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61|回复: 2

[评论] 徐芳:此地无银的“沙逼北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4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U5474P622DT20111206225849.jpg

  3月1日,深圳《晶报》以“雾霾再袭 沙逼北京”为标题报道了北京沙尘暴天气,不料引来不少读者抗议。3月2日《晶报》发表致歉声明:“本报今天陆续接到读者电话和微博投诉,称3月1日晶报《雾霾再袭 沙逼北京》的标题严重不妥,极易遭误读。本报特就因此造成的不良传播后果向读者诚意致歉。本报将以此为鉴,完善签审流程,强化把关意识,严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晶报编委会 ”(3月2日中国之声)
  笔者赶紧查看了《晶报》的电子版,觉得这是一篇再正常不过的报道,正文报道北京再受雾霾和沙尘天气影响,配以黄沙笼罩下的北京市图片。那么“雾霾再袭 沙逼北京”的标题如何会招抗议?笔者再上微博搜索,看到用红框圈出的“沙逼北京”四个字,再看看网友们的评论,才后知后觉地明白,原来“沙逼”=SB。
  不得不佩服哪些想到此谐音关系的网友,能将一个正儿八经的标题想出如此“深意”,再加以传播挑衅上升为地域争端。本来没人往SB上想,偏偏还叫嚣“凭什么骂我SB”。这下可好,不管是“沙逼”还是“SB”,大家都知道了,还真是此地无银二百两。
  此地无银的“沙逼”想要掩埋的,自然是北京人的脆弱神经。“沙逼”“水围”这类词语加地名,本是再正常不过的搭配,倘若说“沙逼包头”“水围武汉”,恐怕没什么人会多想。可偏偏“沙逼北京”这样的事实,北京人却不承认,难道“北京”二字就真的特殊点吗?若不想成“沙逼”,赶紧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才是正道,又何必执着于那嘴皮子官司呢?
  事情到这里,本是一场读者间的口水仗,但2日《晶报》的道歉声明一出,倒像是给此事贴了一张大大的通告——隔壁王二不曾偷。笔者看来,若要当真考虑到地域问题,粤语读出来的“沙逼”更是和“SB”八竿子打不到一起,也许编辑本是无心。而且“沙逼北京”四个字从语言的角度来讲并没有错误,表达的也是事实,报纸编辑并无过错。至于阅读的人心里怎么想怎么理解,那是别人的思想自由,报纸编辑管不着,自然也犯不着为此道歉。一道谦,倒显得自己心虚了,把事情越描越黑。
  看来“沙逼”的银子是谁偷走的,还是留给县官大老爷断案吧。咱各位看客自管围观,反正咱们不是SB就行。
  来源:荆楚网

发表于 2013-3-5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联想的很好
发表于 2013-3-5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虎屁股摸不得!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6 20:55 , Processed in 0.177630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