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6126|回复: 37

[家谱] 徐州徐氏是从哪里来的呢?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8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本帖最后由 徐惟善 于 2012-11-28 23:54 编辑 - O7 A0 Z. l) L% A8 k
9 `0 q4 N" D- y% i, n
我在网上问了我们的堂号,有人告诉我是惟善堂,字辈有忠厚传家永,善良百世昌,想寻家谱和家族历史,请宗亲告知!在百度里查堂号,里面没有惟善堂,也不知道是没显示,还是其他原因?
发表于 2012-11-29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知道的宗亲多多帮忙
发表于 2012-12-1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刚好也是徐州那边的
发表于 2013-2-6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昆山堂
发表于 2013-2-21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徐惟善 的帖子1 a0 x( L+ W0 P; \  K

" f) s: I/ F  e, d+ F2 H1 u( Q8 u9 B  I您好: 我想我們是同一個堂的,你應該是我遠房堂叔. 我父親是在1949到台灣,但他清楚記得是徐家大院出來的聞善堂,字輩是忠厚傳家永善良百世昌. 最近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epaper.cnxz.com.cn/pcwb/html/2011-05/09/content_545046.htm,看到家譜與家族歷史,跟我父親所說我們是由山東諸城遷到徐州來的描述吻合,非常神奇! 我們這邊在大陸徐州親戚已經傳到百字輩.
发表于 2013-2-21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末的战乱中,山东一家人迁徙徐州,它的家族史,似乎与清朝同步,随其兴衰而兴衰,这就是号称徐半城的徐家大院(曾位于富贵街,今富国街)的历史……
  迁徐始末
  避乱黄茅冈
. o) O( ?  Y. b" t6 g' h垦荒石狗湖
  这是明末的事儿。
  明季之末,朝廷腐败,各地起义、匪盗连绵,使得战事不断,社会动荡。山东地区更为骚乱,兵匪肆虐,百姓携幼扶老,纷纷背井离家,四处流徙。徐家大院的徐氏迁徐始祖徐洪德,就是在此际由山东迁来的。
  徐家原籍山东诸城考之先世,原隶山左(山东)诸城籍。自明季之乱,流寇锋起,天下率如是。山左为尤甚丁丑明末,造(肇)由诸城旧籍避难迁徐。丁丑,明崇祯十年,1637年。诸城在山东东南,距离徐州是很远的路程,约有八九百里,就要穿过不少城镇,途中兵燹往复,栖栖皇皇,风餐露宿,徐家一路向南而来。最远曾经抵达河南汝州遂平县,后北退到徐州。
  说到诸城,徐州人并不陌生,诸城古称密州,东汉到三国时,曾辖于徐州刺史部。苏东坡来徐州前就在密州任太守两年,说诸城至今东武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
  徐家辗转流离,千里迢迢所以奔来徐州,大抵是希求距离家乡近些。更主要的原因,《徐氏家谱》说,认为在当时的环境下,惟徐郡尚安靖
  其实那时徐州境况甫定,天启4年的大水淹城整整3年,云龙山就成了人们的避居。崇祯9年徐州城重建初成,云龙山西依然荒凉。徐家举家避难迁徙,不可能有携带多少资财,于是他们落脚在徐州城南的云龙山下荒凉的黄茅冈、石狗湖一带谋生。
  徐家避难云龙山下西坡,徐洪德带领四个儿子和几个孙子,男妇老幼一大家子,依靠砥砺垦荒,披荆种植。11世孙徐展曾听老人说:先辈们初到此地,披荆棘整墙垣,草创茅屋数椽,以求避风雨有立足之地。
  那时的石狗湖并没有积水成湖,而是一片洼地,故称为簸箕洼,其间奎河细流而过。面对山坡低洼不毛之地,徐展说,徐家先辈躬身耕耘,经过几年的劳作,瘠薄之地渐渐转为农田,直到解放初,仍然是农田。
