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98|回复: 3

[地方] 六合老徐卤牛肉时不让别人在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151636482.jpg
  一直以来,对十朝都会的南京,人们的目光所聚,要么是温婉,要么是宏大。其实,还有平凡。
  《金陵小巷人物志》描写的是小巷人物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们的喜怒哀乐、家长里短、柴米油盐酱醋茶……书中充满着人情冷暖、市井风情,却又不乏善良正义、温馨真挚,是当下百姓的生活缩影。作者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技巧,以平视的视角和写实手法,将一个个平凡的故事讲述得生动而有趣,把一个个小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上期回顾]
  南京大厨吴宁生是评事街一带的名人,开了家名叫“神厨”的饭店。但因琐事缠身,难以招架,他最终回到别人的饭店做大厨。他悟出个道理来:做大厨要一心一意。自己再神,也就是个厨子。
  在六合的地面上开个面馆,不稀奇。这里的人喜欢吃面,大餐小聚早点夜宵动土上梁红白喜事,面是必不可少的。大街小巷三镇四乡的,足有上千家。但要说开得长久开得有名开得头头是道的,只能是千里挑一的几家了,像南门的腰肚面、马鞍的小肠面、清真街老徐家的牛肉面,是比较有名的。还有几家杂烩面盖浇面什么的,也勉强能上个排行榜。这当中,老徐家的牛肉面馆,应该是首屈一指。
  老徐家的牛肉面按字面拆开来说,有两处拿人:牛肉、面。
  第一是牛肉。卤得好,用的是自家的老卤。如今卤牛肉好像很简单,有现成的调味包,往锅里一撒就是了。这种偷懒的办法,当然也能卤出牛肉,但绝不可能是上品牛肉。几十年里,老徐依然按照他父亲传下来的配方与程式,一步不错一分不差地纯手工制作卤汤。各种配料多长多宽多碎多湿,相当严格。香料中八角、草果、桂皮、陈皮、丁香、小茴香、香叶、花椒和豆蔻自然是少不了的,但还有几味是别家没用的,甚至有一味如绿豆般大小的草籽连老徐都不知道叫什么,他只知道秋天在后山上能采到。调味料里,姜、葱、大蒜、老抽、高粱酒、冰糖,还有就是高汤。然后就是一煮二卤三料四火五焖,个中细节,不足让外人道也。
  每天,他都是四点钟准时开炉卤肉,旁边是不得有他人在场的,包括家人。每次卤完牛肉的卤子,须再次烧开,放凉后倒入瓮中,放入冰柜,再卤再用,永葆原味。这样的老卤卤出来的牛肉,入滋入味。
  第二个是面。下得好,有劲道。六合人早晨吃面时,会喝上二两小酒,谓之“以酒拖面”。因此,吃面的时间比较长。但老徐家的面,你就是吃上一个时辰,也不带糊汤结板的,挑起来吸进去还是根根分明。下面条在一般人看来,不就是锅开了面下去捞上来么,其实这当中千差万别。所以,老徐花高薪请了个下面师傅,当然,还让他投了点钱做了个小股东。怎样用汤怎样用火怎样下面捞面,那是很有讲究的。
  面味靠汤,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但也是各有各的高招。老徐家的面汤,看起来都一样是筒子骨熬出来的,但其中十几味的配料却是没人能看出来的,就一个字:鲜。那是靠味精汤料兑出来的汤是不能比的。同时,想使下的面条不粘结、不硬心、不糊汤、清清爽爽根根有交待,关键是宽汤猛火,要等锅中的水大开时下面,并用二尺长的筷子迅速将刚下的面条轻轻向上挑几下,以防粘结。然后用旺火煮开,否则水温不够面条表面的面糊不易形成一层黏膜,会化在水里,面汤变得浑浊。锅开两次,点两次凉水,即可出锅。丢面、挑面、汲水、起面、浇头、洒葱,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煮面师傅的整个下面过程如玩提线木偶,提拉摇晃、起承转合间便唱成一出好戏,筷子在锅边一敲,突然收声。这样下出来的面,加上卤牛肉,绝对是越吃越有味。
  老徐的面馆,没有门头没有店招,店堂也就是在自家的两间堂屋里摆了大大小小方方圆圆四五张桌子,凳子也是圆的方的长条的杂陈不一。人多了,就在门前的巷子里支两张折叠桌。锅灶就在隔壁搭起来的棚子里,所以,下面的时候,热气就会随着锅盖掀揭一阵一阵往店堂里涌,气氛很浓的样子。巷子不远的大路上经常是小汽车一排一排的。不用吆喝,一个上午卖出两三百碗面不当回事,跟玩儿似的。
  老徐经常是拿张凳子,坐在一边,叼着烟喝着茶,笑眯眯地看着顾客吃面的样子,或唏嘘呼哧风卷残云,或细嚼慢咽咂味再三,他也跟着体验那种已经超出温饱填肚子的惬意快乐。许多退休的老人,几乎和老徐家的面条相伴一生了。有人感叹:这辈子累死累活挣几个小钱,全跑到你面锅里了。老徐则翻翻眼皮说,不是我面条喂你,你还活不到这把年纪呢!
