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33|回复: 2

[评论] 徐云鹏:“公开的秘密”缘何让消费者蒙在鼓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30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20111026131003442.jpg

 最近多地出现“极寒”天气,羽绒服因而热卖。然而,便宜的两三百元,贵的两三千元,羽绒服的价格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一件羽绒服成本多少?近日记者来到素有“羽绒服之乡”之称的杭州萧山新塘街道进行暗访,发现羽绒服在价钱、质量、品牌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公开的秘密”。(据2012年12月30日《北京青年报》)
  从报道情况看,在羽绒服生产销售领域里,法规明令禁止的成了通行的,坊间私下操作的成了公开的,成本低廉、添加“飞丝”、造假普遍等成了羽绒服制造销售的“公开的秘密”,只是彼此心照不宣罢了。然而,对广大消费者而言,却仍然是“秘密”,而将消费者蒙在鼓里的罪魁祸首,就是浓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
  我们必须承认,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因而消费者很难弄清楚制造商和销售商的葫芦究竟卖的是什么药,甚至是上当受骗了,还得道一声“谢谢噢”。若不是有新华社记的此次暗访,发现了羽绒服有不少“不能说的秘密”。消费者恐怕至今仍不知道,市面上鸭绒服多,鹅绒服少。含绒量为90%的鹅绒一公斤的价格在800元以上,90%的白鸭绒一公斤的价格在300元左右,70%的白鸭绒一公斤的价格在220元左右,60%的白鸭绒一公斤仅需100多元。而用纯“飞丝”作填充物,成本才几元钱。一件羽绒服的充绒量一般在200克左右,这就意味着,一件普通羽绒服的羽绒成本一般为四五十元。一件普通的羽绒服,面料成本和加工费不会超过200元,再加上充绒,整件衣服的成本低于300元。这说明,羽绒服利润较大。如果标牌以次充好,进行造假,更是暴利。
  显然,制假售假的企业应该在相关管理打击取缔行列,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不受非法侵害。但是,集中了大大小小的羽绒原料和服装生产企业的杭州萧山新塘街道上却是市场繁荣,各地采购商络绎不绝,生意兴隆,成了制假售假的源头。比如说,由鸭毛、鹅毛甚至鸡毛经粉碎而成的“飞丝”,不仅没有好的保暖效果,而且含有灰尘、杂质,水洗过程中,达不到灭菌的要求,隐藏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穿久了,对身体有害。因此,我国今年2月起实施的羽绒服新国标,不允许添加“飞丝”。
  然而,由于“飞丝”摸着手感柔软,极易被混同为绒,且价格低廉,一般只要几十元一公斤,最差的甚至只要十来元一公斤,于是被广泛用来充当羽绒欺骗消费者。在记者随机暗访的十多家加工羽绒服和羽绒被的店铺,都承认有“飞丝”出售。一家专门卖“飞丝”的店铺,生意很好,每天能卖好几吨,销往各地。店老板说:“不怕你知道,有人就拿飞丝充当羽绒,一般消费者摸不出来。”消费者易欺骗,生意自然好做。
  是的,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把其所有公民培养成为服装质量的鉴定专家,这项责任应由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来担当,而且必须由政府来承担,这是政府责任所系。透过杭州萧山新塘街道上羽绒服生意的兴隆,人们已经看到了政府对羽绒服市场监管工作的缺失与疏漏。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监管人员不作为,监督不力;比如**,沆瀣一气。但是最为关键的原因还是狭隘的经济保护手段——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实质上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最大化、地方社会福利最大化、地方官员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当地政府不愿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地方保护主义有生存市场并能够盛行。
  羽绒服质量不保,或许会让穿着者在严冬里无法御寒,影响只是个体的。而地方保护主义不除,恐将使中国有市场经济面临寒冬,其危害则是全局的。尽管地方保护主义的动机也有发展壮大地方经济、提高地方竞争力的一面,但其阳奉阴违、言行不一的行为是破坏性的,削弱了中央权威,影响政令畅通、法制统一;破坏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降低经济效率,扩大地区差距;损坏政府声誉,破坏政府形象。地方保护主义危险深远重大,必须严厉打击,绝不宽恕。


发表于 2012-12-31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种欺诈行为。
发表于 2012-12-31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良心一点也没了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9 15:24 , Processed in 0.16768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