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被父亲徐朝兴当代青瓷泰斗的光环笼罩,徐凌的瓷艺一直鲜为人知,这不能不说是种误解,甚至悲哀。直到那天去了徐凌的工作室,见到他绚丽多彩的瓷艺作品,笔者才体会到自己的孤陋寡闻。
那天约好去龙泉徐朝兴工作室参观,老人家欣然同意,但要求有点苛刻,说是早晨8点,这让本人有点不快,好容易摊上个睡懒觉的机会……但没办法,求人哪能由你说了算,何况是个大名人。
原以为徐大师早已是盛名之下,无需事必躬亲了,无非就是传授技艺,替人解惑,最多在那关键时刻出手示范一下而已。没想到大师早在早晨6点就起床,漱洗完毕后就开始捏泥巴了。本来想一箭双雕,顺便采访一下徐凌,但没见人影。直到中午时分才遇到了徐凌。徐凌给我的印象实在太平常了,穿着随意,一脸忠厚,看上去就像一个学生。
徐朝兴多次和我说,儿子和他的风格不一样,我不以为然,只当是谦词。
徐凌虽然是科班出身,之后又在日本留学,现代元素应该多些。但徐凌的瓷艺风格更多的是仿古,他的作品中绞胎数量众多,也是精品最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他父亲走得更远。因为龙泉窑只是兴于南宋,而绞胎瓷艺最早出现在唐朝。
早在唐朝,瓷艺有两大代表,一是唐三彩,二就是绞胎。当时,中国的名窑大都在北方,距离皇城近,绞胎艺术在南方难得一见。
绞胎通常是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瓷土(古代主要是白、黑或白、褐、黄)分别制成泥色,然后像拧麻花一样将它们拧在一起,不断揉捏,制成新的泥料,然后拉坯成型,或切成片状作镶嵌使用。经过如此繁琐反复加工的陶瓷器,坯体可呈现出两种瓷泥绞在一起所形成的各种花纹。它的花纹大致有五种:一、像木材的年轮;二、像并列的羽毛;三像并排的雉尾;四、像盛开的梅花;五、像浮云流水。最难能可贵的是,绞胎花纹完全是不可控的,是偶然而成的,因此能够烧制出来一个理想的图案就显得弥足珍贵。
徐凌的绞胎艺术能让你感觉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纹色优美,就像刻意画出似的。通常他是选用一种含铁量比较多的胎土和一种灰色的胎土混合,不断搅合,然后根据自己原先设计的器型拉坯,不断修正,或者将铁胎做成片状,镶嵌其中。铁胎色如深红,虽然比例比灰胎少得多,但高手能将这少量的铁胎在瓷器上拉出种种绚丽的花纹。徐凌的绞胎作品,更多的像浮云流水,不很规则,但很自然惬意。而且他的绞胎技艺能够很自然地融入于优美的器型上,相得益彰。比如《旋》,是个很优美的器型,从外形上看也像旋,而绞胎效果更突出了主题,一道道铁色瓷土,或粗或细,连贯或不连贯,盘旋而上,生动自然。还有那个没有署名的绞胎罐,器型并不奇特,几分古朴而已,但那行云流水般的绞胎花纹,让人感觉气势磅礴,大气自然。
可惜的是,徐凌为人低调,在本市鲜有作品。据了解,上海青瓷协会有意在黄陂南路700号举办一个《徐朝兴、徐凌父子青瓷作品展》。届时,本市青瓷收藏者可以一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