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90|回复: 3

[人物] 市民徐友泽:五十载藏书剪报建起“家庭图书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4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dba7b51e3e3291f5bd89760d95108d7ef57d3504.jpg
  一本本书籍,一张张剪报,摆放齐整,内容丰富。
      这是今年70岁的市民徐友泽50年来的藏品———两大本剪报和近千册书籍。
      自上世纪60年代初,徐友泽便开始剪报、收集书籍,这一习惯坚持至今。如今,他的家里纸墨飘香,他则以此为乐。
      2日,记者走进徐友泽家里,了解到了他的剪报藏书情结。
      千册藏书多是“红书”
      从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布,到**胜利召开……一本本书籍,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个个历史印迹,形成了极富特征的“红色收藏”。
      在老人家里的书架上,各种政治理论书籍整齐地排列着,这些书籍的出版时间大都集中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书架上还陈列着具有那个历史时期鲜明特征的刊物、画报,透过书籍的内容不难发现,这些书籍时代烙印清晰。老人藏书近千册,“红色书籍”占了绝大多数。其它则是军事方面的书籍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公民道德知识等读本。
      这些书籍,大部分是老人在工作时的工具书,这主要是与老人的工作经历有关。
      徐友泽出生于1943年,1961年入伍,1964年入党,历任政工干事、政工科长等,后转业到地方,从事的也多与政工工作有关。这些书籍,无疑成了他工作的好帮手。
      这些书籍能保存至今,还缘于徐友泽是个“有心人”。“它们是各个历史阶段的见证,应该好好保管。”徐友泽说,“红色书籍”不仅铭记历史,还能给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从而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其间,徐友泽曾先后搬了6次家,但这些书籍一直伴其左右。
      剪报50载从未中断
      入伍后,因工作关系,徐友泽接触到了更多的报纸和相关书籍,他便开始留心收集。
      最早的剪报源于1962年6月2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内容是《革命烈士诗抄》。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诗词,深深地震撼了当时刚入伍不到一年的徐友泽的心灵,他特地收集起来以便随时阅读,用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时时激励自己。自此,报纸上一些他感兴趣的内容,他便顺手剪下来,慢慢地越积越多。
      如今,徐友泽积了两大本剪报,一本是他的“业余学习参考资料”,内容主要涉及政治、军事、历史等方面,还收录了一些名人轶事等;另一本的封皮则写着“生活知识剪辑”的字样,主要记录的是健康、饮食等方面的常识。
      在徐友泽的剪报里,还有不少源于他订阅的《威海晚报》。如2010年4月7日的《威海晚报》刊发的“毛泽东的十个经典幽默”,2011年10月17日的《威海晚报》刊发的“‘双枪李向阳’原型的真实生活”等;还有今年7月26日刊发的“‘威海八珍’评选结果揭晓”,这些文章进一步丰富了老人的剪报内容。
      现在,一有时间,老人就会翻看剪报,这也成了他晚年生活的一大乐趣。
      藏品成了良师益友
      在徐友泽看来,书籍和剪报是他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强身健体。
      书籍和剪报,开阔了他的眼界,丰富了他的知识。徐友泽的一些朋友曾不知道“囍”字的由来,因为有了这样一条剪报,徐友泽就把“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讲给朋友们听:“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和“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这样一幅巧合的对联,成就了北宋王安石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的两大喜事,如此双喜临门,便产生了代表喜庆的双喜合体字。
      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公民道德知识的学习,徐友泽还能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奉献爱心。
      如今,只要天气允许,每天清晨,徐友泽都会和老伴快步走上5公里。能够保持这样的良好习惯,也与书籍和剪报有关。一篇《长跑六十春 心脏属少年》的剪报不时鼓励着他:要想有一个好身体,必须坚持锻炼。徐友泽和老伴的血压都偏高,这些年,通过坚持锻炼身体和服药,老两口血压偏高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希望能够代代相传
      不仅自己一有时间就翻看这些书籍和剪报,徐友泽还经常让自己的子女有空也翻翻看看。老人觉得里面的很多内容对人有启迪意义,他时不时地用里面的典故教育子女。
      在孩子上学期间,他常给孩子讲剪报里的“王羲之吃墨水的故事”。他讲这个故事是让孩子明白:学习要勤奋,要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孩子工作时,他常给孩子讲“南泥湾精神”,以此教育孩子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切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要吃苦耐劳,开拓进取,这样才能做出一番事业。
      “这样的教育比较管用。”徐友泽说,孩子也容易理解,对他们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很有益处。如今,徐友泽的子女都很孝顺,在各自的岗位上也都能扎实工作。
      以后会如何处理这些书籍和剪报?对于这个问题,徐友泽曾想过很多遍,他希望能把这些书籍和剪报传给子女,让他们保管好,代代传下去。 记者 刘华锋
发表于 2012-11-5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无止境。
发表于 2012-11-5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食粮。
发表于 2012-11-5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食粮。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5-1-9 09:14 , Processed in 0.035955 second(s), 1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