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县位于雷州半岛南端。三面环海,巨浪滔滔,涛声震荡,徐徐而闻。这就是“徐闻”一名的起因。
但也有人把“徐闻”释为“缓缓而闻”,“慢慢听来”,说徐闻是悬海之地(一说土尾之地),遥在海角天涯远离京都,讯息杳茫,皇上之旨全国尽知之,唯有南蛮小邑徐徐而闻,故徐闻由此得名。其实这种说法,是不令人信服的。早在二千多年以前的汉代,徐闻就以“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闻名于世界,不少中外船只在此停靠,补充淡水、食物和货物,不少商人在此进行交易,故谚曰:“欲拔贫,诣徐闻。”这说明古代徐闻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对中外商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这怎能说“讯息杳茫”,“慢慢而闻”呢?
然而,徐闻自汉元鼎间建制以来,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邑名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变迁,城池的兴废而多次变更。因而出了种种有趣的传说:
曾有人说,徐闻,地悬海外,三面环海,形似一叶靠岸的小船。而徐闻城中的登云塔高高耸立,正如“桅杆”揭起;城西递角场上的断头台好比“船橄”,大有扬帆出海,徐徐启航之势,而海浪拍击之声又徐徐而闻,故徐邑由此得名,谓其“徐闻”。
还有一段神话般的传说。在很古以前,有同馆同师的兄妹俩,兄姓徐,妹姓闻。他们同馆习武,武功超群,骁勇过人,情深义重。一日,兄妹双双外出狩猎,凭他们的武功和勇气打死了一只老虎。此事,民众获悉,纷来祝贺。兴奋之余则抬着老虎,拥着兄妹前往县衙报喜、领赏。其时,有一太守的公子见了眼红而寻衅取闹,硬说那只老虎是他家喂养的,要兄妹赔偿其命。话还未说完则大弄拳脚,每日过三五回合,那蛮公子则一败涂地。蛮公子败不服气,随即招来兵丁。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兄妹惨死于蛮公子的手下。众见之不平,便将兄妹的尸首埋于宾朴山(现徐闻城北)中并立碑纪念他们,碑曰:“徐闻”。
正巧,朝廷拨银建县治(早先兼为府治)。起初,县址择地于海滨讨网村。施工时,由于粗心大意的木匠把衙门的大梁裁短了,他们怕受治罪,便连夜把那大梁搬往宾朴山中隐藏,且扬其言:“大梁飞掉了”。县官感到奇怪,派员四出寻找。正好在宾朴山的“徐闻”的坟地旁边找到。县官认为这是“吉祥之兆”,于是,便把县址迁于宾朴,并命县名为“徐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