  其实这块地,并不瘠薄。宋时,苏轼曾说:卜田向何许,石佛山南路。下有尔家川,千畦种粳稌。徐家耕耘之地就是这满野粱黍的尔家川。只是战争与水患使之荒芜了。由此可知,清初时,在云龙山西砥砺开垦的是徐家几代人,他们的后人散居附近,形成了黄茅冈村、金山村、桃园村。
  徐家经过数年辛劳,家计渐丰,又在城南桃园村购置田亩,十余年后,在顺治初,已经渐治有田宅数顷
  徐家居住黄茅冈时,有则逸事。徐家11世孙徐传曾回忆徐鼎晚年事,徐鼎年老回家颐养,喜欢在乡间居住,于是在祖居黄茅冈筑一所别墅,房楼庭院,花径荆门,名曰云西山庄,门前奎河潺缓,远处山峦环抱。许多名人时常来此雅集唱和,并有诗集传世。雍正十三年(1735年),新任徐州知府李根云在云龙山西麓,创建云龙书院,徐鼎曾将云西山庄捐献,作为书院一部分,并出三百金助构书院膏火。这已经是迁徐100年后的事了,可知徐家在云龙山西的田产一直维持着。
  名门府邸
  宅基北门里5 O$ W5 f% s/ a' k7 H( o
兴起徐半城
  从徐家迁徐后,短短几十年,不但家道殷实,而且,诗书传延,仕途显达。所以至此,徐家11世孙姻亲李云奇说:洪德公贻谋者远,历代诸公培植之深也。此言极是。
    大约在顺治初期,从城南继续往南发展到茶棚、桃园,而后转身进城,置宅基于旧城北门里。徐州城这么大,为何置宅基于旧城北门里呢?清初的徐州城是怎样的情形?现在有幅清同治年间的徐州城区图告诉我们,同治时徐州城内四处仍然存在大片水域,文庙(今二中)附近水域最大,城东南、西南又多官署,惟西北片虽有水塘,但比较空旷。同治时且如此,那么200年前的清初,距天启大水退去方二三十年,彼时这片地方水域更为多,市廛更为萧条。徐家祖先选择临近北门的这块地方,一是购置较为低廉,再是考虑将来子孙繁衍聚居。
  徐家后裔徐建国先生是建筑学方面的专家,他对徐家大院的修建过程、特色,久有研究。他认为,徐家后人所称营建的城宅,应开始于1650年前后,即顺治6年,这时徐家第三代人已经起来了,徐国珍大约30岁,其子即第4代徐益谦、徐益哲也已六七岁。再过约20年,从第4代起,徐家人始登仕籍,均有政绩,多次得到皇上诰封。徐氏族人在有清一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期间,诰封、授赠、封荫共多达十二次。这些诰封当年都供奉在东大院的正厅闻善堂。
  徐氏在徐州城里所购置的宅基,俗称徐家大院,它是在200年间逐步发展,由东西五个院落、20多个四合院组成的。
  徐建国说,徐家大院最初是在两处水塘附近兴建的西院,平房,该院落东西约60米,南北约160米,不足15亩地。整体是前庭后寝的三进四合院。中院南为水塘,水塘的西南角淘有水井。院落前门在富贵街(今富国街),大门是广亮式一开间的屋宇大门,门外有照壁。
  其后不久,向东扩展了80米面阔的东部院落。即后来的内院。因该处也有水塘,土地买得也较为价亷。所建的都是平房,形成一定规模、规范的民居四合院形制建筑群。并在北围墙开有后角门,门口置对石狮,俗称石狮口,也就是民国时期醒狮巷的由来。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徐家向西又扩展了西部院落,西部院落是较为典型的北方四进四合院形制。二、三进院的两道仪门,与第三进内院的正厅房都处在中轴线上,内院正厅堂之后,最北面是两排平房,后改作家庙。门前也有照壁。
  徐建国说,约40年后,徐家第四代徐益哲在山东肥城做官后,大约在1690年后(康熙年间中期),便把最初修建的西院平房拆除,建起三座两层楼房。《徐氏家谱》说:吾宅南偏有大池,乃筑楼于其北,一行七间。中为近水山房,是会客的地方;东楼书斋是徐鼎(第五世)兄弟们的读书处;西楼称闻善堂,是早期祭祀和宗族议事之处。此后,这座院落被称西楼院,是徐家大院早期的主体建筑。后为祠堂。
  又十年后,徐益哲立有军功1699年、1707年两次蒙赐,大约在1700年前后开始东部大片院落的营建。徐家大院的这次东扩,约120米,直抵北门大街,把东大门筑起在北门大街上。东部院落分为前大院、东大院,除了花园、仓院、马号外,还筑有高级别的五间堂楼,使徐家的中心移到了东院。十多年后,到1713年前后,第五代徐鼎任湖北布政司布政使期间,东大门建起八字门楼,路对面建起了八字墙照壁。另外诸如旗杆、下马碑等表识显示官职和等级的建筑附属设施均已完备。
  徐照(第五世,徐鼎堂弟)在雍正910年(1731年、1732年)两次建有军功。此时徐家大院上升至巅峰时期。经济上实力雄厚,东院的建筑明显比西院好出许多。寝院东西一线,左宗祠右家庙,其建筑形制完全遵守封建宗法礼治制度,左祖右庙前堂后寝的传统建筑规制。这样,徐家大院以西、中、东三路五个相对独立的院落组成,各院落的前部有甬道相互贯通,共占地85亩余,有人说是120亩。不大的徐州城里,一个家族院落独占近百亩地,所以俗称徐半城,如此称誉,不为过也。
