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37|回复: 1

[地方] 记倾情关爱留守儿童的教师夫妇徐金英、王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本帖最后由 徐卫 于 2010-9-12 06:28 编辑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旺清门镇旺汉村南窑组,是个不足百户人家的村小组。村西头的一户人家,每逢周末、寒暑假,都会聚集来不少孩子,朗朗的读书声和欢快的笑声不时从小院里传出来。这户人家的主人是该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两位教师,男主人名叫王邻,是小学部校长,女主人叫徐金英,是小学部的一名班主任。他们都是从教近20年的老教师。
  如今,提到留守儿童,谁都不会感到陌生,都会给予他们同情和关爱的目光,部分留守儿童面临的“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困境无疑令人担忧。旺清门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有留守儿童,80多名留守儿童中,有的孩子因情感缺失等诸多因素影响,出现了性格孤僻、身体素质和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失足犯罪的情形。针对这种情况,王邻和徐金英夫妇主动在周末和假期时间,把这些孩子请到家中,给予他们学业上、生活上、情感上的关心和帮助。渐渐地,家里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徐金英干脆给自己的家取名“留守儿童之家”。
  走进他们不到70平方米的家里,最大的房间已经成为徐金英辅导孩子们学习的“课堂”。简陋的黑板上写着假期里每天的活动安排和各年级需要完成的作业。黑板上方悬挂着醒目的横幅——“快乐孩子,幸福自己”,墙壁上则贴满了孩子们的绘画和手抄报。这不像是一个拥有大学生女儿的三口之家,更像是一个拥有着几十名孩子的大教室。徐金英夫妻俩始终认为,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亲情与爱,在这个关键时候,他们应该把这种爱,从孩子父母那儿接过来,传递给孩子们。于是,夫妻俩将留守在家的孩子,小的9岁、大的12岁,拢在了一起。
 为了办好“留守儿童之家”,徐金英根据不同年级,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辅导计划,开办了英语、作文园地。为了让留守儿童和在外地打工的父母保持联系,夫妻俩又购置了电脑,安装了宽带,并设立了留守儿童亲情电话;为了让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夫妻俩还组织这些孩子举办唱歌、跳舞、画画、朗诵以及各种棋类比赛,每周都有一次“成长”汇报。若到了寒暑假,他们还将这些孩子集中十天半月,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自费组织他们到沈阳世博园、海洋馆去参观。
  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让留守儿童不再孤独、无助、自卑、逆反,丢失了多年的快乐又重新写在了他们脸上。三年级学生戴浩峰的父亲戴金波在国外做海员工作,几年都不能回家一次,十分挂念自己儿子的学习和生活。今年工作合同期满,他正在为要不要续约而犯难,回家了解到孩子在“留守儿童之家”的学习和生活,看见儿子取得的进步,他非常高兴,又与公司签订了工作合同。他说:“孩子在‘留守儿童之家’,我放心,王校长和徐老师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
  无论是周末还是寒暑假,五年级的学生王云婷一直坚持来徐老师家,她感觉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个家了,“自从来到这里以后,我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交了很多朋友。徐老师对我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在这里,我非常开心。”
  “妈妈不在,您是‘临时妈妈’,妈妈是‘临时的’,但爱是一样的……”这是在今年辽宁省抚顺市百姓雷锋颁奖典礼上,留守儿童献给他们共同的“妈妈”——徐金英的致敬词。
  谈到为什么要为这些孩子付出这么多,徐金英说,她从小就生活在南窑村,这个村子一直就很贫穷落后。最近几年,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当她看见村里的孩子们每到放学、周末、节假日的时候闲散在外面,心里十分着急。“我希望这些孩子能够有人管。我是南窑村培养出来的,我应该为父老乡亲做点事情,所以我把这些孩子召集到一起,给他们一个临时的家。”徐金英说,“看到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我也很高兴,很快乐。希望这些孩子也能同普通孩子一样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长大成人以后有一个美好的回忆。同时也希望他们能成为栋梁,将来像我一样回报社会。”
  《中国教育报》2010年9月11日第3版

发表于 2010-9-12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敬可爱的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5-1-4 07:26 , Processed in 0.144778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