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62|回复: 4

[评论] 徐冰:每关闭一所学校 就可能增加一座监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8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时报时评
  ■本报评论员 徐冰
  标题借用于“微博”。我们自然知道,该表述在逻辑上并不严密,之所以依然借用为本文的标题,在于我们认同这样的理念——受教育的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它可能会因时、因地、因财力、因家庭……而存在差异与不公,但却没有任何理由因时、因地、因财力、因家庭……而被剥夺。尤为要者,我们完全认可这样的认识:所谓义务教育,绝不仅仅是家长的义务,更是政府的义务。
  从今年6月中旬开始,北京的30多所打工子弟学校相继收到关停通知,关停行动波及3万余名打工者子弟。6月中旬是北京小学新生报名入学的时期,关停打工子弟学校造成的影响不言而喻。按照最新的数据,北京市的外来人口已达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6至14岁的学龄儿童为24.9万人,占外来人口的3.5%。在全市常住人口中,6至14岁学龄儿童为88.8万人,外来学龄儿童占全市学龄儿童的28%。外来学龄儿童中,未上学的0.5万人,占1.9%。
  另据北京当地媒体在报道中提及的数据,在这700万外来人口中,400万是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为250万。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建筑业、生活服务业等领域。
  从上述数据不难想像,外来人口子女的入学问题,已经是北京市无法忽视的现实问题。自然,大量的外来人口,对于北京市的现有资源和承载力形成了巨大压力。而在基于户籍分配社会资源和福利的现实之下,也难以奢望让外来人口的子女完全享受到与北京户籍儿童同等的权利。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困境。但是,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另外的一个方面则是,既然政府无力让公共福利惠及所有在北京生活的学龄儿童,那么,为何对外来人口的自我救济,却又不网开一面?
  根据媒体的报道,此番关停打工子弟学校,基本的原因大都为“没有办学许可证、房产证,校舍为违法建筑,存有安全隐患”。坦率而言,这些因素也大都是打工子弟学校存在的现实缺陷。北京的外来人口大多集中在城乡结合部,从事的也并不是高收入的职业,现实制约决定了打工子弟学校不可能完全依靠自我的力量,取得与公办学校同一水平的办学条件。但在此现实之下,即便难以通过公共财政使得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条件获得一步到位式的彻底改观,给予必要的帮助,使其逐步改善、逐步接近公办学校最基本的水准,这个力量,政府总该是有的。
  哪怕再退一步,即使打工子弟学校存在各种明显不足以及安全隐患,就教育而言,它们之于打工子弟也价值重大。聊胜于无,一息尚存,则希望仍在;一关了之,无异于掐灭所有向善的念头。而眼前的现实则是,这样一关、一停,岂能真的了之?
  按照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网站提供的数据,北京现有打工子弟学校200多所,就读学生近20万名。2006年北京市政府的统计是380多所。除了50多所有办学许可证,其余的学校总处在一种所谓的 “非法”状态。虽然北京市出台了公办学校接纳打工子弟的措施,但现有条件下是否有足够能力“分流”,的确令人怀疑。
  我们无意论证关闭一所学校和增加一座监狱之间,存在怎样的、必然的因果关系,那只是一个比喻,但是,那却是一个形象的,有现实支撑的比喻。
发表于 2011-8-18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之有理。
发表于 2011-8-18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之有理。
发表于 2011-8-18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非常赞同
发表于 2011-8-18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必然的因果报应。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0-2 10:32 , Processed in 0.177435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