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49|回复: 2

[人物] 天南地北牡丹江人-徐梅:找对路就不怕路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4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徐梅简介
  徐梅,大连嘉乐即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1981年从技工学校毕业后分配至牡丹江纺织厂,做过挡车工、团干部、党建工作,1985年患病,1994年主动“下岗”到广州东莞打工,1997年回到牡丹江开办三和餐厅。2005年在大连市创建嘉乐即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公司旗下有嘉乐即食饺子、时尚粗粮、东南亚餐厅、融合餐厅,在大连、天津多家购物中心有10家直营店,年收入上千万元。
  徐梅:找对路就不怕路远
  首席记者许晓坤记者张启涵
  远远,就看见她高举着手疾步而来,眼里透着看到家乡人的激动和兴奋。在这座国际化高档购物中心,在处处都是光鲜亮丽打扮的人群中,留着齐耳短发,无任何修饰的她显得格外朴素。
  谁会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女人,仅用6年时间,就在这座国际商城拥有三家餐饮店,并遍布大连主要商业区,甚至延伸至天津等地,每年收获着上千万元的丰厚利润。
  可谁又会想到,这个瘦削的身影曾经经历了病痛、下岗,以及生存和创业路上常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种种波折与难关。
  回首岁月,在她平静的陈述中,却是一段充满激情的创业故事,隐藏着“梦想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的轨迹,同很多人一样,她的发展过程,也充满了个人在面临不同选择时的纠结和不断的自我审视。
  “只要找对了路,我就不怕路远。”微笑中,透着恬淡、从容、无惧,宛如她名字中的那棵不畏风霜、傲然绽放的植物。
  化逆境为机遇,收获“第一桶金”
  1985年,在牡丹江纺织厂工作的徐梅意外检查出患有脑垂体瘤,第一次手术,血管破裂,出现大出血,她险些没有走下手术台。因为四处求医,家里的积蓄花光了,如何生存都成了难题。但是,徐梅的坚持和爱人及亲人的不离不弃,让她勇敢地挺了过去。几年后,在经过伽马刀治疗后,肿瘤消失了,徐梅奇迹般地康复了。
  可是,这时她又面临着人生的另一个转折,因为单位经济效益下滑,企业处于改制初期,又经过长时间的治病和休息,1994年,徐梅为不给单位添麻烦,毅然提出辞职,成为第一批“下岗”人员。
  逼到绝境方能迸发力量,在生存的重压下,徐梅和爱人试着来到当时改革风生水起的广州,因为有着多年的管理经验,夫妻俩应聘到一家航空公司做后勤管理人员。在那时人均工资几百元的情况下,徐梅夫妇俩的月薪达到了三四千元。3年的时间,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辛劳在异乡奠定了起步的“第一桶金”。
  1997年,回到家乡的徐梅夫妇决定自己创业,可是,下海是为了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选项目就特别重要,既要成本小,也要见效快。细心的徐梅发现,餐饮业最符合这两个条件。她毫不犹豫地把位于四中附近的家改成了餐厅,丈夫负责厨房,徐梅肩负采购员、服务员和清洁工。此时,她就坚持一切原料必须新鲜,所有菜品都要原汁原味,真材实料。所以,三和餐厅一开业,马上就火了起来,每到饭点,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很快,徐梅又开了一家分店,事业开始蒸蒸日上。
  重病的打击、下岗的迷茫、生存的艰难,都没能让这个女人放弃过希望,她把这些当成了另一种机遇,实现了人生路上的破茧。
  果断放手,在异乡闯出新天地
  曾经,徐梅一度想把三和餐厅打造成牡丹江的一个品牌,为此,她和爱人付出了很多。每天在店里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脚底都麻木了。徐梅对卫生要求更是苛刻,她刷杯子的时候,一定要放在灯光下看不出一点痕迹才算合格。白天经营结束后,夫妻俩就在餐厅包房里搭着折叠床休息。就这样,两年下来,虽然饭店经营得红红火火,盈利丰厚,可是徐梅的身体却受不了了,因为长期劳累,她患上了眩晕症。大夫警告她,再这样下去就没命了。于是,在1999年的夏天,徐梅决定休息一段时间。去大连旅游轻松一下。没想到,这次大连之行,让她萌生了一个改变人生的决定。
  “我感觉这里机会更多,我要在这里闯出一片天来。”回到牡丹江后,徐梅不顾亲友的劝说,把两家餐厅兑让,甚至怕自己后悔,连房子也卖了,带着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决然,夫妻俩来到大连。
