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59|回复: 4

[人物] 历史上的今天:徐特立逝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8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01300000185581124348475841280.jpg

201001261122302362.jpg

xin_5b3f9959dea5455195023098c1df740f.jpg
   1968年11月28日,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逝世,享年91岁。徐特立是湖南长沙人,18岁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参加了南昌起义和两万五千里长征,1940年创办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并任院长,主持编审了新中国第一批中小学教材。
  徐特立(1877年—1968年),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毛泽东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

  1877年2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四都观音塘(今长沙县江背镇观音塘)。

  1905年入长沙城宁乡速成中学,毕业后在长沙周南女校任教。后兴办私学(如梨江学校、长沙平民夜校等)。

  

1910年往日本考察教育。支持武昌起义,被选为湖南临时议会副议长。

  1913年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

  1919年-1924年6月,42岁时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并考察了比利时和德国的教育。

  1924年回国后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和湖南孤儿院。

  1927年5月,在大革命遭受严重失败的白色恐怖中,徐特立毅然加入中国我党。同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第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928年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30年回国后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创办了列宁小学、列宁师范等。参加了长征。在延安曾任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以八路军高级参谋长的名义任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主任,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代部长,兼任苏维埃大学副校长。

  1934年10月他以57岁的高龄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董必武、徐特立一起编入中央机关纵队干部休养连,表现了老英雄的大无畏的革命气魄。

  1940年创办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并任院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等职,后因身体原因请辞。

  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徐特立,1877年生于湖南长沙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体味到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9

  

岁时,父兄因愤于不识字受欺压,凑钱让他读私塾。他读了六年书,又因无钱辍学在家,曾跟随一个和尚学习禅宗。后来他在家劳动,又教私塾。1905年因清政府废科考办新学,长沙办起师范学校,他考入该校读速成班,毕业后当高小教员,又应聘长沙周南女校。

  1907年发生清政府向外国屈辱妥协的教案时,徐特立在学校作时事报告,讲到激愤之处,热泪如倾,竟拿菜刀把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蘸着血写了抗议书,写完当场晕倒。这一“抽刀断指”的举动,顿时蜚声全省,徐特立也被当时有进步思想者誉为最有血性的激进人物。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徐特立积极参加湖南起义,被推为长沙副议长,翌年又任省教育司的科长。他一身清正进入官场后,顿觉黑暗无比,不久返回教育界,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1919年,国内兴起赴法国勤工俭学热潮,年已42岁的徐特立也报名前往,成为年纪最大的留学生。在法国四年间,他边做工边学法语,后入巴黎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回国后,他任长沙第一女师校长,被公认为湖南的教育界名流。1927年初大革命高潮时,徐特立参加了湖南农民协会并任教育科长,又在左派掌权的国民党长沙市党部任农工部长。同年夏天,大革命失败,在不少我党员叛变脱党时,徐特立却以50岁年龄入党。随后,他参加了南昌起义,任师党代表。部队失败后,他决定同贺龙一起上山打游击,只是因病未能跟,被派赴莫斯科入中山大学。他学通俄语后,系统研究了马列主义,并同吴玉章瞿秋白共同研究了汉语拉丁化拼音。

  1930年末,徐特立潜回国内,赴江西根据地,后在中华苏维埃政府任教育部副部长(部长为

  

瞿秋白)。1934年,他随军长征。一路上,他拄着一根竹杖,扛着防身用的红缨枪,和大家一同行军。瞿秋白在告别时换给他一匹好马,他却总是让给伤病员骑。据统计,长征两万里,徐老骑马不过二千里,人称“徐老徐老真是好,不骑马儿跟马跑”。

  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为他庆祝60岁寿辰。毛泽东写信致贺,称徐老“今后还将是我的先生”。抗战爆发后,徐特立先到国民党统治区做中共代表,1940年回延安任自然科学院院长,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中央委员。此时,他老当益壮,年近十还参加了延安青年体育运动会的游泳比赛。1947年,中央为他庆贺70岁诞辰,毛主席的题词是“坚强的老战士”,朱总司令的题词则是“当今一圣人”。