  从顺治到嘉庆、道光年间,这200余年,也是徐州逐步恢复发展的时期,徐家大院的前街成为富贵街,西侧为苦水井街,北边则是堡报营,街市发展折射出人口繁多,社会各业兴盛,北门大街市井倍加繁荣。徐国珍、徐鼎、徐益哲、徐照等人已列入同治版《徐州府志》,他们的籍贯已不再是山东诸城,而是徐州。
  徐门英杰
  严整有家风' B: L9 T& p# a
忠贞报国恩
  封建社会,一些家庭的社会流动,特别是上行流动,在动荡离乱-新政权创建-复兴繁荣时期,往往顺势而成者众。由平民上升到官宦人家,其途径一是儒学,二是军功,三是经商。在徐州地区,经商至仕比较困难,多是通过读书科举、从军立功。所谓徐州于前朝以科第显者,曰李、曰徐、曰崔,迄于清季阀阅犹存者,李、崔两姓以科举著,而徐家则是科举、军功兼备。《徐氏家谱》证明了这一点。
  徐家后裔徐永奎珍藏着张伯英先生题签的《徐氏家谱》,轻易不示人。2010年春央视《寻宝》组来徐,徐永奎曾以宝荐之。我当时在杂项组参加预选,得以见之。后专门拜访徐永奎,他请出《徐氏家谱》。
  此部《徐氏家谱》为民国25年(1936年)修纂,是道光二年(1812年)后的二修。共6卷。家谱记载,徐国珍来徐时方10岁,经历艰苦创业,治家严谨,对子孙尽力培养,能读书者则延明师课训;不能读书者,则促之耕耨;必不令其浮华奢侈。对邻闾慈善,徐州某君家境贫寒,求借一点银两谋生。徐国珍慨然允许。不料数月后,某君做生意不但没有成效,还折本金数百金,且再来借款。徐国珍听了没有责问,而是继续借支,如是再三,某君仍然亏损,仍然托人再借。此时有人劝说不能再借了,徐国珍不以为然说:不是他不善经营,而是时机未到。于是加倍借与。此人愧羞难当,着意经营,没几年竟赚得数万两银子。江苏巡抚闻知,题赠徐家泽被桑梓的匾额。
  徐益哲,自幼性格正直执着,开始做肥城知县,官职很小,他说官职没有崇卑,称职是最难。”1696年,康熙皇帝随军西征噶尔丹,徐益哲请行负责粮食军需支应事务,有人劝告这是苦差事,做不好要受罚的。徐益哲并不在意,治事勤敏,出色完成任务,立有军功。后又有浙江接驾打造船只,迎送皇帝之,得到圣祖皇帝御书扇、御书条幅等多件赏赐。
  徐鼎是徐家官职最高者,进士,后授礼部祠祭司员外郎。在担任杭嘉湖巡道期间,秉公清廉,果毅善断。有两寡妇同谋人争产,互告10多年不能结案。徐鼎经过调查,结果合理分产,罪人伏法。徐鼎公平情断,整风尚,抑豪横,革陋规,治理科场,疑案多破,受到百姓拥护,颇有政声。雍正皇帝在准许徐鼎任该职前,曾朱批:着实去得,上上好的。徐鼎,少少年些,不然可以大用。光景实力奉行之人。实在是朝廷信赖之人。
发表于 2013-2-21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家多武将,多人曾是武庠生。徐照,丁酉年中武榜,雍正7年授勇健营千总,后兵戍哈密,遭遇大雪,路迷粮绝,军士悲泣,以为没有活路了。徐照并不慌张,他从自己囊中搜得一斗多米、一升多面粉,对军士说:不要怕,我愿意同大家共食同生死!便命令所有军士以嘴唇沾一下米粥充饥,激励斗志鼓舞军心,终于战胜困境,击败敌人。当时有人惊叹:没有想到江南人能如此,真是铁汉呀。
  徐州多水患,徐家担任负责河务的有多人。徐益哲次子徐奇,康熙戊戌科武进士,奉旨为河工効力,曾任徐州河营守府(镇守使),治河有术,在任16年期间各河均未发生灾患,官声卓著。
  有清一代,说到徐家的辉煌,有一点往往被忽略,那就是众多女眷的功绩。这些女眷们多是徐州一带的女子,徐与许、谢、程、郝、李、邵、丁、黄、师、彭、王等几十姓缔结朱陈。这其中有李卫的胞姐,也有状元李蟠的曾孙女。这些女眷不仅孝舅事姑,相夫抚孤,在困境时犹须外理家政,内修妇职,昼而繁剧备历,夜犹纺绩。《徐氏族谱》著有她们的篇章,彪炳于族史。如徐行恕妻许夫人,婚后30年,先后遭遇舅、姑、夫、子病亡,双目哭疾失明,却以弱骨衰筋之躯,抚养幼孙,使家庭危而安、亡而存,可谓是三世坚贞;再如黄夫人,徐泰的继祖母,丰县人,徐泰说她对祖父辅以内职克修频繁无阙,劬劳日夜,使家道蒸蒸日上。徐泰13岁后外出10年求学,他说这10一切束修膏火之费大半都出于继祖母夜绩之力。
  徐家祖茔
  祖茔泰山南
" G# ]. I' q9 Y" d8 ~迁茔徐林村
  徐家祖茔在泰山南。徐家第三世徐国珍时始建新莹,在桃园望城冈南的旗山之麓,后慢慢形成村庄,这就是徐林村的由来。村里居住着70余户人家,500多口人,大多是徐姓人。
  