  可是,就在他们要施展自己的雄心壮志时,却遇到难以决断的纠结。“该投资做什么,选哪个项目好。毕竟是我们辛苦赚来的血汗钱,怎么用?真让我们十分迷茫。”纠结中,夫妻俩去了海南,两年后,他们终于鼓足勇气重返大连。这次,徐梅抱着“再不下决心做这件事,就会成为一辈子的遗憾”的坚定,带着借来的30万元开始了起步。
  这次,徐梅决定仍然投资做有经验的餐饮业,这次她出人意料地把目标定在了当时大连还没有兴起的商业圈——西安路罗斯福购物中心。
  这个决定看似有些破釜沉舟,但是徐梅踌躇满志,特有的商业敏感,让她隐约地看到了这里蕴藏的无限商机。
  攻坚克难,突破壁垒度过难关
  在“嘉乐即食”的经营模式上,人们也不得不佩服徐梅的眼光,更佩服她攻克难题的执着精神。
  2005年,当时罗斯福国际购物中心刚刚建成,开始对外招商,其中就包括餐饮业。可是因为当时商业圈还没有形成,客流量更是少之又少,开业在即,一些商品厅都没有招满,很多人都持观望态度,可是徐梅依然决定要承租。在开业的前30天,徐梅顺利入驻商城,经过每天就睡4小时的加班加点的装修,2005年的小年那一天,“嘉乐即食”正式营业,主要经营北方人最爱吃的饺子。因为本地人有小年吃饺子的习惯,所以第一天的效益十分不错,第一天营业额就达到3000多元。
  可是第二天,就没有人来了,最差的一天只收入了450元。第一个月就亏损了近4万元。这时,徐梅虽然心里急,但是从来不表现出来,“我要给员工定心,也是给自己定心。”
  没有退路,那就义无反顾,徐梅将从书中学到的知识反复在心中默念,“一个10万平方米的商城,要经过两三年的培养才能形成‘聚客力’。”这时,徐梅开始培育企业文化,开始练“内功”。她每天给员工讲服务礼仪,还和员工一起进行严格的业务能力训练。一分钟内,所有人都能练出包20个饺子、擀出40个饺子皮、90个大小一致的面剂子这身硬功夫。同时,徐梅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把菜码变小,价格降低,在卫生上更是严格到从不用拖布拖地,而是跪在地上用手擦。“越是细致,越能体现我们的水平。在名气还不响的时候,我们更必须替客户想到最细微处,才能感动对方。”
  就这样,第二个月,餐厅的效益就开始回升,第三个月,就开始盈利,第六个月,就把本钱赚了回来!这时候,每到进餐高峰期,门口都排着长队,“嘉乐即食”的牌子在大连火了。
  从不满足现状的徐梅第一时间将“嘉乐即食”进行商标注册,她的心中已经有了更宏伟的设想。
  乘胜追击,成就行业标杆品牌
  执着不易,也与性别无关,这里边最大的动力来源于理想,而理想又源自对未来趋势和最终目标的深信不疑。徐梅就是这样的有梦想并敢于实践的人,她要把“嘉乐即食”做成传承中华美食的多品种多项目的全国专业特色连锁店,实现“乐食万家”的梦想。
  在嘉乐即食饺子店发展平稳后,模仿者也陆续涌现,徐梅决定推陈出新,研发新项目,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换项目就等于是第二次创业,不过徐梅已经胸有成竹,在经过半年时间的研发和准备后,“嘉乐即食”时尚粗粮店顺利开业,环境时尚,工艺传统,绿色、健康的经营理念顺利打开市场,顾客纷涌而至,并成为大连电视台《逛街》栏目主动推荐的美味餐厅。
  此后,徐梅乘胜追击,接连开拓出集川菜、粤菜、韩餐的“融合餐厅”及具有专业特色的“东南亚餐厅”等项目,连锁直营店逐渐占领了大连市的所有商业中心区,并发展至天津等地,如今,每年的利润都达到上千万元。短短的6年时间里,“嘉乐即食”在业内数千品牌的竞争中,以领先、独特的创举,成为大连餐饮行业标杆性的品牌。
  在向人生成功的目标迈进时,徐梅的心里始终萦绕着浓浓的乡情,“我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是在牡丹江度过的,我感谢牡纺20年的培养,让我积淀了人生的能量,我感谢家乡人一直以来的关心,伴我度过种种难关。”这些年来,徐梅经常回到家乡看看走走,特别是家乡的美食,都要逐一品尝,为自己的餐饮项目寻找灵感。她还在酝酿着一个心愿,就是有朝一日能把“嘉乐即食”开到牡丹江,和家乡人一起享受特色美食。
  在徐梅看来,伴随着“嘉乐即食”的成长,伴随着心中那份浓浓乡情的牵引,她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发表于 2011-9-14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乃巾帼强人也!
发表于 2011-9-14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主动下岗,下对海的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5 00:40 , Processed in 0.155656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