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84|回复: 3

[评论] 徐勇凌:美军豪赌F-35 堕入对高技术的偏执之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8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201002051237499951-1956181.jpg

20051103297734.jpg

2010101022345670.jpg
日本下一代主力战机最终花落F-35,又将人们的视线重新聚焦在这款战机身上。
F-35的研制史,像是一部绵长的战争史诗,又仿佛现代悬疑电影。美国军方把它研制历程中的每一个节点都看得尤其重要,从F-35A的下线到F-35C的首飞,再到F-35B的第一次着舰,都在众目睽睽之下展示。
就像F-22一样,美国把F-35本该隐秘不宣的各种试验,变成了全球受众都可以从网上观看的表演。在展示F-35异乎寻常的性能的同时,美国人也在不断地发布着关于它的各种消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让那些已经渐渐“爱上它”的人们揪心不已。
F-35的问题出在哪里?也许你这样问,难道科技实力和工业能力超强的美国,也会遇到技术上难以逾越的障碍?
在我看来,美国人或许有能力突破高难度的技术瓶颈,但却难以超越现代军机高技术的悖论,那就是现代战机的巧拙之辩。
从已经投入装备并在战争中得到验证的美国战机来看,巧不过F-117、拙不过A-10攻击机。这两款飞机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在战争中验证了其超强的战场适应性和攻击效能,所不同的则是它们迥异的命运——
看似笨拙的A-10被不断地升级,有可能还会使用20年;而极尽巧思的F-117却因为仅有隐身一个招法,很快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纵观人类在航空武器的技术追求中,求巧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对于技术能力相对较弱的国家,求巧不成便成拙。一些国家自主研发的战机,尽管配装了先进的电子系统和杀伤力超强的武器,但平台机动性与安定性方面的弱点却难以克服。
对于那些航空大国,往往会在求巧的过程中忘记了大巧若拙的道理,一味地堕入对高技术的偏执之中。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F-111就是在超越前苏联的构想中研制出来的高技术战机,但越南战争证明,这种所谓的高技术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在残酷的空中格斗中,F-111的全能优势因为机动性的短板而变得一无是处。
博伊德等人正是通过透彻解读现代战争需求,提出了空中优势战机的设想,这种设想在F-16的身上得到了印证。然而,从F-111到F-35,历史仿佛又一次轮回,美国人又再次堕入对技术的偏执之中。
在F-22因为成本问题而终止计划的时候,原本期望成为其简化版的F-35,却被赋予太多的技术期望。隐身、机动性、短距起降、垂直起降,一款单发中型战机被套上了各种复杂系统的枷锁,不堪重负。
现代战机已经不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简单技术平台了。那时,技术优势是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随着战机功能、系统的日益复杂,以及高技术带来的高成本与多种功能叠加的难度,现代战机的设计者最大的问题已经变成技术整合与性价比的综合考量——技术过于复杂将因为整合的困难而难以实现,而成本的不断增加也必将宣判一款新机的死刑。
美国是怀着巧拙之辩的纠结,继续在F-35项目上赌上一把,还是猛然惊醒断腕重生,放弃F-35B的计划,未来将会给出答案。
发表于 2012-2-8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
徐氏宗亲网分享快乐!
发表于 2012-2-8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制造战争的专业户。
发表于 2012-2-10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善者也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6 22:14 , Processed in 0.16891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