  徐氏后裔徐家銮、徐永忠先生皆五六十岁了。他们立在冈上指划着说,徐林,西为玉璧山,古称旗山,东为泉山,地处两山的南山口,属风水宝地。徐林村标志从民国时期的地图已经标注于路东。旗山之下的徐林,曾经是大片无际的松柏古木,苍绿肃穆,1958年后逐渐消失。2010年夏,徐林村外依然是茂密的玉米地,整齐的红薯垅,碧绿的辣椒棵和枝桠斜出的桃林。
  就在这里,掩映着徐氏祖孙三座坟茔。一是徐国珍墓,原碑为雍正13年立,已毁,现碑为新立。一是徐益哲墓,诰封碑立于其墓前,为雍正十三年十月初十日的原碑。圣旨的全文刻石于碑上。碑文起首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最后有制命之宝
  在徐林村的东侧,是徐鼎与其李、丁夫人的合葬墓。徐鼎,官居巡抚,属封疆大吏之职,是当年徐氏家族中任职最高者。现存的徐鼎碑立于戊午夏历拾月,即公元1918年立。李夫人是徐州丰县、官至太子少保直隶总督兵部尚书李卫的胞姊。李卫与徐益哲、徐鼎既是同乡、姻亲,又有在浙江同省为官的经历。
  徐照两次建有军功,其兄徐鼎官职更高,官至布政使、巡抚,此时家道鼎盛,为行敬祖之道,徐鼎在父亲徐益哲雍正十二年(1734)去世后,认为五老峰、旗山两祖茔相距甚远。每值春秋祭扫,皆沿俗野祭,殊非敬祖之道,乃建享堂三间,置祭田一百四十五亩一分四厘,以供祀。此时即在旗山东地建享堂、凿井,并延请薛姓人家居住守墓。因此至迟在雍正十三年1735)徐家林已具规模。如今享堂已倾圮,老井尚在,光滑的井口,青苔的井壁,十分衰惫的模样。
  享堂,初名孝堂,明代始称享堂,沿用至今。享堂就是祭堂,如同祠堂,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岳飞、李鸿章墓莹均设有享堂。徐家现在保存有幅楹联,但只剩半幅,被后人徐永忠收藏着,上书:登斯堂式序昭穆惟愿子孙敦孝弟,意谓登临祠堂享堂,看到列宗列祖牌位,可以知道宗族关系、长幼上下次序及墓葬排列,子孙应该守儒道行孝悌,光宗耀祖。
  建筑解读
  当年阀阅家
% m' D0 @  p5 ~# V7 w+ h巍峨斯堂楼
  阀阅之家即谓规模较大的官宦之家的居所建筑群,它是封建社会对世代建有功勋的官宦人家的称谓。《徐氏家谱》说,有清之季,徐州的阀阅之家有三家,徐家是其中之一,且在这三家府第中规模最大。皇帝给徐家的诰封中,多次说:特贲丝纶用光阀阅
  徐建国先生说,这在建筑上有许多依据。如八字照墙和大门两边的八字形撇山影壁,其高矮尺寸与形制,是根据官阶等级设置的显示功绩的建筑物。同治《徐州府城图》上,在贯通南北的通衢大道北门大街与徐州府衙所在地的府署街交叉口南,注有八字墙三字。说明八字照壁已演变成该处的地名。徐家敕建的大门为王府式,三开间。大门正中过道横枋上高挂着泽被桑梓御赐金字大匾。门楼的两旁立有旗杆一对。大门南、北旁数步外各立石碑一通,上书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俗称下马碑
  再则,东大院有座五间堂楼,是徐家大院规格最高的建筑,房屋建造得极为讲究,体量高大,三明两暗,雕梁画栋,楼脊上饰望兽
