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799|回复: 0

徐立凡:美国大发国债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5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时间:2009-03-25 17:47来源: 华夏时报(北京) 
  

作者:徐立凡

半个月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宣布:不惜以一切代价拯救美国经济。当时市场对他的豪言壮语的理解停留在信心喊话的阶段,而缺乏足够的解读。现在,伯南克终于亮出了底牌:启动“印钞机”,在未来半年内购买高达3000亿美元的长期美国国债,以阻止美国经济进一步恶化。

不管是否还有其他牌,伯南克的这张牌对于中国形成了巨大的撞击:大规模发行国债等于开启了美元贬值的序幕,这对于中国所持有的大规模美元资产构成了现实威胁。这个威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美元贬值对中国这个最大外汇富裕国的冲击,二是在国债超卖之后,中国的7400亿存量美国国债收益率可能下降。美联储措施出来后一天内,10年期国债利息率大跌约50点至两厘半,这是20年来未有的大波动。事实上,冲击不会是一时的而将具有长期性:无法保持坚挺的美元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还会造成更大的冲击:资源类大宗商品价格借此获得了新的上扬动能,并在未来某个时候转化为新一轮通货膨胀。届时,各经济体将比现在面临更加困难的调控危局:既要防止现实的通缩,还要防止山雨欲来的通胀。这将让政策陷入自相矛盾无所适从的境地。

在经济危难的时候,我们又一次看到了美元体系的霸权式威力。对美元体系的这种特权以及因此带来的被动进行指谪没有意义。即使我们怀疑,之前美元的强势表现就是为了今天开启“印钞机”而设下的诱惑陷阱,也不能指责。这就是市场,这就是现实的金融秩序。它当然不合理,但是在黄金本位不可能复辟,新的世界储备货币不可能代替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适应。无法有效推翻这种秩序,那就有效博弈。

实际上,美国大发国债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美联储直接购买美国国债之所以被看做“最强药剂”,是因为传统的降息等货币政策手段已经失效,政府购买美国国债可以降低国债利率,带动各类消费和商业贷款利率走低,进而刺激经济活动,并给通缩构筑最有力的防线。美国经济的好转是包括中国外向型经济在内的全球经济好转的主要前提,从这个角度说,美国拯救经济的所有努力都应为我们所乐见。但同时,美国的这一措施又确确实实对中国的资产保全构成了威胁。

这枚硬币的两面实际上生动地复述了一个当代经济史现象:美国向外部转嫁风险越成功,美国的经济就会越快好转。反之亦然。因此,在我们对中国的美元资产感到担心的眼下,其实要考虑的是一个问题:我们愿意在多大程度上为美国承接这种风险,以及我们有多大的能力承接强加的这种风险。

截至1月,中国购买美国国债一直呈逐渐上升的态势,现在达到了7400亿。应该说,在没有更好的、可容纳中国庞大外储的避险品种的情况下,购买美国国债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好选择之一。此外,增持美国国债本身已经表明了中国愿意协助美国走出困境的意愿。问题是,我们的良好意愿不能以辛苦积攒的家底瞬间蒸发为代价。这是付不起的代价。

在此情况下怎么办?其一,就此展开与美国的政治磋商并建立相应的双边机制。在温总理对中国在美资产的安全和流动性表示担心后,奥巴马作出了积极回应。我们应该将其回应的外交辞令推动并转化为新的协议安排。协议的方向是为中国这个最大的债权人的资产安全开辟保全通道。其二,提升对于IMF等国际金融秩序产物的改革要求。应该将建立代替美元的超级世界储备货币作为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类似建议已经有国家提出,并有望得到相当广泛的响应。其三,完善外汇储备的使用机制,对于是否进一步增持美国国债,以及对于中美政治、经济合作的影响作更详细的评估。

对美国,美国国债准货币化意味着短期经济好转和长期的通胀周期循环;对中国,意味着资产缩水和宏调政策选择余地缩小。这是个容易得出的判断,但是却不易作出应对。在中国经济需要美国经济好转、中国资产需要得到保全这个矛盾之下,是对中国在今后的世界货币体系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的一次凌厉考问。 (本文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徐立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3 02:00 , Processed in 0.169017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