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38|回复: 2

[评论] 徐扬:破解打车难,不能再头疼医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0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20111102090622858269919.jpg

  天寒地冻,年终岁尾,打车难上加难。很多市民反映,打车难、拒载多、并客乱已成为出租车客运市场的三大顽疾。
  据媒体报道,北京、上海、沈阳等一些大中城市,有的出租车不仅拒载,还挑活、宰客,地铁口、火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所成为重灾区,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辽宁省一位政协委员说,有的时候打车就像是求司机开恩一样,丝毫没有消费者应有的尊严。
  打车为啥难?出租车凭啥牛?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光靠罚款、严打,非治本之策。破解打车难,不能再头疼医头,需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才行。
  媒体和网友总结出三大病根:一是运营机制成问题。号牌资源被垄断,司机“份子钱”过高。在有的地方,一副出租车运营牌照被炒到几十万的天价,只有多拉快跑、挑挑拣拣,甚至违规运营,才能赚上钱。
  二是管理体制有问题。出租车市场实行准入管制、价格管制和公司内部承包合同管制,缺乏弹性,一些城市出租车数量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
  三是城市太拥堵,公共交通不给力。
  实际上,“打车难”暴露的三大病根,归根结底都是利益问题。无论是运营机制和管理体制,都存在着利益分配的错位与扭曲。作为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出租车号牌资源一被垄断就可漫天要价,每天憋尿快跑的一线司机获利并不多,这种利益分配格局必须改变。同时,自己霸着市场不好好干还不准别人进入市场,这怎么行!
  打车难也关系到政府部门的利益问题,须拿出更多真金白银用于公共交通上。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租车也是公共交通的补充,而不是主要担当者。为什么这么多群众反映打车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坐公交不容易、不方便。
  国务院近期发出指导意见指出,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保有水平和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大城市要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左右。
  而在中国许多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这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增加车辆和线路,延长运营时间,不断提高公交的通达度,不要让群众总是承受寒风中等待“2路”汽车的煎熬。
  面对群众“打车难”的质疑,管理者不能总是呆在温暖的办公室里思考对策,还应该走上街头,拦几辆出租车、等几趟公交车,听听老百姓的心里话,让治理“打车难”接地气、汇民智。(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发表于 2013-1-10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司机百分之80责任
发表于 2013-1-11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治理力度不够。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9 15:41 , Processed in 0.16339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