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14|回复: 0

[地方] 徐万年:临沂走出的“副县级”农民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3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徐万年:临沂走出的“副县级”农民工
  人物简介:

  徐万年,男,44岁,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西港分公司副经理。

  十几年来,徐万年从先后从事过装卸工人、纹车手、班长、副队长、副经理,成为青岛港7300多名农民工当中的突出代表,实现了从短期务工到扎根海港、从挣钱吃饭到爱岗敬业、从打工者到产业工人的“三个转变”。拼搏,改变了他的命运;奋斗,让他亮出一位农民工的人生精彩。

  1990年,徐万年从沂南革命老区来到了青岛港。6年后,他因业绩突出升任班长。2005年,他又被提拔为装卸五队副队长,2007年,从一名装卸工干起的徐万年,成为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西港分公司副经理,成为青岛港农民工中的佼佼者。

  徐万年在工作中练就了一身绝活。2004年,他带领全班创出了17分14秒安全优质装完一节火车的青岛港集团最高纪录,成为全港火车装卸作业的“排头兵”,也打破了全国海区纪录。在他当装卸队班长、副队长期间,先后带领大伙冒着舱内的高温和码头低温先后创下卸冻鱼、氧化铝等货种多项全海区纪录,并不断刷新,被青岛港授予“万年速装”品牌。 从2006年1月份到11月中旬,身为副队长的徐万年率领的装卸队共装啤酒10万多吨,总计一亿瓶,破损率为零。“啤酒装船亿瓶不碎”,也成为青岛港的服务品牌。

  上世纪60年代初,徐万年出生在沂南县杨家坡镇徐家沟村,家里有3个哥哥、3个姐姐。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在姐姐、哥哥相继成家后变得更加贫穷,在其成长过程中,其母亲给7个孩子炒盐粒,洒上地瓜面当咸菜吃也是常有的事。

  因为家里没有能力供徐万年继续上学,初中毕业后他就开始外出打工。当时的徐万年,年轻气盛,凭着一股子闯劲和满腔热血,一路奔波,闯遍了大江南北。但他钱没挣着多少,受罪却不少,到最后只带着一肚子苦水回到了家乡。

  1990年春天,通过劳务输出,27岁的徐万年从沂南县来到青岛港。到青岛港打工的第一个月里,因为没有钱,徐万年一天只吃两顿饭,整天饥肠辘辘。但是他仍旧不服输,还不断琢磨着:只要有干活的机会,就向前冲。

  徐万年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最推崇的是《磨道》中的一段话,遭受无数次巨大的挫折,而仍然站立,经过千锤百炼,经过一番铁杵磨成绣花针的不屈不挠的拼搏,就一定能磨出自己想要的生活,磨出一段精彩的人生,磨出化茧成蝶的灿烂辉煌,前提是看你敢不敢磨,愿不愿意卖力气。

  从入港干装卸那天起,徐万年就把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劳动本色发挥到极致,苦活累活抢干在前。徐万年一心扑在工作上,工友们称他是“拼命三郎”。“不是100分就是0分”,这是徐万年的原则。一次,他的腰扭伤了,不能干活,就趴在舱口沿上帮大家看门,一趴就是一天。在担任装卸班班长期间,他经常和班里的工友们交流,人活着就要有狮子一样的雄心,不断挑战自己,要有老虎一样的活力,老了也要向前奔,要有老牛一样的勤奋,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干装卸必须要有吃苦的精神!

  从1990年到2008年18年间,徐万年没请过一天假,没休过一天班,也没有回家过一个春节。“青岛港,是值得用整个生命来回报的地方。”徐万年就这样一直牢记着老父亲对他的嘱咐,凭着这一嘱咐,徐万年也创造了一个个爱岗敬业的佳话:当装卸班班长、副队长时,他先后带领职工们冒着舱内的高温和码头低温先后创出卸冻鱼、氧化铝等货种多项全海区纪录,并不断创新,被青岛港授予“万年速装”员工品牌;担任西港公司副经理的他,把办公室搬进现场,每天用脚步丈量全公司24.7万平方米的码头、库场,一年365天,他坚持“5+2”、“白加黑”,自己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不分白天、晚上,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徐万年给职工们做到了“职工踩着领导的脚印上班,领导踩着职工的脚印下班”。

  从短期务工到扎根海港

  在入港仅一个多月的一次生产大会战中,徐万年所在的班组担负小袋碱装船任务,班长将新手徐万年安排到垛上干辅助活,而徐万年执意要到船舱里去搬包。乍干装卸活的他确实有点吃不消,找不着搬包的技巧,只会使笨力气,用手抓、胳膊捧、肚皮顶,干了不到两小时,他的双手、胳膊和肚皮上就被包装袋磨出了一道道伤痕,被纯碱末涂染在伤口上,真是钻心地疼。但他一声不吭,紧咬牙关坚持干满整点。一个班下来,浑身酸痛得就像散了架一样。