  新中国成立后,徐特立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因年老记忆力减退,他自动申请免职。但是,他仍关心国事———“大跃进”时不表赞成,“文革”开始后又忧心不已。1966年国庆节天安门时,他守在电梯旁等毛泽东,想倾诉心中想法。毛主席远远看见他后,马上打招呼并想走过来,可惜被突然出现的一群高呼“万岁”的人隔开。徐老此后身体日衰,难以外出,于1968年去世.
  作为毛泽东的老师,他受到了中国民众普遍的尊敬。毛泽东对他的评价很高,曾在

给他的一封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我党,有些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一九二七年秋天加入我党,而且去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从那时至今长期的艰苦斗争中,你比许多青年壮年党员还要积极,还要不怕困难,还要虚心学习新的东西。什么“老”,什么“身体精神不行”,什么“困难障碍”,在你面前都降服了。”
  徐特立生于1877年,当时的中国正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世界形势来看,英、法、美等国家在全世界大肆侵略扩张,抢占殖民地;国内,清王朝即将走到尽头,对内政治腐朽,对外卑躬屈膝。在这种形势下,有识之士纷纷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

  年幼的徐特立生活在湖南长沙县的农村,母亲的早逝、父亲的整日劳累和生活的极度窘迫,使他初尝人世的艰辛。1886年,饱尝没有文化苦头的父亲东拼西凑了一点学费,将9岁的徐特立送进私塾读

  

书。在私塾读过的诗歌、古文中,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庐写的《治家格言》和明代忠臣杨椒山感情充溢的遗嘱,对徐特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6岁时,徐特立因家中亲人去世,必须自谋生计而不得不辍学。经过几年摸索,18岁时徐特立终于作出从文的决定,“确定教书兼习科举业”,“可以进步,又可谋生”。

  于是,徐特立一边在家乡教蒙馆,一边“兼习科举”,苦读八股。但他反对考秀才用的死八股,特别是在得到长沙举人陈云峰的劝告后,徐特立立志求真知而不再把精力放在八股文上,“从此我不做八股了,成了一个好汉学的青年”。他甚至制订了“十年破产读书计划”,一心“读书求学问,进学不进学不去管他”。在博览经史子集的同时,徐特立积极阅读《湘学报》、《湘报》等传播西方文明的书刊,特别喜爱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写的那些针砭时弊、议论时政、激情洋溢的文章,一度自命为康梁的信徒。

  1905年,清廷明令取消八股取士,改考经义,并加历史、地理。28岁的徐特立参加考试,在3000名考生中名列第19名。虽然后来因经济困难而又不愿接受富家子弟的资助而放弃了复试,但他的名声不胫而走,各处学堂争相聘用,他不再需要为生计担忧。然而,他并不安心于农村塾师的职

业,更不迷恋于个人的小康家庭。他考虑的问题,已经迥异于20岁以前主要为个人职业、家庭和前途着想,进而觉得该为国家民族分忧了。他觉得自己应该离开家乡,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中去学习新的知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他考入了由同盟会会员周震鳞在长沙城创办的宁乡速成师范,学习教育学、自然科学等新知识和西洋史、东洋史等讲授资产阶级革命的课程,开始接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最危险的时候入党  1924年夏,徐特立回到国内,继续致力于湖南教育。他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并担任校长,同时兼任长沙师范、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的校长,精心治理三所学校,继续实践他教育救国的宏愿。

  随着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部长何叔衡的建议下,徐特立参加了国民党左派,以图“一起来促进国民革命”。1926年12月,他会见了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的毛泽东,随后于1927年春回家乡调查农民运动的情况。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他惊喜不已,他开始认识到“少数学生无法挽回国运……教育救国是我30年来的一种幻想”,于是积极投身农民运动,加入大革命的洪流。1927年3月,他担任湖南农民协会教育科科长兼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还被选为国民党长沙市党部工农部部长,为发展湖南的工农运动做了大量的工作。

