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76|回复: 0

[骄傲] 从容稳妥典雅 收藏清代大学士徐郙行书条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1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1111a3301.jpg

 

    大河鉴宝专家刘照渊

    本件书法,为清代徐郙的作品。

    徐郙(生卒年不详),字颂阁。嘉定(今上海市嘉定)人。于同治元年(1862年)应进士试,殿试被赐一甲一名进士及第,大魁天下。授撰修。历官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拜协办大学士,三十二年(1906年)致仕。 

    中国科举制度起源于隋,盛行于唐及清,延续一千三百余年。历代所指对象多为进士科殿试第一名。明清科举考试的固定等级首先是童试,亦称“小考”、“小试”。是明清两代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由各县主持。童生试合格,方称生员,称秀才。取得生员资格,才能参加乡试。乡试是明清时期在省会举行的考试,亦称“大比”。每三年举行一次,时间在子、卯、午、酉年的秋季,故又名“秋闱”。清代乡试分正、副两榜,正式举人属于正榜,副榜不算举人,称副贡生。正榜举人才有资格参加会试。会试是科举考试中的高级考试。明清两代,会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于乡试的次年,即辰、戌、丑、未年的春季举行。因时届春季,由礼部主持,所以又叫“春闱”、“春试”或“礼闱”。会试中或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员”。会试录取后的贡士,才有资格参加殿试。殿试又称“廷试”,是最高一级科举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并由皇帝亲自决定名次,前三名通称一甲,一甲第一名称状元,又称殿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在科举途中,要想蟾宫折桂,书法是一块分量不轻的“敲门砖”。因为当时的书写用具只有毛笔,所以毛笔字是从开始写字就要练的。中状元者“大魁天下”,除了要具备浓厚的经史功底,卓越的属文能力,还必须具备相当水平的书法造诣,否则是不能高中的。在科举时代,书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科举名次的高下,向为士人所重。历史上的700多名状元中,称得上书法家的为数不少,仅清代114个状元中,就有44位著名书法家,著名的有张之万、翁同  、陆润庠、刘春霖等。

    说到书法,人们经常会议起王羲之、颜真卿,清帝入住中原,吸收了汉民族的大量传统文化,其中,就包括书法、绘画艺术。清代帝王大都雅爱书画,科举考试中亦非常重视书写。清初的蔡升元、戴有祺诸辈,皆因楷法工整而高中,清状元书家由此而产生。以书取士之风,清初稍为平静,自嘉道之后,此风愈演愈烈,历来阅卷大臣中,“学问弃陋者居多,本无鉴衡之真”。陈康祺曾著述云“殿廷考试,专尚楷法,不复论策论方优劣。而读卷诸公,评阴骘楷法,又苟求之于点画之间。遂至一画之长短,一点至肥瘦,无不寻瑕索垢……”这样一来,殿试变成了士子间的书法考试了。所以,清代经科举之路选拔的两万名进士,几乎人人写一手好毛笔字。

    徐郙就是这样的一位。徐  这幅条幅作品为白色绫本,装裱之前我曾见过,墨的清香尤其诱人,墨色之润,好像是刚写过的书作。装裱之后,没有了香气,但其神韵更美。看过徐  的其他书作,点画之间既有王羲之的神韵,又有颜真卿的风骨。因为清代的翰林墨迹,大多以帖学与馆阁体为路,注重端庄雍容的传统气度。但就他这幅书法的风格而言,临《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所以受王的风格限制,没有了徐  自己本来的书法面目。

    徐郙的这幅书法,用笔是中锋与侧锋兼备,藏锋多于漏锋,行笔沉稳,点画精到,有大学士的从容之感,显得稳妥典雅,是一件难得的行书之作。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9 01:52 , Processed in 0.146326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