  回到队里,班长看到他身上的血痕后十分感动,连声称赞:“好样的,是条硬汉子……”这一朴实的赞誉,更激起他发奋干好工作的决心,从此以后,他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干起活来总是比别人多一点、快一点,苦活、累活、脏活抢着干。夏天搬水泥包,他的手指上、手腕上和肚皮上磨出血来,但他不怕疼,不叫苦,用胶布将手指一缠,继续加油干,一个班水泥干到了1600吨,创出了当时的最高纪录。艰苦的工作,磨练了徐万年的性格和意志。很快,他成为了班组生产上的骨干,班长的得力助手。他感到,在青岛港,他是个有用的人,不再有干短期工的想法,这一想法也坚定了他扎根青岛港的决心。

  与此同时,青岛港还对农民工进行不间断的培养,徐万年也不断地适应岗位要求。1993年,队里选拔他参加了青岛港第一批纹车手培训,他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培训结束时,他取得了全培训班第一名的好成绩。

  到青岛港18年,徐万年百般珍惜港口给农民工创造的各种学习提升机会,各级领导和师傅们对农民工的关怀厚爱,他都牢记在心,感恩戴德,一心回报。他志在脚踏实地地扎下根,不怕苦、不怕累,干出个样来,为家乡争光,给港口添彩。

  从打工仔到产业工人

  正是凭着一颗强烈的爱港心,徐万年用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来回报集团,不断完善自己。徐万年说:“许振超是我的榜样,只有不间断学习、总结和创新,才能干好工作。”

  就这样,徐万年在不断总结完善中大胆创新,用超常规的工作思维,革新生产管理、服务等方式方法,创新之果层出不穷。2004年,徐万年带领全班练绝活,创出了17分14秒安全优质装完一节火车的集团最高纪录,成为全港火车装卸作业的“排头兵”,也打破了全国海区纪录。

  干副队长时,在他的带领下,从2006年1月份到11月中旬,他所在的装卸队共装啤酒10万多吨,总计一亿瓶,破损率始终是零,“啤酒装船亿瓶不碎”被树为青岛港的服务品牌。

  徐万年担任公司生产副经理期间,每天在工作现场十几个小时,抓生产组织协调管理,全年刷新集团纪录82项,公司纪录138项,年平均每秒吞吐0.3吨,效率同比增长25%,用一个码头干出10个码头的活。正是这些创新成果,让徐万年赢得了“金牌农民工”、“品牌农民工”、“新时期的产业工人”、“时代先锋”等荣誉称号。

  徐万年“善于学习,勇于钻研,敢于创新”的韧劲验证着自己由普通打工者向产业工人的根本性转变,屡创工作品牌的徐万年自己也成了“品牌”。他连续多年荣获青岛港集团“优秀农民工”、“十佳农民工”荣誉称号,被青岛港集团授予了“万年速装”员工品牌,并成为全集团第一批转合同制的农民工。2007年,徐万年的家庭被授予青岛市“十佳和谐家庭”。2008年,徐万年被评为山东省首届百名农民工之星的第一名,并被授予“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同年还荣获山东省“十佳优秀农民工”、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员”等5项荣誉称号。

  从一名装卸工人干起的徐万年被任命为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西港分公司副经理。对于这个来自大山深处的农民工来说,能有份安定的工作,像城里人一样每月领到足额的工资,过上像模像样的日子,现在看来已不再是一个梦。如今他走上了一个特大型国有企业管理者的岗位,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

  2008年5月27日,徐万年从青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伟的手中,接过了青岛市居民户口簿,至此,徐万年全家正式落户岛城,这也标志着徐万年由一个打工仔彻底成为一名现代产业工人。

  后记

  2008年10月份,按照中宣部的部署,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13家中央媒体记者一起云集青岛港,采访续写了用不屈不挠的拼搏,化茧成蝶,磨出的灿烂辉煌的农民工——徐万年。当月15日,各大媒体对徐万年的先进事迹集中进行了刊播,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2009年元旦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等陪同下,到青岛港集团看望慰问节日里坚守岗位的码头工人,亲切接见了徐万年等优秀农民工,并与他们共进晚餐,欢度新年。在共进晚餐时,温总理与农民工兄弟边吃边聊,鼓励大家面对当前的经济困难,要团结一致,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共渡难关。温总理还亲切而幽默对徐万年说:“和副县级的农民工同吃晚饭,我很高兴!”

  能和温总理共进晚餐,徐万年非常激动,面对总理的亲切关怀,徐万年表示:“有总理的鼓励,我们将尽全力工作,2009年不论面对多大困难,我们都将勇往直前,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9 09:50 , Processed in 0.150992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