  然而,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5月21日长沙发生“马日事变”,我党人和革命群众遭到疯

狂屠杀。面对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徐特立拒绝了反动派对他的拉拢、利诱,毅然决然地抛弃一切,冒着杀头的危险加入了中国我党,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对此,陆定一在《人民教育家》一文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同志,就这样给全党同志上了第一课:困难时不要动摇,应当更坚定地奋斗,革命是一定胜利的。徐老给我们的教科书,就是他的入党,这本没有字的教科书,比什么教科书都好,也比什么教科书都重要。”
老骥伏枥  1949年3月,徐特立随中共中央机关进入北平,先后参与国共和平谈判、全国文化教育事业的接管等工作。在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上,他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49年10月1日,他登上天安门城楼,亲眼目睹了毛泽东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亲耳聆听了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欢庆他为之奋斗了近50年的革命理想终于成为现实。

  这年,徐特立已经72岁,在常人看来实在可以颐养天年了,然而他却从不因年老而松懈。欢庆之余,他想到的不是革命大功告成,可以坐享清福,而是国家在经济、文化建设方面面临的艰苦任务。他在《祝吴老(指吴玉章)七十大寿》的诗篇里写道:“……百年殖民地,从此永完结。前途之艰巨,基本在建设。幸勿过乐观,成功在兢业。您我励残年,尽瘁此心血。”表现出他敏锐的眼光、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宏伟志愿。他对好友谢觉哉说,人一天没停止前进,就没有老,一旦停止前进就老了。为了勖勉和策励自己,他制订了一个20年学习和工作计划,作为晚年的奋斗目标。

  此后,徐特立不顾年事已高,仍朝气蓬勃地投身于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领导一批党的宣传干部和史学工作者从事中国通史、中国革命史和党史等的编纂工作,并继续以各种方式关心、指导教育工作:或报告讲演,或撰文著述,或视察调研,或接待来访,或书信交流……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而不懈地奉献着光和热。这位坚强的老战士,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与时俱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68年11月28日与世长辞。

  徐特立与时俱进的可贵品质,早已得到众多称颂。早在他60大寿时,朱德就在贺信中称赞他:“你是革命模范的人,你是革命前进的人。不管革命历史车轮转得好快,你总是推着它前进的。”莫文骅致信说:“你是我党中的老党员,没昏庸、腐化、骄傲、堕落的些微成分,思想是随时进步的,言语、行动都表现出像一个勇敢的新鲜活泼而可敬可爱的革命青年!”柳湜在报上著文,称“先生永远是发展的,永远是站在我们的前头,是大家的先生”。毛泽东的信则更是给予了一个最好的评价:“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愿你成为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
逸闻趣事  1、徐特立在湖南任教二十年,爱学生如子。他任师范校长时,将自己的月薪与校内主任、庶务等同样定为20元,还经常接济穷学生。

  田汉(我国国歌作词者)入学时买不起蚊帐,徐特立便买了一顶相送。而他却把自己的家小安排在乡下,以节省开支。逢假日回家,他要步行往返80公里。一次查夜时,他发现有新生烂脚呻吟,便亲自打水给他洗脚上药。此事传出后,一些教师认为太失校长“身份”,学生却对他更为敬仰。他到第一师范任课时,支持毛泽东等学生反对校长专横的活动。毛泽东曾说过,当时最敬佩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昌济先生(即他后来的岳父),一位是徐老。

  2、徐特立一生勤俭,追求理想而从不为口腹折腰。赴法国后,他积极支持学生组织反对中法反动派的活动。国内军阀政府为了笼络他,通过使馆告之可给一个“赴法考察”的名义,每年有1000块大洋的薪俸。徐特立对此嗤之以鼻,仍在钢铁厂勤工俭学,干重活有困难便给同学做饭。

