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05|回复: 2

[人物] 徐小凤:歌之“厚”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8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4467408.jpg
徐小凤近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徐小凤旧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本报记者  伍斌


    她曾荣获“香港之莺”,她被誉为“小白光”,她有一把低沉醇厚的“豆沙嗓”,磁性声线……

    她是实力派,也是偶像派,在香港歌坛创下的多项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她是徐小凤。

    当年,她凭一曲“恋之火”获得“香港之莺”大奖,继而踏入歌坛,一唱就是数十载,没有一位香港歌手的歌龄可与她相比。如同歌名,她对歌唱的热恋之火燃烧不尽。12月16日、17日,徐小凤将于上海奔驰文化中心连开两场个人演唱会,这将是她出道40多年来首次在上海举办演唱会。也因此,她第一次坦然面对记者,忆香港歌坛的旧友,聊歌者为人的心得。


“不学坏”开启歌唱生涯


    问:你的声音很有特色,但你曾经也为此而自卑过,是吗?

    徐:以往我好自卑,在学校时点到我的名字,我都不敢随便应答,每次开口说话,别人会用很奇怪的眼光望着我:“为什么这女孩子声音这样?好像和她的形象不相配。”只有唱歌的时候,邻居、世叔伯会称赞我,说我唱得不错。这些鼓励,增加了我的信心,开始不再自卑。

    问:是什么样的机缘让你成为一名歌手的?

    徐:起初是陪朋友参加歌唱比赛,没想到一同报名的两个朋友落选了,我却入围了。到大赛的时候我很意外地排到了第一位。

    问:出道做歌手是否受到家里人的反对?

    徐:当时参加比赛我是瞒着家里的,因为家人认为唱歌是抛头露面的工作,一直很反对。后来报纸刊登了我获得冠军的消息,这才瞒不住了。我和家人说,我只是参加比赛,比赛后也没有继续唱歌的想法。家人怕我经不起“诱惑”,但是我觉得“诱惑”并不是只有演艺圈会有,还是看个人怎么去面对。我当时对父母说:“请你们让我去唱歌,我答应你们,我不会学坏。”最后我成功地说服了父母。

    问:出道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吗?

    徐:有好几年也像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样,徘徊在十字街头,不知道要干什么。那时候我在父母安排下兼职、相亲,直到有一天,我想,也许我真的应该去唱歌。虽然我得了奖,但是运气也并不理想。找过很多家夜总会,没有一家聘请我,那时流行的是像邓丽君一般,甜美型的歌手,可能我这样的声音还不流行。渐渐地,我有点灰心,但终于有一家愿意让我试试,所以,年轻人彷徨时千万不要气馁,只要坚持机会还是会有的。

    我刚入行的时候会唱大约四五百首歌。我当时每天的嗜好就是听歌,有时听得在电车上忘记下站,还在车上哼起歌,其他乘客都会带着微笑和欣赏的眼光看着我。这是我印象最深的瞬间。后来成名了,也不能自由自在小声哼歌了,可我仍然喜欢在人群中偷偷唱歌。


“每个时代都能遇到自己的歌”


    问:你出道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香港乐坛是什么样的生态?

    徐:我参加比赛是1966年,而真正唱歌出道,是在1970年。当时也有些人会欺负新人。所以我很体谅现在的新人,他们就像我刚出道一样,会受很多苦,但是千万不能因为受苦而用一些其他的方式来麻醉自己,改变自己最初唱歌的目的。也不要抱着“会唱歌就会红”的心态,香港有很多人很会唱歌,但是都缺少一点运气,成功,除了努力还需要一些运气的。有时候人家打击你,也是给你一种另类的鼓励。

    问:那你受到过“另类的鼓动”吗?

    徐:绝对有,很多。有很多人取笑我的声音,因为我的声音在当时很不一样。

    问:当年你唱着白光的歌进入乐坛,后来梅艳芳又唱着你的《风的季节》进入乐坛。那年看到梅艳芳唱着你的歌,你是怎样的心情?

