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货币政策转向得到明确确认,这意味刺激政策退出,防范通胀成为当前重中之重。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中国明年的货币政策立场将从目前的“适度宽松”回归“稳健”。货币政策转向终于得到明确确认,这意味刺激政策退出,防范通胀成为当前重中之重。
在此背景下,本将在13日公布的1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临时提前到本周六公布。通常而言,中国人民银行都会在宣布CPI数据之前宣布加息,与此同时,8日人民银行公告3年期央票停发,这些使得本已山雨欲来的加息预期一时风声鹤唳,令短期市场紧缩预期骤然升温。
根据路透社的调查,中国11月通胀率或同比上涨4.7%,创出过去27个月以来的新高。这与权威媒体综合30多位分析师预测结果相符。媒体纷纷预测,本周末前后中国将迎来一个升息敏感窗口。
然而,根据央行多年来出其不意的行事作风,加息未必会在本周末。只是,面对仍处高位的通胀形势,加息只会是早晚的事。
CPI连超警戒线通胀压力大
在国家统计局即将公布11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之前,已有媒体进行调查,显示23家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预测,11月CPI继续攀高至4.75%,刷新年内高点。
今年以来,在成本推动和输入型通胀的共同作用下,CPI持续走高,已连续10个月出现实际负利率。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披露,10月份CPI涨幅4.4%,已创出25个月新高。若以3%作为衡量通胀的程度,近几个月的物价上涨幅度,也已超出温和通胀范畴。
虽然以3%作为衡量标准可称为温和通胀,然而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却远远高于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大家开始屯米、屯油、屯面,纷纷打出“海屯族”的旗号。
为此,中央高层密集打出“组合拳”,狙击通胀。11月10日,在之前10月的加息举措之后,央行再度宣布紧缩流动性措施,自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四大措施,力在稳定价格,并称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11月19日,央行决定从11月29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9天之内两次上调,间隔之短在历史上尚属首次;11月20日,国务院调控物价“国十六条”组合拳出击,增加低收入人群补贴、价格管制和加强监管防止囤积投机等举措纷纷出台。作为物价主管部门的国家发改委,从11月22日至26日,5天内连发9个通知调控物价,密集程度史上罕见。
各部委联手作战,平抑物价措施取得显著成效。粮食价格稳定,农副产品的价格调控也开始回落。统计局发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11月下旬,大白菜、油菜、芹菜、黄瓜等蔬菜比11月中旬下降7.4%到11.8%不等。
不过,有专家表示,物价现在下来得很快,但很大因素是行政管制的原因,有存在报复性反弹的可能。
据一项网上调查显示,85%的参与调查者认为物价涨幅已超过其承受能力,超六成的人认为物价会继续上涨,忧心忡忡。还有媒体通过对100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73%被调查者认为当前中国的通胀情况比较严重;有15%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胀情况已经非常严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日前预测,11月CPI预计高达4.6%,春节将是加息敏感窗口。
兴业银行(24.00,0.12,0.50%)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11月CPI涨幅将达到4.8%左右,这个变化已经完全背离了CPI正常的季节波动规律,呈现出食品和非食品共同涨价的态势,预计明年上半年甚至全年CPI都可能持续高起。面对持续向上的CPI,需要以加息来表明监管层坚定的反通胀决心。
鲁政委表示,在强烈加息预期之下,机构为避免未来出现浮亏,对央行票据的认购热情不高,导致上一周一年期和三个月央票发行均跌到只有10亿元的水平。鲁政委表示,公开市场操作已经近于丧失流动性管理能力,如果想要恢复流动性管理功能,必须加息。不一定是本周末,他预计7号到18号之间都有可能出现。
中金公司认为,从国内外情况看,通胀压力仍不容乐观。原因在于国内农产品(17.44,-0.48,-2.68%)价格继续高企,欧债危机导致海外宽松货币政策加码,同时需求回升使得原油自2007年首度出现连续数月供小于求的状况,可能导致其价格近期出现补涨行情,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加剧近期的通胀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中金认为央行年底前再次加息是大概率事件。中金分析:“尽早加息能够有助于控制国内外市场预期,从而减小未来过度紧缩的超调风险,因此反而对于中期股市走势是利好而非利空。反之,如果央行无法在年底前加息,则我们对于明年上半年的股市走势将转向更为谨慎的态度。”
货币政策转稳健防通胀成首位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开会议并指出,明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稳定外贸政策。
对此,专家认为,货币政策近4年来首度转向“稳健”,是明年经济调控的重要看点之一。一位专家在近期的一次会议上透露,预计“十二五”增长目标可能会下调,主要原因是,整个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下降,同时物价调控目标会上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12月3日在出席某论坛时表示,预计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潜在增长能力将从现在的10%,降到9%甚至7%左右。其重要原因是,中国产能过剩严重,同时外需增长不会太快。中央经济决策者的一个基本判断,就是现在经济增长无法追求过去10%的速度了。
祝宝良认为,下一个5年需要容忍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同时要适当容忍一下物价上升的幅度。比如通货膨胀率可以容忍到5%左右,但是GDP增长速度要慢一点。“在这种情况下,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搭配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
对此,很多专家持有相同的看法,认为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名义GDP增速都在10%左右,这样的速度已很难再持续下去,中国也不可能像过去再无限利用资源能源增长下去。
专家认为,2011年调低经济增速目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受此影响,信贷和广义货币数字都比今年有望下调。
由于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刺激经济,我国一直实行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投放了大量货币。巴曙松表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2010年信贷投放增长速度相当快,2009年投放9.59万亿元,2010年是7.5万亿元的目标。这种增长速度,在历史上都是比较高的水平。通货膨胀终究还是一个货币现象。大量的货币信贷投放,最终会逐步反映到物价上来。
随着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业内人士预计,2011年的广义货币增速为16%,比今年低一个百分点;信贷新增为7万亿元,亦低于今年的7.5万亿元目标。
央行在担心什么
中央已经定调货币政策重回稳健轨道。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届时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具体内涵将更加明朗。
同时,市场普遍预计11月份CPI将超过10月份的4.4%。虽然,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5日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12月CPI不会“破五”,而且会低于11月份。但网上调查,仍有超六成的人认为物价会继续上涨。
在此情况下,市场普遍认为,央行是时候加息了。那央行还在犹豫什么呢?
一位熟识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央行不加息,一方面是担心拖累经济复苏,另一方面是担心热钱。
不过,他认为,现在物价的洪峰可能正在过去,但仍然处于高位,所以加一次息对经济的影响不大,对资产泡沫倒也可以适当抑制。
对于热钱,他说:“其实,我觉得全球资本现在只能流向为数不多的国家,中国无论加息与否都不会阻止这个潮流。加息后反倒可以引导这些钱不再推高资产价格。”
事实上,“热钱涌入将加剧通胀”一直是央行加息的重要顾虑。数据显示,10月外汇占款增长较上月增加5190亿元,创出30个月来新高。11月外汇占款数据尚未公布,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近期热钱囤港、香港人民币存款大幅增长、跨境贸易结算额度提前用完等现象背后或隐匿着热钱身影。
此外,美联储主席伯克南5日说,美国失业率可能要5年才能恢复到5%至6%的正常水平,第二轮量化宽松的实际规模可能高于6000亿美元。他还暗示可能启动第三次量化货币政策,有迹象表明欧盟也在暗暗跟进。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却纷纷加息“收紧”信贷,由于利差的扩大,中国2011年的热钱压力可能回会大于今年。
不过,专家认为,当前形势和明年的任务就是管理通货膨胀预期,无论治标还是治本,只要稳住物价,就能稳定民心,就能稳定经济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