  1937年抗战爆发后,徐特立以八路军驻湘代表身份从延安返回长沙,一时城内轰动,每日前来拜访探望者数以百计,其中不少还是亲朋故旧。徐特立热情地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终日长谈,不过为节省办公经费,只招待茶水而从不请人吃饭。两年后他离开长沙时统计,只是会见法国记者时请过一顿便饭,共花了5块钱招待费。当时,长沙城内国民党高官衣装笔挺,出入乘车。徐特立却终日身穿八路军粗布军装,撑一把雨伞,徒步在城中奔走,不识者多以为是军中老伙夫。

  一次,省主席张治中约谈,徐特立走到省政府门口,门卫拦住说:“今天张主席会见八路军代表,别人免进。”徐特立称自己便是,门卫打量了一番,全然不信,竟把他轰走。张治中久等不至,派人再去八路军办事处相请,得知原委后,对比国共两党作风,对我党更为钦佩。

  解放后,徐老始终保持勤俭的作风。他终生不抽烟不喝酒,直到晚年每天只泡一杯清茶,喝到深夜不许换茶叶。他只有一双皮鞋、一套呢制服,而且是在外出活动时才穿。
永远的丰碑  徐特立:坚强的老战士。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湖南长沙人。曾创办长沙师范学校,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师。提倡并亲自参加留法勤工俭学。回国后大力宣传普及义务教育,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等校校长。1927年加入中国我党,参加南昌起义。后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代理部长、副部长兼苏维埃大学副校长。1934年参加长征。1940年回延安,历任自然科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有《徐特立教育文集》、《徐特立文集》。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出生,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我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1927年5月,在大革命遭受严重失败的白色恐怖中,徐特立毅然加入中国我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起义军第二十军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8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代部长,兼任苏维埃大学副校长。1934年他以57岁的高龄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表现了老英雄的大无畏的革命气魄。
长征中年纪最大的男红军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0月-1954年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他以古稀之龄朝气蓬勃地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中,致力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党中央曾评价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毛泽东称赞他是“坚强的老战士”,“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刘少奇称赞他是“中国我党的光荣”。周恩来称赞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中国我党成为执政党之后,徐特立关注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持党的优良作风。他认为自己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党的高级干部,应该时刻不忘保持党的优良作风,特别是保持“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工作作风。他关注的第二件事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他孜孜不倦地从事学术研究,发表了很多精辟的见解及深刻的论述,这些文章大都收集在《徐特立教育文集》和《徐特立文集》中。

  徐特立是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1968年11月28日病逝于北京。

  徐特立(1877 -1968)原名懋恂,又名立华。湖南善化五美乡荷叶塅(今属长沙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读私塾。1895年在五美乡小塘湾教蒙馆,边教书、边自学。戊戌变法时受康梁维新思想的影响,随后又接受孙中山的革命主张。1905年曾入宁乡师范学校速成班学习,同年创办梨江高等小学。1906年起任教于周南女校,后兼任该校小学部校长,创办了湖南最早的教育刊物《周南教育》周刊。1910年前往上海考察小学教育,不久东渡日本,参观考察日本小学教育。 i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并被选为湖南省临时议会副议长。1912年创办长沙师范学校,任校长。1913年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修业学校、湖南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兼湖南孤儿园园长。1919年五四运动后到法国勤工俭学,先后在木兰省公学和巴黎大学学习法文和自然科学。1923年到比利时、法国考察教育。1924年回到湖南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任女师校长。1927年春任湖南农民协会教育科长兼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并参加中国国民党,任国民党长沙市党部工农部长。5月加入中国我党。后参加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和《大江报》的工作。在南昌起义中任革命委员会委员、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8年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1930年回国,1931年11月r日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兼任苏维埃大学副校长,1932年10月兼任中央列宁师范学校校长。1934年10月参加红军长征。1935年到达陕北后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任边区教育厅厅长。1937年11月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名义回长沙,任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代表。 1939年初中共湖南省工委成立,任统战部长。1940年8月回延安,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自然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并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继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任中央宣传部教育研究室主任、党史资料室主任,还担任过中国历史学会、中国地理学会的名誉主席。他是中国我党第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他一生从事教育革命实践,经验丰富。在教学中注重实际,注重创造,提倡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并坚持因材施教,培养人才。著作多为教育方面的文稿,辑为《徐特立教育文集》。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病逝。 徐特立断指明志辛亥革命前夕的一天,徐特立在长沙修业学校向师生员工作时事报告。讲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讲到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不能保护主权和人民,讲到中国的老百姓被歁侮、被屠杀……激昂悲愤之时,他拍案捶胸,声泪俱下。怱然,他猛地一个转身,跑到厨房取来一把菜刀,当着师生们的面,“砰”的一声砍断了左手一节手指,顿时鲜血淋漓,溅染衣衫。接着,他用断指在白纸上写下八个血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听着徐特立演说的青年,顿时热血沸腾,群情激昂,呼声雷动。徐特立的断指壮举,很快传遍了长沙。
徐特立名言

