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一个超主权储备货币还是需要一个国际化的人民币?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最近撰写的文章中,建议加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经济金融政策监督,提升特别提款权(SDR)的地位和作用,长期内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发展。观点提出后,引发各方讨论。《第一财经日报》近日就此问题专访了中信证券(600030,股吧)董事总经理徐刚。
徐刚认为,提升特别提款权作用,是将其扩大成为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各国都提供一定储备,从而缓解中国在美元储备上的尴尬境地。
但徐刚也认为,通过提升股份比例以发挥在特别提款权中的作用,虽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的实际问题,“由于美国在IMF中拥有最大的发言权,因此,某种程度上实际还是以美元为基础的。”
徐刚表示,目前中国已有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些外汇储备中的相当一部分又被用于购买美国国债。由于经济的持续衰退,美国经济在不断地制造通货膨胀,美元被持续稀释,这种货币宽松的局面导致的中长期结果必然是美元的下跌。从中国方面来看,因为手头持有大量的美元储备而难以抽身,因而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徐刚建议,在目前的形势下,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应当是加快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过程,加快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对于全球资金来说,过去半年以来被迫退缩在美元上实际是不得已的一种状况。在目前的形势下,全球资金迫切需要一个新的货币选择。如果能够加快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相信可以缓解大量资产被绑架在美元上的问题。”
从具体可操作的步骤看,徐刚认为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首先是要加强国债市场的国际化进程,统一中国境内的债券市场,逐步地将债券市场做大,使更多的全球投资者能够进入中国的债券市场。
第二个步骤是放松央行对人民币价格的指导。徐刚认为,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经济金融发展依附性,只能被动地选择盯住美元等少数几种货币,这种汇率制度的致命缺陷是汇率缺乏弹性。徐刚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一个不会游泳的人紧紧抓住一个救生圈。可是一旦美元作为基准的力量消失掉,如果救生圈破裂了,是跟它一起沉到水底,还是自己学会游泳,以成为别人的救生圈?徐刚认为,应当使人民币成为美元、欧元、日元之外的第四个可能的选择。
对于目前普遍担忧人民币升值会造成出口压力问题,徐刚表示,升值对出口有压力,贬值又担心资金的流出,实际上这都是货币的自然现象。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提高了,自然就会进口增多、出口减少,同时吸引全球的资本流入。
徐刚说,相信自由化后的汇率会找到最佳的调节方式。不应当人为地控制价格,由市场自发调节,反而对中国经济最有利。
【作者:周小雍 陆媛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罗捷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