呢!”

  徐文科如今在仁寿县算得是个名人,谁曾想到,他只是一个出身贫寒,学历很低的农民。

  1982年,18岁的徐文科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先后养过兔、蜂、猪、鱼,种过蔬菜和水果,培育过高产红苕,在边实践边学习的日子,他积累了丰富的种养殖经验。

  1995年,徐文科迎来了人生的大转折。那年,徐文科的朋友误从中国柑桔研究所引进了一种日本的优质晚熟柑桔品种清见。“当时只在研究所里有这苗子,全国其他地方都没有,但我看中它晚熟的特性,决定试一试。”徐文科说。然而,两年过去,所有的果树都只开花不结果。辛苦的付出全部打了“水漂”,徐文科焦急得几夜没有合眼。

  克服技术难题是关键。但在当时,连柑橘研究所的专家对清见都是一知半解,更不用说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了。没有捷径可走,徐文科就一门心思扑在清见技术研究上,施肥、培土、温度、热量、修枝等各个细节都让他绞尽脑汁。

  面对棘手的问题,徐文科害怕过、失望过、痛苦过,但始终没有放弃,试验,失败,再试验。8年的学习、研究和1000余次的试验终于有了回报,他先后攻破“不结果、掉果、冻果、果软、果酸、黄化”六大清见种植技术难题,“水土不服”的清见终于在徐文科的努力下“入乡随俗”,还提前2年进入丰产期。

  清见种植六大技术问题被一名普通农民成功解决的消息,传到了中国柑桔研究所陈竹生教授的耳中,他高度肯定和赞扬了徐文科在清见种植方面取得的成就,称他填补了中国柑桔淡季市场的空白。

  他的品牌走出了国门

  技术解决了,徐文科也富起来了。徐文科租下的140亩土地在他的精心管理下,清见年年丰产,年销售产值达110余万元。看到了徐文科的成功,他所在的东桥村村民仿佛看到了产业致富的“风向标”,纷纷将以前种植的红柑桔树全部高桩换接成了清见,成为全乡第一个实现品种改良的村。紧接着,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乡所有的红桔全部改良完毕,达到种植面积1.2万余亩,成为全县“清见之乡”。

  面对迅速发展的清见产业,徐文科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整合资源、规模发展、形成品牌,才能更具有市场竞争能力。

  2002年10月,徐文科带头发起成立新店乡优质柑桔协会,全票当选为会长,同年被选任为协会党支部书记。他组建了一支有40名会员的嫁接队伍,分赴其他区县、乡镇协助会员进行品种改良。短短十年不到的时间,协会会员分布于眉山、乐山、资阳等5市16个县84个乡镇。

  随着协会的不断扩大和会员的增加,徐文科也看到了协会松散管理的局限性,品种杂乱、品质不一、产量不稳、价格下降,达不到客商的要求和标准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清见这个优良柑桔品种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于是,清见果业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利用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在经营管理中做到步调一致、方法一致、标准一致。果子成熟后,由合作社专门组织人采摘,并进行统一包装后向外销售,进一步实现了生产标准化、经营规范化、发展市场化。

  作为全县建立专业合作社吃螃蟹的第一人,徐文科的做法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国际有关组织机构的关注,总部设在北京的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将其作为工合国际与加拿大合作社协会的合作项目试点之一,徐文科先后6次到北京接受项目培训,学习合作社经营管理的知识。

  清见产业的发展壮大,打响知名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唯一出路。他在宣传果品特色、经济价值、食品价值和文化品位上狠下工夫,为仁寿清见注册了“九道拐”商标,并带着“九道拐”绿色清见在省内外多次展销,以其优质、诚信赢得了消费者和水果经销商的青睐,在中南部大城市建立了稳固的销售网络。如今,清见已走出国门,远销新加坡、越南、泰国等东南亚6个国家。

  他的帮扶感动了乡亲

  “一个人富不算富,乡亲富了才算富。”徐文科如是说。为了让家乡父老尽快脱贫致富,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清见果业合作社为每名贫困会员确定一名结对帮扶人员,出技术、出苗木、出肥料等,并由合作社作担保,租地105亩,分包给8户贫困会员,建立示范园。示范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铺设滴灌管道,统一管理标准,统购统销,分包户出劳力按照管理标准管理各自果树,销售后按果子数量和赚钱多少分账。徐文科所帮扶的贫困会员杨君成,在示范园承包了10亩地,徐文科经常到示范园中手把手教他种植技术,预计3年内就能达到年收入20万元。

  清见产业不断壮大,并没有让徐文科停止前进的步伐。2006年的一天,徐文科突发奇想,清见能不能像金桔那样作为装饰品进入城市居民家里呢?说干就干,他立马买来一批美国进口的专用透气果盆从苗圃里移来果苗做起了试验。事实证明,徐文科又干对了,在当年的成都龙泉农产品展销会上,他带去的几百盆清见受到商家和市民的疯抢,一盆小小的清见苗子竟然能卖到800元。

  “当时我带去的清见有一部分是挂了果的,这些果子既可以看还可以吃,而且室内的温度又恰好适宜清见生长,还不到一上午我的货就卖光了。”徐文科高兴地说道。

  看准了新的目标,徐文科干劲十足,目前,在龙正蔬菜、水果基地里,清见果业合作社的一万盆清见即将上市,而东桥村的一片山地里种满了翠绿的清见苗,似乎在告诉人们又将是一年好收成。

  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2009中国合作经济年度十大人物、四川省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四川省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带头人、四川省劳动模范……这些荣誉让徐文科远近闻名。由于徐文科贡献突出,按照四川省优秀人才计划拟将他纳入事业编制范围,仁寿全县仅两人享受此等待遇。

  但徐文科从不以此自骄,却显得相当淡定,依然默默忙碌在果园和合作社繁忙的事务中,他依然是那个衣着朴实、言语诚恳、态度谦逊的活动在田间地头深受果农们尊重的“徐老师”。就如同他说的一句话:“我的根在农村,我的魂在农村,不管我得到什么头衔,我的本质还是一个农民。”
发表于 2011-6-20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特色建设者
发表于 2011-6-20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扎沃土,心系父老,促使参天大树直冲云霄。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5 22:24 , Processed in 0.188811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