  1、人人都希望过幸福的生活,战胜困难也应当人人尽力。

  2、交朋友是可以产生伟大的力量的。

  3、浪费时间就是自杀,尤其是浪费休息的时间,直接威胁着生命。

  4、不动笔墨不读书。

  5、想不经受任何挫折而成长起来,那是神话。

  6、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苦闷,失败了再来,前途是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

  7、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多。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

  8、盘基广大高原之上的一个高峰;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上,八千公尺的高峰是难以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易于枯竭的。

  9、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10、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

  11、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12、半截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

  13、俭仆的生活,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革命品质。

  14、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 

  15、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16、虚心不是一般所谓谦虚,只是表面上接受人们的意见,也不是与人们无争论无批评,把是非和真理的界线模糊起来,而必须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当自己还未了解他人意见时不盲从。

  17、一切为了社会主义的这种人是最幸福的人。

  18、一分钟一秒钟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

  19、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

  20、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21、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

  22、勤工俭学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够培养和发挥青年的创造性和才能。如果我们给青年安排一条轻便的道路,他们只须饭来张嘴,上课就念书,什么也不管,这样我们就会害了青年,会使聪明人也变成傻瓜。

  23、学习,不管是总结实践中的经验,还是接受书本上的知识,都要付出很大的劳动,只有这样不断地劳动,才能使人们变得聪明。
徐特立公园

  徐特立公园是为纪念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而建的一座纪念性公园。公园位于星沙大学城中央,毗邻长沙师范专科学校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卫校,其前身为星沙生态公园,后改建为徐特立公园并于2005年8月正式向公众开放,成为长沙市尊师重教基地。 该公园位于长沙县星沙镇,突出纪念和缅怀的主题。在公园正门的苍松翠柏之中,建有高大的徐特立铜像。塑像高8.5米,其中基座3米,铜像5.5米。塑像两侧及身后为层层叠叠的仿自然石块,具有瀑布效果的层层滴水,象征着徐特立精神源远流长。 徐特立公园山坡中心为师恩台。师恩台正中间一个半圆形石墙上,镌刻着毛泽东对徐特立发自内心的感言:“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石墙的背面刻着毛泽东1937年在延安祝贺徐特立60岁生日的亲笔信。 公园最高处,矗立着陈列徐特立生平事迹的师圣阁。师圣阁高达4层,主体为仿古悬挑式结构,屋顶具有现代建筑气息。 公园继承徐老的重教传统,建有收藏图书10万余册的徐特立图书馆和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艺术馆。 公园还建有沧浪池、长廊、寄语亭、荷花池、杏坛等20余个特色鲜明的景点,并通过文字介绍了徐特立先生一生重教、忧国忧民的感人事迹。
发表于 2011-11-28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老革命家致敬!
发表于 2011-11-28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不回对不起自己!
徐氏宗亲网分享快乐!
发表于 2011-11-29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徐特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发表于 2011-11-29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永远怀念徐特立先生!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5-1-11 17:56 , Processed in 0.050463 second(s), 1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