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勇前山东 于 2018-9-15 09:55 编辑 + [( h, i1 c1 G8 J
/ }5 f- A3 e; }/ R; X
典型世纪造假案 中华徐氏始祖陵
$ [$ [% | q( d, b" _* U# q" d
【将炎国与徐国混为一谈,将费国与徐国互相交错,这是郯城县造假一伙常用的手法。因为,舍此必然不能自圆其说,只有炎徐费徐搅乎着来,听起来才好有一点味道。其实,这是徒劳的,你确实能欺骗一些不愿动脑筋的人,但你绝对不可能欺骗全天下人。2017年底,费县通过了“千年古县”审核论证汇报会。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费县在线”的相关资料—— ) `+ x ?: D$ f$ y7 O" [
【 重点:商王曾经迁都费地 徐国能否跟商王同处费地(小块地方)?
+ B- Q' B; W& z3 ?/ [
费 国 的 那 些 往 事
, w7 T( Q* h9 K4 ^* g7 l- a摘得“千年古县”桂冠实至名归。费县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素有“圣人化行之邦、贤人钟毓之地”的美誉,有22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称鄪邑,战国时称鄪国,西汉时置费县。据《辞源》记载:“鄪[bi],古邑名,亦作费,春秋鲁地”,在今县城西北二十五里,有村曰毕城,“毕”即“鄪”也。 4 O- I: p# E7 L
鄪国大事述略 鄪国是费县的前身,历史极为悠久,先后经历了方国、伯国、私邑、封国、诸侯国等多种社会形态。
/ N; r d y2 K# N% D4 U$ [7 `
1. 夏朝时期的费国 夏朝就有费国,这在《史记·夏本纪》里可以找到依据:“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 当时的“国”,多如牛毛,难以计数。据说夏有万国,商有千国,周有百国。夏朝的疆域,西起今天的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山东、河北三省交界处;南起湖北省,北至河北省。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中原地区。区区空间,竟然有一万个“国”,疆域肯定都不大(国的本字是“或”,本义是邦国、疆域)。夏朝的万国,是个略数,指的应该就是方国(也称部落)。《史记》所说的“费国”,就是夏朝的上万个方国之一。 可惜夏代没有文字记录,无法查到关于“费国”的详细记载。唯一可以确认的是,费国是大禹后裔的封地,本为姒姓,后来以国为姓,称作费氏。 ' r: o; L6 p5 X& D0 u
2. 商王曾经迁都费地 商朝的开国之君商汤,建都亳邑。其后商王屡次迁都。到了第十四代商王祖乙,迁都于庇。《竹书纪年》明确记载,第十五代商王祖辛、第十六代商王沃甲、第十七代商王祖丁,全都“居庇”,“庇”是商王朝重要的都邑,也是位置在最东方的都邑。第十八代商王南庚“自庇迁于奄”,“奄”即曲阜。 考古学家陈梦家先生在《殷虚卜辞综述》中认为,祖乙所迁之“庇”,在泗水东鲁境,就是春秋时期鲁国季氏的费邑,即今山东费县。按:“庇”读音bì,与“费”及其异体字“鄪”、“粊”、“肸”读音相同,都是指的费地。 史书记载,祖辛在位16年,沃甲在位25年,祖丁在位9年。三者加起来,整整50年,全都是定都费地。如果加上祖乙末年和南庚初年,时间就更长。 在费县朱田镇的苑上村、城北的崮子村等处,发现了商代文化遗址,朱田镇还发现了很多商代铜兵器,都是商朝定都费地的有力佐证。
# A4 I6 `3 [& j# j9 S7 I. K3 t$ j
3. 鲁公伯禽在费地誓师 西周初年,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于曲阜,建立鲁国。成王八年(公元前1035年),徐州之戎和淮浦之夷,趁着伯禽立足未稳,联合起来进犯鲁国。鲁侯伯禽立即率兵讨伐,在费地(今山东费县)积聚粮草,构筑工事,举行誓师,严明军纪,最后平息了叛乱。史官记录下了伯禽的誓辞,名为《费誓》,后收入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这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关费地的最早记载。 : z9 t/ V3 {9 C5 @
