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30|回复: 3

[人物] 徐建花:十五载耕山育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http://www.workercn.cn2011/3/2 09:06来源: 中国妇女报

    2月21日,雨后初晴,久违的太阳释放出醉人的春意。对于徐建花来说,450多亩的青山里,不论是碗口粗的杉树,还是刚冒尖的幼苗,不论是连片的毛竹林,还是初成规模的酸枣林,都像自己的孩子,在它们的成长中,浸透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永远的绿色情结


    建阳市黄坑镇号称“林海竹乡”,仅竹山面积就有15万亩,毛竹立竹量达2100万根,现有毛木制品企业80多家,全镇农民主要从事着竹木的采育和加工,其收入也绝大部分来源于此。
    但徐建花所在的苦竹坪村却不同于其他村。这个人口不到500人的小村庄,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陆陆续续有200多人走出国门,到欧洲各国“洋打工”,被称之为山沟沟里的“华侨村”。时间一长,村里偏远山林伐而未植,或管理不善,变成了荒山,有的稀稀拉拉长了几棵毛竹和杂树,产出率低下。
    徐建花是村里的妇女主任、村委委员。看到这么多的山荒了,树少了,心疼不已,与丈夫商量之后,从1996年起,她开始了开垦荒山种植竹木和收购幼林精心管护的浩大工程。15年过去了,她共有林地450多亩,其中杉木林300多亩,毛竹林150多亩。

    艰辛的耕山造林


    垦荒,栽树,管护,简单的字眼背后,是风吹、日晒、雨淋,是汗水、疲惫、伤痛,是日复一日的体力付出,是年复一年的悉心安排。
    每一片山场种下竹苗和树苗之后,第一年要深翻两遍,第二年深翻一遍,第三年再锄草,才基本成林。而锄草、深翻,都是繁重的体力活。
    与邵武市二都镇交界,有一片40亩的山场,徐建花刚接手时,杂草丛生的山上散落着几根毛竹。为了除掉杂草,把山场尽快建成高产竹林,在炎热的夏天里,徐建花独自一人带饭上山,劈草、深翻,实在热得不行了,就在树下躲一躲,喝口水歇一歇。
    2001年,徐建花在漳墩自然村一片40亩的毛竹山被镇里列为毛竹示范片。对这片竹林进行深翻浅锄,整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时间里,她早出晚归,每天走路一个多小时到山上干活,摸黑回家。
    由于三个孩子都出国去了意大利,而徐建花的丈夫是村主任,工作忙,没有时间帮助她上山做事,450多亩的山场几乎是徐建花一个人种植、管护下来。遇上特别忙的季节,她才雇上几个工人作帮手。

    青山宛如聚宝盆


    艰辛的付出,终于获得了喜人的回报。去年底,徐建花精心管护的180多亩的杉木林已进入间伐期,至今,售卖砍伐下的间伐材,收入10多万元。450多亩的青山,每天都在生长,都在增值。据有经验的林农估计,如今价值已达数百万元。假以时日,待幼林全部成材,总价值可达千万元之巨。
    徐建花的身体力行和喜人的增值示范效应,激发了村民消灭荒山的积极性,如今,村里的荒山都已披上绿装。徐建花赴意大利的二儿子去年回国,花了150多万元,收购了600多亩邻村别人无法管护的毛竹山场,当起了“地主”。
    徐建花的出色成绩,赢得了人们的尊敬。2008年4月全国绿化委员会向她颁发了“全国绿化奖章”。她还先后荣获福建省“绿化女状元”、海西新农村百佳致富女能手、南平市“十大造林绿化标兵”等称号。
发表于 2011-3-2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人乘凉
发表于 2011-3-2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环保的卫士!
发表于 2011-3-2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环保的卫士!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7 05:24 , Processed in 0.16186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