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45|回复: 2

[人物] 杭州党员徐启明夫妇:再苦再累,也不能丢下群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浙江日报讯(记者吕玥 通讯员沈芹)在杭州清波街道劳动路社区,有一间四五十平方米的店面,门口挂着一块“劳动路编织社”的牌子,里面有一群四五十岁的妇女一边忙着针线活,一边谈笑风生,场面温馨热闹。
  时光倒退到10多年前,这些快乐的大姐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经历着下岗之痛。是谁让她们的生活发生转变?这一切都靠党员徐启明夫妇长达8年的无私付出。
  2003年,49岁的徐启明被劳动路社区安排到刚成立不久的编织社挑大梁。那时,正是编织社发展处在最低谷的时候。
  “许多下岗女工听说社区内办了一个编织社,能靠编织品赚点生活费,都找上门来报名,但后来却发现根本没单子可接。”徐启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徐启明一边安慰编织社的女工,一边为编织社的出路不辞辛劳地跑厂家,找业务。虽然也曾遭别人的白眼和拒绝,但她没有放弃。在徐启明的努力下,编织社慢慢累积起了一些固定的合作厂家。
  回想起编织社刚起步时的艰难,每一件事徐启明都记得清清楚楚,但她没有一句抱怨,“我是负责人,更是一名党员,身边有这么多下岗女工要吃饭,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能丢下她们不管。”
  2005年,编织社接到了一个40万元的业务,要求在两个月内完成几十万个圣诞球的加工。徐启明决定抓住机会,放手一搏。人手不够就找人,她不停地往报社、电视台跑,在短短数天之内,竟然调动了整个杭州市的编织能手,一起分担订单。
  那段时间,徐启明白天负责统一分配调度;晚上又放弃休息,和女工们一起加班加点赶进度,常常累得坐在地上就睡着了。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这个订单终于顺利完成。
  “要做点成绩出来,总要有人多付出。”徐启明说。这几年里,她几乎每天都是一早就到编织社,晚上8时送完货后才回家,没有休息天。
  爱人王绍勤一直全力支持徐启明。“我们夫妻都是党员,无论上班时还是退休后,都特别讲实干,讲奉献。”老王说,妻子工作忙,他就主动承担起家务。2009年,从单位领导岗位退下来的王绍勤,担任了编织社党支部书记,夫妻俩都把编织社当成了自己的“家”。
  在徐启明夫妻的努力下,如今,在劳动路编织社的门口,几乎每天都有运货的车子来来往往。这个小小编织社的产品已经走出国门,走进美国、德国、日本等市场。
  8年里,编织社的就业人员从最早的12名,发展到了现在一年累计从业人员上千人;从几乎没有订单,到目前累计加工产值达1000多万元,累计发放工资90多万元。
发表于 2011-6-2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你
发表于 2011-6-2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做什么,没有群众的支持,都将一事无成。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7 05:12 , Processed in 0.150425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