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2010年已经到来。如果说2009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次大逆转的话,那么与之相比,2010年的经济将少了一些悬念,但仍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也正是这些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学者们围绕2010年的经济形势,产生了一些截然不同的判断,其间不乏激烈的争论。笔者将这些争论概括为三个方面,并通过比较和分析,试图得到更为中肯的判断。
争论之一:复苏之路是V形还是W形?
关于中国经济复苏的可能路径,在2009年上半年曾是争论的热点。进入2009年下半年,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V形反转。官方人士在各种场合也宣称,中国经济不会二次触底。尽管如此,一些学者依然坚持认为,经济难以避免再次探底的命运。持此观点者,有李扬、余永定、许小年等。他们的理由主要是:尽管中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保增长,但主要依靠投资的贡献。外需的贡献为负值,消费尽管保持稳中有升,但并未出现大幅的上升。而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政府财政投资占绝对比重,社会投资未能充分拉动。也就是说,保增长的最大功臣是财政直接投资。由于美欧等出口对象国的市场复苏将非常缓慢,也就是说,外需在几年内会始终处于一个相对低的水平。那么,一旦财政投资难以为继,中国经济会再次下滑。金融危机后经济的二次探底,在1929年至1933年的大萧条和亚洲金融危机后均出现过。所以,中国当前的经济复苏仅是反弹而已,经济的真正复苏将是漫长的。
那么,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W形呢?这个问题,实质上是拷问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否是持续的、长期的。笔者认为,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关键在于三重增长动力能否顺利衔接。第一重动力是当前4万亿的财政投资。在目前出口短期内很难恢复,消费难有大的提升情况下,如果财政投资能够持续到2011年底,则可等待第二重动力的接力。第二重动力将是社会投资的拉动、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市场和农村消费市场的开发。因此在2010至2011年应加快对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激发社会资金的投资热情。大力发展汽车产业,促进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同时通过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相关优惠措施的推出,开发农村消费市场,使之成为第一重动力的接力棒。如果第二重动力维持两年,到了2013年中期,出口市场明显好转,同时经过这些年对新的出口市场的开发与培育,出口将与第二重动力汇合起来,成为第三重动力,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出现平稳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大好局面。
但是,如果政府不能在财政投资动力消失之前,将接力棒交到社会投资和新的消费动力手中,则经济增长速度将出现短暂的下滑,也就是所谓的二次探底。但可以肯定地说,即便是二次探底也并不可怕,中国经济蕴含着充足的发展潜力。
争论之二: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这是一个迄今仍在激烈争论的话题。不少学者预言,2010年中国将再次出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的压力将再次降临,政府将不得不再次实行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政策。他们的理由主要是:首先,2009年全年接近10万亿的天量信贷,使得市场中充满了过剩的流动性;其次,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直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世界沉浸在流动性的潮水之中,而热钱大举进入中国,将进一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再次,到了2009年底,粮油等粮食类商品和自来水、电、燃气等公用产品价格纷纷上调,这些将直接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但认为中国在2010年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学者似乎更占优势。他们认为,总体来说,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将成为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由此中国在2010年不会有过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至多是温和的通货膨胀。高盛公布的预测数据认为,中国2009年全年通胀率会保持为负值,而2010年则可能在2%至3%之间。这也进一步支持了后者的判断。
笔者认为,大量的信贷供应并不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它还需要有强烈的诱因。一般来说,通货膨胀的诱因主要有三方面,即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通货膨胀预期。在2010年,中国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可能较2009年有提高,但总体而言,相对于较为普遍的产能过剩,需求仍处于不足的状态。在国外市场普遍复苏滞后的情况下,输入性的成本推动因素不会有大的影响。同时,通过采取适度收缩的经济政策,当前的通货膨胀预期也将得到有效的管理。粮食类产品价格不具有连续上涨的可能,公共类产品的价格上涨也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2010年中国很难出现3%以上的通货膨胀。
那么,过量的流动性如果不能体现在通货膨胀上,会体现在哪里呢?笔者认为,2010年中国可能出现新一轮的资产价格泡沫。2009年的房地产价格泡沫在2010年可能持续,而股票市场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11月26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亚洲将可能出现严重的股票和房地产价格泡沫。李阳、巴曙松也表示,在当前国际市场流动性异常充裕和国内货币信贷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国内资产泡沫形成的先决条件已经具备。未来价格的上涨可能不在CPI、PPI覆盖的传统领域,而是在资产价格的上涨。因此,政府应密切关注资产价格的走势,适度控制货币的供应量,通过结构性的信贷政策,如提高第二套房的首付成数等针对性措施,及时戳破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泡沫,保证实体经济的健康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