4. 费为伯国 清代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认为,西周初年,费自为国,为鲁国的附属国。大约在周宣王(公元前827年~前781年在位)时,周王室封鲁懿公之孙为费伯,费地自此成为伯国。 唐代谱牒姓氏专著《元和姓纂》记载,费伯,姬姓,是鲁国第十任国君鲁懿公(前806年~前796年在位)的孙子。元代于钦的地理学著作《齐乘》也说:“伯国姬姓,鲁懿公之孙,后为季氏之邑。”周王封鲁懿公之孙为费伯,以费地(今山东费县)为食邑。 《左传·隐公元年》:“费伯帅师城郎”,说明到了鲁隐公(公元前722年~前712年在位)时,费仍为伯国。
C5 }9 ?$ j- t4 d' o; M! u- R7 m
5. 用许田交换祊田 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郑国国君派遣使者来到鲁国,希望用祊田交换许田(《左传·隐公八年》:“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不祀泰山也。”)。 根据周制,天子祭祀泰山,诸侯陪祭。因此,各国在泰山附近都有汤沐邑。郑国的汤沐邑为祊,在鲁国境内,即今天的山东费县。而鲁国在郑国也有一处“许田”,是周成王营建王城洛邑时,赐给周公的私邑,作为鲁公朝见天子时的朝宿之邑,位于今河南许昌一带。春秋时期,周天子无力巡狩天下,祭祀泰山的礼制也就废弃了。郑国觉得“祊田”无用了,便想用它来换取鲁国的“许田”。 或许是考虑到有朝见天子之用,鲁隐公没有答应郑国的要求。直到鲁隐公去世、鲁桓公继位之后,终于在桓公元年(公元前711年)完成了这桩交易,祊田归属费地。(《左传·桓公元年》:“郑人请复祀周公,卒易祊田。公许之。三月,郑伯以璧假许田,为周公祊故也。”) 祊田的位置,在今费县探沂镇许由城。《沂州府通志》说:“郑以祊易许田,而仍以‘许田’名城,所未详也。土人讹为许由城。”清代杨佑廷《费邑古迹考》说:“许田本鲁邑,易祊后仍以旧邑名之,颇为近理。”今人高亨《诗经今注·<閟宫>注》也认为:“许田在今山东临沂县西北五十五里。”
+ n7 s" g+ }4 n. R9 G
6. 费邑成为季氏私邑 公元前659年,鲁僖公把费地赐给了季友(《左传·僖公元年》记载:“冬,……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 季友之所以能够得到费地作为封地,是因为他为鲁国立下了巨大功劳。季友是鲁桓公最小的儿子,鲁庄公最小的弟弟。鲁庄公的二弟叫庆父,三弟叫叔牙,四弟是季友。鲁庄公死后,庆父作乱,连杀庄公的儿子子般、启(闵公),季友带着公子申逃奔邾国。庆父的暴行,引起国人大怒,庆父畏惧,逃往莒国。季友闻讯带公子申返回鲁国,立申为国君,是为鲁僖公。季友认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说服莒国驱逐庆父,庆父被迫上吊自杀,为鲁国绝除了后患。后来莒国进犯鲁国,季友亲自带兵迎战,大获全胜。季友为安定鲁国形势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如《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所说:“既而有大功于鲁,受费以为上卿。” 季友接受了鲁僖公的赏赐,原来的“费国”改称“费邑”(也称“鄪邑”),成为季氏家族的私邑。
" \- @5 M6 {5 v7 |
7. 南遗修筑费城 8. 南蒯在费邑叛乱 9. 公山不狃在费邑叛乱 10. 公山不狃招纳孔子 11. 孔子拆毁费城 12. 费邑成为封国 13. 季氏独立为诸侯国 14. 费国灭亡
2 ^. f: F% V" [- L
) \* Q6 u/ m% x- s
' f# P! x- q) t. {5 u
徐绍贵之流 曾摇头晃脑地称“...周成王四年,徐国战败南迁。...” 确确实实的,论事的时候要把眼睛睁开,徐国在商朝时就不在“费”那个地方滴。
0 C1 O X z* Z* v4 A+ t$ T8 J 5 X4 g7 O1 i' Y. k2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