, `# k1 E9 L) u) c- l5 p望兽可并不是随意置之,按清制只有二品以上官,正房得立望兽。余不得擅用。楼前是大条石砌的月台,高2米多,方砖墁地;月台前围着石雕栏杆,向后是一排高大廊檐柱,廊柱抱厦进深有2米多宽。堂楼两层,南立面上下层都有明柱,上层设槅扇窗,下层为槅扇门,均为紫檀木雕花镶板。堂楼内摆放着皇帝恩赐的一对镏金仙鹤,绘有西湖12景的屏风。远远望去,坐落在高高月台上的五间堂楼,格外巍峨壮观,凝重庄严。
  徐家传说,大约在乾隆第一次南巡(1751年)之前,朝廷曾象征性拨过银两专用于修缮粉饰敕建的八字门楼和东大院堂楼,准备作乾隆南巡驻跸之地。后皇帝闻知徐鼎已不于世,故没有进驻徐家大院。但是,西楼院曾经作为过往高级官员的临时住所,是确有可信的记载的,且一直延续至咸丰年间大院被火之后。
  地理变迁
  城宅”“徐三房变迁
  徐家到道光后便逐渐式微。在字辈析家产时,长房分至城西夹河寨的徐大庄;二房分至垞城;三房做官的人多,住在城宅,徐州人把徐家大院称为徐三房
    大约到了清代后期,东大院以东归系下的直支派老大居住。中间两三路院落的老宅归三弟所有,徐家人称此老宅老三房院。徐家大院的建制,到清末民初,大体尚在。整体格局遭到重大破坏的是1941年,日伪政府开辟庆云路(中山路)的时候。
  徐建国先生说,日伪开辟新路,是从徐家大院中部穿过,冲掉的恰恰是徐家大院的家族活动中心、建筑最为精致的——东大院及其南花园,规划线西侧切在东大院的西院墙。这样,原内院的东墙就临街了;东侧画在大院的东厢房屋檐前,厢房是保住了(徐建国就住在东厢房北首的那间),但五间高规格的堂楼,却冲去四间,仅余最东侧一个开间。
  东大院冲掉后,剩下的堂楼东开间解放后曾改作三层,一层开设茶社,二层、三层南山墙上曾悬挂亚西客店招牌,在淮海路口即可看得清晰。堂楼北侧是残余的北园,也被山东大众日报社盖起沿街三层楼和宿舍平房,后又变成地区农业防虫防疫站,现在已经变成大道。
  北园东边原来是马号,有口水井,那片地方20世纪初建起清华池,沐浴用水就是那口井。辘轳把井水打到高高的石砌井台上,顺石水槽送入室内池中。井水量大,供两个大池子用水,尚绰绰有余。其实徐家大院各院中都淘有水井,约有10口井。解放后,在北城区吃上自来水之前,这些水井供群众生活使用。
  当年在金鹰大厦4米多深的工地上,发现大量精美瓷器及碎片,徐建国说那正是徐三房的总灶厨房。
  再说路西。大院北墙外成为醒狮巷,原祠堂院和家庙变成了醒狮巷小学的东校、西校。临街的内院,20世纪60年代,靠中山路一面盖起迎宾旅社。内院的南部靠中山路边先是一片空场,后开了炭场,不久也盖了平房作客栈,现在为醒狮小区。
  徐建国说,徐家大院中山路西的部分,后来大都归属于徐州长途汽车站。早些年进出过这所汽车站的人们犹清楚记得,候车室是在曲折的小巷里,那小巷其实就是徐家大院的旧甬道。偌大的停车场呢,就是原圃园及外院。车站大门是新开的,而出站口很小,南向。
  这个汽车站早已迁走,现在矗立路边的是徐州21层首座OSO自选化办公楼——国贸大厦,它与路东的金鹰国际、金地商都,组成了淮海经济区最大的商贸购物中心,徐州寸金寸土的繁华闹市区。
发表于 2013-2-21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培午 于 2013-2-21 20:27 编辑
* V/ b! B! t1 _* Q: C" e
4 d& ]* ~5 i- x; s2 x% p          晒徐氏家谱给大家瞧瞧:2 H6 y2 A* F8 ]! l; {: N

