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69|回复: 3

[人物] 著名摄影家徐冶《西部印象》作品选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3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西部,这一过去被当做边荒蛮地的区域,长久以来被遗弃在厚重的历史视线 之外。中国少数民族的绝大部分,都生活在这片神奇壮丽的土地上,这里有镜头看不够的自然风光,有快门按不完的人文景物,真可谓是造就摄影家的摇篮,诞生经典作品的地方。人文地理学家关注的“迁移”与 “人地关系”两大主题,在西部都能得到鲜活的印证。历史的经验反复印证,事物的变更信号往往从边疆呈现,而隐藏于自然的、社会的特质面孔更期待有眼力的识见,如此瞬间的表象也就走出了定格的快门。
  “格拉丹冬”是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海拔6621米,在这座又高又尖的雪峰周围,簇拥着20多座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的雪峰,远远望去好像呈现在蓝天下的雪莲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长江源头:格拉丹冬雪峰。记者 徐冶摄影
  面容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 不取于相, 如如不动”。哈尼族在群山中耕作梯田,犹如山神的脸谱,优美而庄严,被称为“雕塑群山的子民”。这是我1990年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社教”时的作品,曾写过《走串边地山寨人家》,配图的发表在台湾《大地》地理杂志上,没配图的由周良沛收入其主编的《散文中的云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勐腊哈尼族:大山的女儿。记者 徐冶摄影
  旅法画家廖新学认为:滇中是画画人眼里最美丽的地方,面对这里的金黄、翠绿与土红,画家很激动,带去的纸都画光了,只好买当地的草纸来作画。是啊,为大山作色的是农家人的作物,这种生命的色块灿烂新鲜,按动快门也就是为山民的收获而喝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高原美地:乌蒙山下红土地。记者 徐冶摄影
  这位摇动小经筒的长者,眼睛充满力量,仿佛看到了上天的真目。人的生命历程如同旅行,与自然交流、与文化交流、与灵魂交流,而交流的钥匙在于自信与自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阿里路上:转起小经筒。记者 徐冶摄影
  为采访撰写《诞生王国的福地》一书时,我前前后后五进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在一次赶街天时,这位与忽必烈同姓的姑娘,探身观看远处吆喝的场面,我刚好换上胶卷拍下此景,她告知,摆摊的空闲还在学习现代阿拉伯语文课本。有信仰者,眼里出圣洁。附记一首当地的情歌,兴许给人一些想象的空间:“天天吃饭天天饿,天天见妹天天想。白天想你打瞌睡,晚上想你睡不着。瓷碗好看泥巴做,阿妹好看自生成。” 为完成策划“镜头下的云南”,与欧燕生几进巍山,随其行、学其法,以此为一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巍山古镇:卖黄豆粉的姑娘。记者 徐冶摄影

发表于 2011-9-23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贴我收了!谢谢楼主!
我想我是一天也不能离开徐氏宗亲网。
发表于 2011-9-23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生活的再现。
发表于 2011-9-23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卖黄豆粉的姑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7 01:20 , Processed in 0.199636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