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64|回复: 1

[人物] 徐风:紫砂历史《一壶乾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7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4511399_953188.jpg
  在漫漫的时光中,能够遇到一部自己喜欢的书,犹如遇见一位谈得来的从心底里喜欢的朋友,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部书,哪里是写物,分明是写人;哪里是写陶艺,分明是写人品;哪里是写故乡,分明是写国邦;哪里是写已死去的民间大师,分明是写正逝去的人文精神;哪里是写壶,分明是写乾坤;哪里是写大地上的风物,分明是写乾坤中的风骨。写器物而能写出风骨,已是令人尊重,更引人深思的是它对时代、对文化、对艺术、对从艺之人提出的一个深问——“大师都到哪里去了?”
  大师都到哪里去了?在灯红酒绿处,在市场官场名利场,却惟独不在工作室。艺术家不在工作室,所以大师不见了。宜兴的气场,是长期以来人文积淀而成的气场,由此它产生了艺术精灵般的大师,由此我想到现在,我们处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时代,“天时”、“地利”造就了艺术诞生的条件,但是“人和“这一点好像并没有全然做到,我指的是人与自我的和谐这一点。一个艺术家,他的内我是在永动的冲突以致高度的和谐之中的,如此,才能保证艺术的纯粹的创造。但是身外红尘滚滚,为名来、为利往的熙熙攘攘,市场、官场、名利场诸多魔障太多,心静太少。所以阅读之下我有感于宜兴的气场,但是这气场的磁波,也许这些年也发生了变化,我想由于市场金钱诸多因素的干扰,艺术家很少能够做到神定气闲了,他们在粉丝的追捧下,也很难再向往知音了。
  徐风与各位大师之交,再现了伯牙与钟子期的古典情怀,同时也是对我们当下文化的一种省思与提示。是呵,现在多数顶着艺术头衔和名号的人,谁还真正相信与期待那一个立在时光中的遥远不可及处的知音呢?即便一个人能够克服市场、官场、名利场诸多外在的魔障,但也仍有面对艺术本身的创造时寂寞的魔障、遗忘的魔障、冷落的魔障、不遇的魔障,数不尽数,这种种魔障足以击碎他艰难建立起来的艺术梦想。真的是很少人能够做到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笔下的《悉达多》中那个连国王“王位”都不要了的一心求道的人。这可能正是大师稀缺的原因。也是书中所述大师(真正的艺术家)弥足珍贵的原因。
  这是徐风告诉我们的吗?难道不是紫砂壶告诉作者的?那么又是谁告诉了紫砂壶的呢?是这些一生一心制紫砂壶的人。壶是他们的命。壶在,命在;人在,书在。这是他们以生命告诉我们的一个真理。这是个体的有形的生命与艺术的无限的生命可以相互置换的奥秘。如我们看《红楼梦》,感动于其中的人物,我们的眼泪是在曹雪芹面前留下的,《红楼梦》在,曹雪芹在;对于徐风书中的这三十位艺术家而言,壶在,他们的命在。这是这些艺术家、这些大师以命告诉我们的真理。于此,除了谨记,我找不到珍惜他们的更好的方式。
发表于 2012-3-7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不错噢 谢谢楼主 !
徐氏宗亲网太棒了!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0-5 09:23 , Processed in 0.17975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