4 E# n* p' A1 |) {* A5 b4 g7 Q  ]8 k         堂号是:闻善堂。
$ x2 X1 A! |6 c# z0 I$ ?) `8 }) K7 m. `" ?; e
6 S  p$ X9 f; `  P, S4 j+ v) m) ~

字辈排列

字辈排列

徐氏家谱

徐氏家谱
发表于 2013-2-21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我就是在網路上找到這個,尤其是能在網路上看到家譜,心中蠻感慨的!
发表于 2013-2-21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7 }) I* E4 U) e7 }5 {      徐林村山下庄稼地里的徐国珍墓。
( O6 U! k, _  O6 ?7 h" V' F4 `5 a; c- c9 p

: R& f1 h) t3 N# j* y

徐林村山下庄稼地里的徐国珍墓

徐林村山下庄稼地里的徐国珍墓
发表于 2013-2-22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哪一支徐啊,资料这么完备。
发表于 2013-2-22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州徐林村的徐氏家谱,徐州不止这一系家谱。9 B  O6 Y! {; z* P" b$ g3 H( l

9 K8 i6 `4 M% z( V+ y2 d徐州乃吾徐偃王皇城根,肯定不止这一家。
发表于 2013-2-25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州徐氏与我家谱记载和祖辈口传的情况基本一致。斯盼我们多联系并欢迎族亲回老家山东寻根问祖!
发表于 2013-4-25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徐惟善 的帖子7 \- ^4 g$ W  ^1 Q
+ \2 s- _; U1 u
不是闻善堂吗????
2 a5 n& L: K) j; ]5 \8 r
发表于 2013-4-27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徐培午 的帖子
4 ]4 Q& Q* w( D$ o( @# ~! B1 a4 Z
) L" S' c! W0 I; p/ o" t哈哈,,,兆锡廷祖德,传家思义训,我义字,
发表于 2013-5-1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枝徐氏,明末清初逃战乱至徐州立业。其先世自诸城迁徙,传闻先祖号称惟善堂,有音误。查诸城徐家系东海堂四十七祖,徐善堂祖公,其孙原名徐礼龙改名聚,字復初,五十世祖。其后称诸城凤墩徐氏。乃善堂祖孙辈六龙之一,是当地巨族。可能由此析出,不是惟善堂,是,徐善堂。这是始祖名讳!!!
发表于 2014-2-5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徐惟善 的帖子0 h7 N$ A2 m: ?2 T* L5 \
3 w8 J0 X, r5 M7 A, l/ O" N
我们字辈是一样的,听我爷爷讲过我们家在沛县张寨的华庄住过,也想寻求家谱和定族历史,你是哪里的
发表于 2014-2-5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徐培午 的帖子
( U: @. {. D& X' E. [6 P
1 Z$ Z% }$ N1 j7 L/ u; W# d在哪里能请到这样的徐氏家谱
发表于 2014-2-5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徐惟善 的帖子. {  ~' s+ d. W7 Y
  ?# d! o6 S8 r
除了徐培午说的诸城徐洪德一支,还有三支,1 东鲁系,徐辟分支,2新安山西派,徐彦英分支,3新安派枣庄香城,徐彦若分支,有迁移到铜山县【区】白园等几处
发表于 2014-2-7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徐惟善 的帖子
8 U2 g" Q! [, {. |$ M
$ ]2 k" E! U! B2 c我是安徽萧县新庄镇田楼村人,家谱字辈有忠厚传家永,善良百世昌,爷爷告诉我是东海堂。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2 13:09 , Processed in 0.215058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