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01|回复: 1

[评论] 徐迅雷:记者与学者的双重良知与学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7 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我是《炎黄春秋》杂志的老读者,偶尔也在上面发过文章;在我看来《炎黄春秋》是当代中国最好的“史记”杂志。杨继绳现为《炎黄春秋》杂志副社长。这位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在新华社工作35年的高级记者,在1984年被评为全国首届优秀新闻工作者,2003他到《炎黄春秋》工作,他说“过去我干的是新闻,现在干的是旧闻”。杨继绳是研究型的记者,换言之他是学者,或者说他是记者中的学者。此前我读过他的学术专著《邓小平时代》、《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分析》、《墓碑》等。现在,杨继绳先生又出版了一部新著:《三十年河东:权力市场经济的困境》,值得推荐阅读。
  这是一部评论的“集结号”,多为时政经济、经济时政的深度评论文章。分为银行漫谈、股市浅说、财富流动、财政随笔、宏观经济、经济与社会、企业改革、知识经济、经济学的左道旁门、熵与社会等十几个专辑。无论篇章长短,都饱满而锐利。作者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两种政治经济体制,对中国三十年改革的整个历程进行了新闻采访、跟踪调查、思考研究。这些评论文章,为改革呐喊,为开放加油,无论刊发时间迟早,如今读来都没有过时的感觉。“三十年河东”,是时间概念,也是空间的概念——说过去,是为了走向未来;说此岸,是为了渡向彼岸。
  好就好在作者杨继绳既是记者又是学者,他有记者与学者的双重学识,他有记者与学者的双重良知。记者是与社会、与现实打交道的人,记者的求真、深入实际的务实,使杨继绳少了书斋里学者的学究气,但他又有学者深入思考研究的作风,比记者多了很多思想家的内涵。这就是杨继绳评论文章丰厚、深刻、感人的缘由。作者所言的一切,目的只有一个:使国家更进步、让人民更幸福。
  书中许多预见,如今已成现实,正所谓“在纷纷扰扰中,我们终于没能摆脱规律的力量”。作者着力批判的是“权力市场经济”,《权力不能进入市场》是代表性作品,在杨继绳看来,并不是什么都应进入市场的,比如权力,一旦它也进入市场,就会丧失其管理能力,最终会导致不公的情况出现。他不久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得很深刻很到位:“权力与资本都是老虎,必须加以制衡和约束。权力不被制衡,资本不被驾驭,就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从本质上看,权力和资本都是贪婪的,一旦二者发生恶性结合,就有可能导致罪恶。”作者的“主旋律”,就是倡言改革,改掉坏的,这是为改革开放呐喊加油,就像世界杯上为球队加油的“呜呜祖拉”,不免会有人把它看成是噪音、不和谐音。
  中国未来的目标,就是要以民主政治加上完善的市场经济,来替代当前的“权力市场经济”。但改革的前行其实是非常艰难的,艰难到常常让人有停止甚至倒退的感觉。这让我我想起了105岁的老人、“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新近对媒体记者所说的一段话:“中国改革不是一步一步走的,是半步半步走的,走了半步,大家已经很满意了。外国人研究中国的社会,认为中国已经发展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时代,简单来讲,就是‘半封建半资本’,在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之下发展经济。”问题就在这里: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让中国付出了巨大的“制度成本”;集权搞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它不是也不可能是科学的发展观。
  正如《三十年河东》一书的副标题所说的,我们所处的就是“权力市场经济的困境”,如何突破这样的困境?《三十年河东》提供了宏观微观的答案,尽管它会被一些人看成是“仅仅是参考”的“参考答案”。
  这是一个人的思考,也是一代人探索的缩影。
  稿源:荆楚网
  作者:徐迅雷
发表于 2010-8-7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炎黄春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5-1-4 21:12 , Processed in 0.149816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