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徐静蕾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任何简单的词语,都无法描绘这个女人,你要描述她,总需要一大段大段的文字,写上无数的形容词和具体的时间,让你在浩如烟海的文字和描摹中感知和理解。
触摸一个真实的徐静蕾
本刊记者 周忠华
喜欢她的人说她清淡如菊或芳雅似兰,熟悉她的人说她冲动直爽,还有点糊涂,讨厌她的讽刺徐静蕾是“愤青+小资”,而且“内心往往还非常自恋,甚至自以为是”……
徐静蕾是个矛盾体,所有人都感觉很熟悉她,但当你要清晰去界定她的时候,又发现抓不住准确的词语来表达。
徐静蕾的一个“粉丝”说,我不清楚我到底喜欢她哪里,但就是喜欢,还绝对不是盲目的喜欢,一定会有原因,可能是她带给我年轻女性和女明星演员的重新认识吧。
你不得不承认,作为明星的徐静蕾,确实和这个圈子的女明星有些明显的不一样:
你很少在公开媒体上看到哪个女明星的出生日期和年龄,但徐静蕾却敢,我想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你很难看到哪一个风华正茂的女明星把自己冠以“老”什么,但徐静蕾却有这样的胆量,即便和她当年并称四大花旦的章子怡、赵薇和周迅,出来老板的“老”,生怕和老沾上边。
她摄影,养猫,写专栏,开自己的公司,唱歌,办电子杂志,去采访别人,每件事情,她都兴致勃勃。每件事情,我们看到的她,也都是成功的。
但对徐静蕾本人来说,媒体上的她已经被太多的加工和修饰,早已经就不是她本人了。“那还是我吗,怎么我都不认识呢”。
徐静蕾是一个极富层次和质感的女人,不管她做什么,不管你是否喜欢,不管是是否希望去理解她。她总有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让你怎么都抓不住。在这个不确定的年代,灵魂无法安顿的人,外表再怎么恬淡,都带有一种对外界天然的恐慌。
所以,“全才”+“理想主义”的徐静蕾,才会觉得,百花奖的主持对她来说,是一场噩梦,像袁立一样,把所有喜欢和不喜欢她的人,都“雷”倒了。
所以,即便是把所有人都“雷”倒,徐静蕾的真我表现,依然,赢得了喜欢她的人宽容和理解。也许,这在是徐静蕾的魔力所在。
正如本文的主旨所在,每一个人都不是上帝刻意安排的灵魂。徐静蕾却不完全这样,她似乎得到了上帝更多的眷顾,她巧妙地希望树立某些规则,个性直接、坚决,总有自己的主意,也不像某些人眼中一个简单的女演员。
徐静蕾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任何简单的词语,都无法描绘这个女人,你要描述她,总需要一大段大段的文字,写上无数的形容词和具体的时间,让你在浩如烟海的文字和描摹中感知和理解。
也许,徐静蕾本人就是自由自在的做了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她的率性和直接,想很多人延伸出去的思想和触角,才有了这么多爱她、恨她又关注她的上亿的“粉丝”。
正如一直关注她的娱记在描摹徐静蕾的时候写到,她没有其他女明星一样,奔着“影后”去,没奔着各类名头去,她奔着自己心里的那片天地去了。
所以,才有了这个让人喜欢让人思量的徐静蕾。
在公众和媒体的眼中,徐静蕾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怀疑论者诟病她的实力,狂热者则追捧她一切行径,不管怎样,徐静蕾都是个话题:
多样和朴素、勤奋和机会、拘谨和率真,以及填充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代使命,将她置身于一个特殊的位置。我们谈论她,带着复杂的犹豫、钦佩和怀疑。
徐静蕾:多核矛盾体
本刊记者/陈书娣 摄影/ADAM
如徐静蕾所愿,她一个人做了许多事:演戏、导演、杂志,加上博客,即使她本人否认博客是她的事业之一。理论上这样的女人应该有坚毅的表情,低沉的声音,她所体现的应该是这样一些品质: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在这样的女性身上,不应该看到诸如娇嫩,腼腆,柔弱的气息。
然而徐静蕾看上去始终很放松,深秋下午的阳光里,窗帘是米黄色的,她穿棉布的长袖白衬衫,平底球鞋和长裙子,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但非常瘦,身材比例很好,几乎没有化妆,抿着嘴招牌式的微笑。她的笑容始终有一种不合时宜的成分,仿佛过去时代卷轴里的仕女,生涩略带些拘谨,声音却是属于北方人的飒爽,语气熟极而流的,洒豆子一样噼里啪啦下来。她被称为中国电影时代偶像化后第一代温柔玉女,但种种行径又显示出她的个性利落鲜明。她活在演艺圈,却始终与演艺圈保持距离。
真实·无距离明星
现在是下午2点,《开啦》杂志社,时髦的年轻人们低着头在卡座后各自做事,厨房里飘出香味,有阿姨在做下午茶,墙壁上三三两两张贴着徐静蕾的海报。杂志社被徐静蕾打造成一个居家式的办公间。电脑上摊开着这一期的《开啦》杂志,美食美景、小心事,当然也有大世界涌在屏幕上,配衬的好听音乐旋绕在空间。徐静蕾靠在沙发上坦然自若,令人想起多年前关于她的一段采访,那时候《当爱情进行到底》刚刚热播,徐静蕾满脸都是羞涩紧张。到两年前朱军采访她,提到她九十多岁的奶奶,徐静蕾会刹那间热泪盈眶。
时光跳到现在,现在徐静蕾还是很朴素,用朴素形容一个明星似乎让人觉得这个明星始终有些肆无忌惮,她嚣张地挑战娱乐圈的潜规则,那就是一个明星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光鲜亮丽。她甚至对所谓的时尚派对始终生疏。但是,她最大的变化是已经十分从容,懂得语句间的退守,什么话应该说什么话不应该说,在某些时候甚至会主动出击。
这个女人如小宇宙般积攒力量,一路散播着爆发后的星火:《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当梦想照进现实》,《伤城》,《投名状》,博客每日勤奋更新,《开啦》杂志的顺利运营……在这一路中她变得坚不可摧。她是有新鲜感的,好奇的,勤奋的,上进的,她又是有缺陷的,朴素的,生涩的,她是强悍的,又是柔弱的。她终于满足中国人的每日所需:那就是缺失安全感与大众精神信仰的时代需要毫无距离感的明星,接近普通人却比普通人拥有更多机会的明星。
[ 本帖最后由 徐绘龙 于 2009-4-12 14:0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