  面馆其实也就是个小世界。工农学商,贩夫走卒,谈天说地,道古论今。讲到开怀时,以筷击碗,哼句小曲;说至激愤处,拍桌打板,面汤四溅。遇到面红耳赤剑拔弩张的场景,老徐就会出来调停圆场,说吃面、吃面!也会说,现在不错啦,人要知足啊。知根知底者晓得,当初徐记面馆是多大的买卖啊,光门板堆起来就有一人多高,后来给公私合营了。老徐经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就是:我现在是知足了,拿着退休工资,开个小面馆,养养雀子,打打麻将,逸逸当当的,到哪儿去找啊!
  老徐每天逸逸当当的生活基本上是固定的。清晨四点钟准时爬起来卤牛肉,然后,打一通他自创的野路子拳脚,再将他养的七八只鸟服侍一遍,跟八哥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那八哥一口六合口音地模仿了许多人的话,遛鸟的工夫,就已经陆陆续续上客了,他便坐下来看食客吃面,没事聊聊天。小中午的时候收摊打烊,吃过中饭睡个午觉,下午念段古兰经,偶尔还会哼段京剧。晚上,便和老街坊打打小麻将,三十五十进园子的玩法,几条腿之间初一输了十五又赢回来,从这个口袋到那个口袋地折腾,自得其乐。这一天就算过去了。
  经常有人会问些让老徐觉得有点怪怪的问题。比如有人问:你的面怎么做得这么好吃啊?问这话自然是想套出点秘诀来。他会摸摸年少学徒时练揉面练得有点外撇的手掌说:面是死的,人是活的,看你怎么揉了。别人就觉得有点神神秘秘的,不知所以。又有人问:你怎么不把生意做大呢?他就反问:什么叫大呢?
  一天,店里来了两个客人,看衣着打扮,就知道不是本地人。两人点了四碗面,分别是红烧的、干切的、雪菜牛肉丝的和牛杂的,但都只吃了半碗。这最让老徐反感了,吃面不吃干净,对不起下面的人更对不起种麦的人。那两人推了碗,又店里店外地看来看去,议论着什么。
  第二天,两人又来了,点面时,老徐提醒说:按量点吧。两人就有点奇怪:多做生意还不好?问:你是不是老板啊?老徐说:这里没有老板,有什么事可以跟我说。
  两人递了名片自我介绍说一个是餐饮公司的一个是策划公司的,说要来与老徐合作,将来让老徐做公司副董事长。然后,两人手舞足蹈地边比画边解说,未来五年可以开到五家连锁,八年就可以上市,称霸面条市场。还说要对老徐的店面进行改造,取名叫“春风满面”,店门口要挂一副对联:清风徐来,八面俱到。两人说店名和对子他们想了一个星期才想出来的,相当有创意,还准备申请注册商标和知识产权。
  老徐听着听着就打起了瞌睡,过了一会儿,那两位推醒老徐,问他有什么想法。老徐目光迷离,问:要拆房子?两人说:不是,是要开面馆,开一个规模很大的面馆。老徐说:你们要开面馆跟我有什么关系?两人说:要用你的技术你的名气啊。老徐说:这事儿要跟我爸商量了才行。两人就问:老人家现在在哪?我们去找。老徐指指远处的山头说:在那儿。两人面面相觑,悻悻地走了。
  老徐喝了口茶,清清嗓子,哼唱起来:我站在城楼观山景……
发表于 2013-3-3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考虑接班人的问题,否则,就将失传了。
发表于 2013-3-3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否能申请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表于 2013-3-4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单传。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6 20:45 , Processed in 0.17756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