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86|回复: 2

[评论] 徐云鹏:副县长冒雨赶百里山路给考察团敬酒为那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0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u=451718454,3400802581&fm=11&gp=0.jpg

  近日,在广西一个山区市采访时,记者发现一位副市长满脸都是倦容。原以为他生病了,他苦笑着摇摇头:病倒没生,但今天一连赶了5个会,还要赶3场接待,实在太累了。一位接待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领导确实不够用,党政领导安排完了,有时只好安排人大、政协的领导去陪同。有的领导一晚至少要跑两三场,多的则要跑四五场。而一个边境县为了接待好考察团,一位副县长竟然冒雨赶了上百里的山路,就为来敬杯酒。(据2013年1月9日《人民日报》)
  无独有偶,以温泉著称的内蒙古某县城,一位分管外宣工作的副县长透露,有一天,他接待了十来批客人,大多数来的人都要体验一下当地的温泉,他一天陪洗了八次,整个人都快泡虚脱了。最后一次他都没有更换衣服,直接就在洗澡池子里等客人到来(2012年12月9日中国广播网)。而西部某县的接待办主任“有一天晚上赶了8个饭局,回到家里还得煮面条。太累人了,有时候我们接待办的工作人员轮番上阵都吃不消”(2012年12月11日大江网)。这说明,接待之“苦”在一些地方并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也反映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仍有死角。
  其实,在如今“双方都害怕”的接待中,最紧张最苦的还是基层干部。下来的都是领导,哪方神仙都得罪不起。因为基层干部心里明镜似的,工作成绩好,领导得看到。上级领导来了,不仅能现场帮助指导我们,回去还能宣传我们、提拔我们。基层离开了上级,不仅一事无成,而且会一败涂地。所以,尽管接待上级领导视察很辛苦,内心十分反感,但也是乐此不疲,甚至是绞尽脑汁吸引上级领导前来检查指导,而且领导不来就不高兴,不来就心里没有底,不来就感到领导另眼相待,抓耳挠腮地吃不好饭也睡不好觉。
  而一旦望眼欲穿地迎来上级领导来了,接待好便是要务。经验教训使基层官员越来越懂得,工作上干得再好,接待应酬上稍有闪失,也可能阴沟翻船,前功尽弃。由于上级领导“印象分”打得如何,关乎工作政绩,关乎职务晋升。于是,在哪里接、吃什么、喝什么、是否一把手陪同、饭菜档次等细节便成了接待是否成功的关键。由此,领导的喜好、口味等成了接待单位提前准备的“情报”,以便投其所好,让领导满意高兴。显而易见,下级苦,下级累,是上级领导逼的,更是自己找的,完全是个人的名缰利羁所致,打的还是个人“小算盘”。
  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台已经一个多月了,规定明确要求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要轻车简从、不安排宴请,习总书记身体力行,带头落实,令人钦佩。然而,也仍有一些领导同志下去之后,就把规定锁在了办公室的抽屉里,入乡便随“俗”了,言行不受约束。照旧是规定是规定,应酬是应酬,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似乎井水不犯河水,自己是八项规定的局外人。规定悬空不落地,再加上个人主义膨胀,那位副县长冒雨赶了上百里的山路,只为来给考察团敬杯酒,也就是自然而然之事了。
  《周礼》中有这样一句众所周知的话:“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既然古人都积极倡导刑对大夫不应有优待,礼不排除庶人在外,那么现代领导者就更应该具有强烈的法纪观念,铲除特权思想和个人主义,带头贯彻落实中央的指示要求。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接待之“苦”,中央八项规定是最好的解药。而唯有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做到身先垂范,模范带头,一以贯之,基层就能苦尽甘来。


发表于 2013-1-10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深思。
发表于 2013-1-11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考察团,应当场拿下。马不停蹄地去接待这些考察团的人,累死也没有人可怜,活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9 16:08 , Processed in 0.16634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