    徐:我当然很欣赏。在香港有很多歌手模仿我唱歌,梅艳芳是模仿得最像的,她让我想起当年参赛时的情景,勾起了我很多的回忆。他们唱我的歌也让我感到我的歌曲被认同了,我也蛮开心的。

    问:您觉得自己的哪些歌曲能够代表香港乐坛的发展?

    徐:有的。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香港还是流行国语歌曲,当时我还是新人,唱的都是别人的歌,但是我会很认真地选择歌曲,比如当时很流行的《新桃花江》,这是代表了那个年代很流行的歌曲。后来的粤语歌也有,但是当时适合我唱的歌并不多,直到我遇到《风雨同路》,歌词很有激励性。之后还有《风的季节》《无奈》《随想曲》《顺流逆流》等,这些歌都好像是为我而作的。我也感到很幸运,每个时代我都能遇到属于我的歌曲。

    问:业余时间有什么爱好?

    徐:我以前很喜欢打牌,那时我最好的牌友是肥肥、张国荣、邓丽君。后来很少再打牌。现在有很多人说养生健身。睡觉算不算养生?逛街算不算健身?其实,我最爱逛偏远地方的超市,因为记者很少来。如今我只求快乐唱歌、快乐生活,人最要紧的还是开心一点,不应该想太多。


替观众要求自己做到完美


    问:这次上海演唱会是你第一次在内地举办演唱会。

    徐:是的,这也是我梦寐以求的一场演唱会,终于梦想成真,所以我把第一站选在了上海。其实上海我常来,最喜欢坐上海的地铁——在香港认识我的人太多,没有机会这样,到上海就能过把瘾了。上海地铁最好的是,我都不用自己出力,人群就能把我推着往前。我当初出道时,非常喜欢周璇、吴莺音、白光等老一代上海歌手的名曲。

    问:说起来,你还与上海有一段故事是吗?

    徐:1988年的《别亦难》,歌词是来自唐代李商隐的诗,作曲是上海的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完成。那时《梁祝》到香港演出,让我得以结识何先生。我邀请何先生为我谱曲,他选择了这首《别亦难》。在乐坛看来,先有词后作曲,是一项难度极大的挑战。正因为如此,这首在香港比较冷门的《别亦难》也是我在上海必唱的金曲。

    问:是不是接下来还会有后续的在内地举办演唱会呢?

    徐:有可能。这些年来,我就像一条海里面回流的三文鱼,游得很辛苦才能游到上海,之前几次想来上海,都因为压力无法成行。如今真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情缘,也许是命运之手终于把我推到了上海的舞台。前几天在奔驰文化中心看到滚石演唱会现场的热闹场景,我忽然觉得,哈,这个舞台说不定就是为我而建的!

    问:听说你舞台上有一个特别的习惯,不喜欢戴耳麦?

    徐:听耳麦音效会特别好,但是我希望我听到的和观众听到的一模一样,所以我在舞台上从来都不戴耳麦。这次上海的演唱会还没有决定会不会戴耳麦。

    问:你是一个很细心的人,希望自己能表现得越完美越好。

    徐:这可能是性格的问题,这些年来的经验让我知道,对自己要求一百二十分,可能最后只能拿到八十分,否则可能连八十分都达不到。我是代歌迷要求自己,尽量去接近完美。唱歌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看你怎么样去看待它,认真唱、普通唱和随便唱,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有时候我会半夜来看舞台的拆装过程,也曾和演出团队通宵开会。尽管唱歌那么多日子了,我每次还是那么紧张。这次在上海,我只当自己是个新人。




发表于 2011-11-18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炼皓月,人厚歌自厚。
发表于 2011-11-18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不回对不起自己!
徐氏宗亲网好 才是真的好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30 13:49 , Processed in 0.16400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