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12|回复: 0

[纪实] 徐光启,天下寄其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作为徐汇人,我很早就从书本中读到了徐光启,对先人号“玄扈”过目难忘。后来知道了“玄扈”是一种类似布谷鸟的小鸟。在中国古代,把督促农桑的候鸟称作“扈”。按不同季节分为九种,统称为“九扈”。其中“夏扈”负责催促耘苗。因为是浅黑色的,所以又叫做“玄扈”。徐光启取此号,用意是重视农业生产,催促及时耕耘,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10月份,我看到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给徐汇区政府转来的函件,内容是邀请区领导参加利玛窦故乡玛切拉塔市市长向徐光启墓地献花仪式。其中参加献花仪式的共有40多人,他们都是出席上海天文台和联合国国际组织——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组织的“第一届加利略——徐光启会议”的国际知名天文学家,他们站在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墓地前肃立敬献花篮、瞻仰和缅怀科学先驱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徐光启。仪式过后,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继续参观《徐光启纪念馆》。
    
    王成义老先生是90年代初期在中国中学退休的历史教师。退休后,他利用自己所长,积十数年之功力悉心研究徐光启家世,为编写《徐光启家世》身体力行,废寝忘食,四面奔波,“以民间之学者,记本地之事史,是热情,是责职,惟独不是便宜生计之事,周围学者因以赞叹系之。”(《徐光启家世》跋,李天纲)今年9月,由王老先生编著的《徐光启家世》正式出版,也填补了徐光启家世研究的一个空白。
    
    去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徐光启墓地前看到几位游客,他们站在十字架下,又是拍照又是讨论,似乎在辩论着什么。我上前告诉他们,这个十字架是1903年江南传教士为纪念徐光启入教300周年而集资建造的。在交谈中,我才知道,他们来自台湾的徐汇中学,是台湾徐汇中学的教师,这次带着学生到上海是寻根来的,上海徐汇中学是他们的根。今天正好利用学生交流的空隙来到光启公园,在墓地前瞻仰、缅怀徐光启。当然他们还知道,如果还要寻根刨底的话,徐光启才是台湾徐汇中学最终的根。
    
    北京中国学中心研究室主任魏扬波教授是法国人,最近他也在研究徐家汇的土山湾文化,这次到上海是专程来徐家汇藏书楼寻找有关资料。去年在报上,他知道我们要筹建土山湾博物馆,便约了我,想在上海和我见一面。趁我们交谈中的间隙,我请他到光启公园,去看一块纪念碑上的拉丁文字,我们想再验证这段文字的内容。他边看、边比划、边搽拭玻璃罩上的灰尘,然后将这段文字和十字架底座的两段拉丁文字相比较,他肯定地告诉我,纪念碑上的拉丁文字和十字架底座西面一段文字完全相同。拉丁文字是1641年徐光启下葬时由外国神父潘国光写的。中文意思是:“伟大的中国学者徐保禄,他的帝国皇帝陛下内阁的著名大学士,由于接受了信仰,并在蒙教后热爱、弘扬天主教,成为超越年代的人。全体耶稣会士为了表示感谢和爱慕,建立了这座纪念性建筑物。"
    
    前几天,徐光启的第十三代孙徐承熙发给我一份电子邮件。邮件上说,因为我们的工作,徐光启的后裔已经有了定期联系。他还告诉我,利奇教授可能来沪并且他将邀请倪波路和利奇一块参加。利奇和倪波路是400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熊三拔家族的后裔,二年前,徐承熙作为徐光启的后裔和利奇、倪波路在徐家汇相聚,重叙四百年前的友情。
    
    早徐光启一年诞生的英国哲学家、政治家培根说:"崇敬人民者受人民崇敬。"11月8日,是徐光启去世376周年的纪念日。谨以拙文,作为对他的深切怀念。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9 13:25 , Processed in 0.173753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