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22|回复: 2

[人物] 从毛泽东向徐海东借钱过冬说开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3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75301268825499183.jpg

毛泽东一辈子不关心钱,嘴里很少说钱的事,口袋里一般不装钱,平时也不亲手花钱。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没被钱烦恼过。在他的一生中,还曾多次向人“借”过钱。日前,中国我党新闻网载文介绍了毛泽东“借钱”趣事,其中,有毛泽东借钱为帮助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还有向徐海东借钱过冬。说的是1935年,在历经千难万险后,中央红军主力胜利到达陕甘宁边区,与陕北红军会师。这时已进入严冬时节,部队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缺吃少穿,连温饱都成问题。如何筹到粮被,让战士们顺利过冬便成为摆在红军领导人面前的首要问题。于是,便有了毛泽东向徐海东借钱过冬这段趣事。徐海东得知,问供给部查国桢部长:“家底有多少?”查答:“7000块。”徐海东毫不犹豫命令:“留2000块,拿出5000块,送中央。”当时,很多人不知道毛主席亲自写条子借钱这桩事。但毛泽东却一直记着,好多年之后,他还说:“那时候,多亏了那5000块大洋啊!”阅读毛泽东“借钱”趣事,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岁月是记忆的铭刻,也是不朽的见证。烽烟弥漫的革命战争、曲折艰辛的建设探索、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艰苦奋斗精神始终如一面鲜艳的旗帜迎风招展。我们党就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精神成长发展壮大的,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特别是我们党在“起家”之时,处在一种极其艰难的困境中。那时我党不仅办公经费捉襟见肘、办公条件困窘简陋,甚至连一处固定的栖息之地都难以维存。毛泽东向徐海东借钱过冬只是其中的一个例证而已。然而,正是凭借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才有井冈山的燎原之火,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乾坤扭转,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解放战争的胜利凯歌,新中国的迅速崛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光辉篇章。当年,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看到我们党的领导人住窑洞、吃粗粮、亲自纺线的情景,深感我党的伟大,称这种力量为“东方魔力”,是“兴国之光”。斯诺讲的这种“东方魔力”、“兴国之光”是什么?就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铸就的艰苦奋斗的精神。由此可见,以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核心的“东方魔力”、“兴国之光”,是我党人的本质之光、希望之光、理想之光和传统之光。现如今我们我党人的环境变了,条件好了,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已经不用再去穿补丁衣服睡土炕、吃小米饭喝南瓜汤,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牢记斯诺所盛赞的这种“东方魔力”、“兴国之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时下有的党员干部却忘记了或违背了党的艰苦奋斗精神,开始追求奢侈浪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之类腐朽的东西,热衷于当官做老爷,养尊处优、贪图享受、讲求安逸,甚至腐化堕落、违法违纪,成为背离人民群众的罪人。正因如此,笔者认为,重温毛泽东“借钱”趣事,于党、于国、于民大有好处。特别是毛泽东向徐海东借钱过冬这段往事,无疑是一次党的艰苦奋斗精神的再学习、再教育、再洗礼。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或将来,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艰苦朴素的本色不能变,贪图享乐的习气不能沾。只有这样,“兴国之光”才能“魅力长存”。

发表于 2012-7-13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丢掉艰苦奋斗的精神,丢掉艰苦朴素的作风,我党将失去执政的能力。
发表于 2012-7-13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家人的苦恼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9-30 18:32 , Processed in 0.16360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